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事可乐改嫁”引发中国装瓶厂员工维权的事件,只不过是双方的利益博弈而已。然而,问题的重点并不在于利益博弈的得失,而在于利益博弈背后隐藏着事关企业生存与发展——战略转型的调整。这才是我们中国企业关注“百事可乐改嫁”引发员工维权事件的关键所在。
随市场变化发展企业做出相关的业务调整,这一点百事可乐做得不错。毕竟中国发展的步伐已经让制造变得更加完美,而企业承担的制造成本也相应地提高,自然百事可乐的中国装瓶厂制造的优势荡然无存,做出相应的战略调整在这样的市场形势之中也是必然的选择。
中国企业一样面临着制造成本的增加,更为严重的是中国企业还缺少百事可乐较为成熟的市场培育与资源的优势,所以,中国企业必须迈出战略转型的这一步,才能打造出中国企业自己拥有的优秀品牌。
一.以品牌为经营中心
百事可乐改嫁中国装瓶厂无非是竞争引起的。在中国可乐市场上,百事可乐依然无法超越可口可乐,一个关键的因素在于可口可乐进入中国市场之后,一直定位于品牌经营者,以品牌为经营中心。可口可乐的中国装瓶厂,采取与中国企业战略合作伙伴的方式,不参与装瓶厂的事务,主要通过浓缩液和市场费用建立与装瓶厂的关系,所以可口可乐可将整个精力放在品牌推广上,这一战略布局更胜一筹。
而百事可乐当初采用与当地企业合作,直接插手装瓶厂的投资、生产与销售等具体事务,拖累了百事可乐在中国品牌推广的精力,自然在市场竞争下暴露出弱势,与康师傅联盟无非是想从战略调整上扭转乾坤。
我们可以观察下中国企业,特别是中国制造型的公司在最近的几年,为什么会有纷纷倒闭的现象呢!经营成本提高是一部分原因,然而最大的内因是中国大多数制造型公司并没拥有品牌,甚至连做品牌的意识都没有萌芽,只觉得拥有实质性的制造工厂便可以生存与发展了,可是市场变化告诉中国企业必须拥有品牌,否则就不能持久生存下去。
回到美国“两乐”的竞争层面上,以制造为经营中心的百事可乐偏偏就比不上可口可乐,原因并不是百事可乐没有优势。其实,在中国市场上,百事可乐还具有优势的,特别是以学生群体为主的年轻人市场,只不过在中国百事可乐沉迷于装瓶厂的制造经营上,而丢掉百事“新一代可乐的选择”,从另一个层面上讲,百事可乐的品牌战略在中国市场上得不到本土化的执行。
百事可乐意识到中国市场的变化由此带来品牌经营的急迫,由此做出改嫁的选择,那么中国企业更应该追求品牌,从制造产品到创造品牌调整企业的战略布局。幸好,已经有大批中国企业正在迈向这条以品牌经营为中心的光明大道。
二.利用制造优势打造品牌
百事可乐与康师傅联盟,不管最后商务部申批结果如何,都泄露出百事可乐看中康师傅在制造优势上有丰富的经验。因为康师傅是典型的台资企业,企业内部强调精细化管理,同时企业内部等级制度严格。而百事可乐一直参与中国装瓶厂经营,内部相对松散与人性化,这一西方管理方式并不能在中国的制造上体现优势,结盟康师傅之后,百事可乐将在制造上突显优势,对打造品牌更为有利。
中国企业在制造优势上是得天独厚的,这一点在许多行业当中中国企业都占有优势,应该懂得将制造方面的优势转化为打造品牌的优势。要不,中国企业几十年沉淀下来的制造经验就白白浪费了。
我们一定会发现中国许多制造型公司,制造出的产品非常出色,可以说是其行业最优秀的产品,非常具有竞争力,只不过这些中国企业缺少打造品牌的勇气与指导而已。特别是制造型公司在长期的制造实践中探索出来的制造方法,是打造品牌的一大法宝,只要将制造方法以独特的方式占据目标客户的心智,品牌会快速建立起来。
中国企业可以意识到,同样的产品,甚至这个产品是自己制造的,贴上跨国公司一些品牌的商标,这个产品的价格与价值就获得消费者的认可,甚至多掏上百倍的钱都愿意购-爱华网-买,而贴有些中国企业的品牌商标,就没有消费者惠顾了,这是什么原因呢,就是中国企业有制造的优势,没有好好将制造的优势转化为品牌的优势,真令人大为心疼!
利用制造优势打造品牌,并不要求中国企业做出很大的改变。我们了解许多中国企业,认为做品牌是长期投入的,或者对企业改变很大。其实真正是不需要什么改变的,在洞察到行业竞争情况与消费者心智,找出属于品牌在市场中的位置便可。何况,我们了解到很多行业都具有心智的空白尚未被占据。
三.收缩制造产品类别
这一点似乎与百事可乐改嫁无关,但是对于中国企业来说,那是非常重要的战略调整,因为在企业战略转型之后,以品牌为经营中心的企业理念,必然要求企业收缩制造产品类别,为企业产品植入消费者心智做铺垫。
并且,中国企业在制造产品上讲究的是多多益善,产品类别繁多。到企业中间做品牌营销咨询服务时,曾经问过做五金配套的老板,其居然不知道自己有多少个产品类型,那怎么可能做好企业呢!不是这位老板不努力,我倒觉得中国企业的老板们,是最勤快的一群人,是值得我们是敬佩的。可是经营一家企业,不是单靠勤快就可以顺风顺水的。
从消费者心智角度来讲,一个产品类别代表着一个品牌,多个产品类别便会模糊消费者心智,让消费者在选择品牌时,无法将品牌归为哪一个产品类别,消费者选择品牌的机会随之减少。中国企业要对这一点提高警惕!在中国文化里面,中国古人非常讲究舍得。若果中国企业不敢下决心收缩制造产品类别,舍去多个产品类别,那么消费者心智就不会认同,自然也得不到企业预期所得的利益。
从整个宏观环境来看,出口贸易近年以来一直面临困境,加上员工工资与原材料成本的提升,给中国企业制造带来严峻的考验,收缩制造产品类别,一方面可以降低制造成本,另一个方面支持到品牌建设,可谓是一举两得的事情。可喜的是,在我们的品牌营销咨询服务过程中,接触过不同类型的制造型公司,已经有大多数中国企业正做出转型,这便是希望的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