据南方网报道,目前伴随着国内乳品消费的持续升温,国内乳业最近几年动作频频,通过各种运作,整合乳业资源,甚至将触手伸及海外,直接利用海外的奶源,大有欲与进口的势力进一步较量,打破进口品牌对高端奶粉市场的垄断之势。
比如今年3月,澳优乳业公司宣布已出资1600万欧元收购荷兰海普诺凯乳业集团51%的股份,从而成为这家有着110多年历史乳企的控股股东,澳优此举成为我国乳品企业首次对海外奶粉企业收购第一案。而此前的2010年,光明乳业也并购了新西兰的SynlaitMilk公司,后者是当地高附加值奶粉供应商之一。
据著名品牌专家、国家乳品中心首席战略专家冯启介绍:“目前澳优、光明、施恩、雅士利、圣元、娃哈哈等都在选用进口的奶源。”去年5月,娃哈哈推出爱迪生婴幼儿配方奶粉,娃哈哈集团总裁宗庆后表示该奶粉为娃哈哈委托荷兰奶粉公司贴牌加工而成;圣元营养食品有限公司声称其近期推出的纯进口优博婴幼儿奶粉,所用原奶来自欧盟纯净牧场。
我们可以理解,在三鹿事件之后,国内奶业是一落千丈,无不感到风声鹤唳,充满着危机。面对着国内蓬勃的市场,尤其是面对国内高端奶粉市场海外品牌的攻势越来越强,为顺应市场选择,强调自身产品的安全性,国内乳企纷纷开始寻求海外优质奶源,为我所用,逐步进入高端奶粉市场。在国内乳业看来,为了能在品质上与洋奶粉抗衡,似乎只有并购海外乳企是条脱胎换骨的捷径。它们通过控股海外奶粉企业,实现在国外落地加工,从而保证乳业的来源的“干净”。但是这是否能够真正拯救国内乳业,颇让人感到怀疑。
需要说明的是,乳业的问题真是乳源的问题吗?倘若这个前提成立,那正应证了三鹿事件之后,传遍网络的戏言,追究来追究去,乳业的责任最后落实的路径是“奶牛——草——草他妈”,岂不更成为人们的笑谈。
国内的乳业问题也许更应当从深层次寻找原因,食品关系民生,由食品引-爱华网-发的安全危机早已将国内食品企业多年累积的信誉破坏殆尽,而乳业又是食品特殊中的特殊,其不仅仅关乎消费者健康饮食的今天,更是关乎消费者健康的未来——须知哪家不是将孩子视为自己未来的希望?上个月在江苏无锡召开的食品工业企业诚信体系建设试点工作交流暨培训会上,就有专家以为,如今的乳业面临着更为严峻的食品安全形势,而要想改变这种状况,包括乳业在内的整个食品企业诚信体系需要重新花大力气构建,而重建诚信工作尤要以加强质量安全诚信为核心,突出企业的主体责任。
离开这一点再谈企业的发展,那是南辕北辙,无异于缘木求鱼。因为国内食品企业的诚信基础已经相当脆弱,再也经不起任何的折腾。
早就有专家指出,现阶段我国婴幼儿配方奶粉之所以问题重重,很大一个原因是因为我们的标准太低,尤其是与国际标准相比,差距十分巨大,这就导致国内乳业还未投放市场便已先差人家一截。更不用谈与国外著名乳企品牌竞争了。
前几年,国内对婴幼儿配方奶粉的社会需求飞速增长,导致管理法规和适宜技术一直无法得到同步提高。国内无论是消费者,生产企业,管理部门,还是标准的制定者都对乳业的认识存在着许多误区,在如此背景之下,便给了不法商人可趁之机,制造了大量的假冒伪劣产品充斥市场,如此才导致婴幼儿配方奶粉的安全危机,造成我国婴幼儿配方奶粉产业和市场极大的伤害。
这样的危害已经对我国整个社会的诚信、安全、科学、文化带来了破坏,其影响必将是深远的。有鉴于此,国内乳业更应当拿出相当的诚意,在产品的生产环节上,在乳品的质量标准上,以及整个品牌的建设上多拿出一些建设性的建议。
我们当然不反对,出于企业发展的需要,到国外拓展乳源,但这应当是整个乳业发展的战略的一个步骤,而不应当成为国内乳业自我救赎的救命稻草。国外著名的乳业品牌之所以能够得到国内消费者的认同,肯定不是因为其乳源干净,更因为其高标准,严要求的程序,以及优质品牌的保证和他们对待食品的认真与负责精神,如此才获得消费者的青睐。只从这一点来说,国内这些乳业与国际乳业的认识差距就不可以道里计了。
就在我们撰写这篇文章的时候,又听到一度成为央视“标王”而名噪乳业的湖南太子奶因为度融资、盲目扩张、营销单一等原因,遭遇破产重组,终被联手的新华联和三元正式接管。不知这是否意味着国内乳业的新篇章的开始,但是如何重整国内乳业在消费者的信心则要比整合一两家乳业品牌来得艰难。过往的辉煌已往矣,至于国内乳业如何出招,我们都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