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些朋友就是与陌生人坐在一起都很紧张,还有些朋友与其他人坐在一起相对无语,这都与话题有点关系。我们的零点青年公益创业发展中心YES的同事最近正忙着设计白领黑苹果冬雪会的活动创意,很多白领朋友将有机会体会一场前所未有的创新社交方法论的全面学习与脑震荡。在所有的社交方法中,话题技术往往是很多人注意到但很少有意识地培养与发展的。所谓话题技术就是在人际交往中自觉培育的谈话分享主题的能力。我们与其他人之间,如果没有话题可谈,友谊将难以持续与发展。
话题技术要注意啥:一是话题的广泛性与多样性,太少的话题将无法使得我们面对不同的朋友,也使得我们面对同一个朋友的时候显得尴尬,因此我们需要透过广泛的读书、交往、社会活动与事件积累我们的话题丰富性,甚至微博、短信、网络浏览与报刊阅读都带给我们帮助。当然,有心保留也很重要,否则很多人虽然经历事情,但往往在关键时刻遗忘了。二是话题的信息落差性,也就是同类话题在同类人群中往往不具有新鲜性,在不同人群中则价值有变,以前我总听到很多外地朋友给我说北京工作的朋友特别能给人讲政治段子,或者在不同职业人群中具有的话题内容有很大的差异,比如某日我特别给我的同事分享在会议活动上的专门混吃混喝的会虫,很少参加活动的同事就觉得很新鲜,而对于我这样的社会活动家来说也就是一趣闻。三是话题的可扩展性与互动性,也就是话题本身是不是可以展开形成更大故事的,有些话题往往是个简单的事实,有的话题则可添油加醋,或者在别人的参与下形成探索、问答、共同想象与构设,有意思的谈话者往往可以更多地引用让其他人猜想、互相提问、质疑、游戏等技术把话题带到更为丰厚与共享的境界而不是单纯的某人吹牛。
吹牛摆龙们阵算是一种话题,但话题不全是吹牛摆龙门阵。在社交话题中,有中立的互动主题,也有善意的趣味话题,还有恶意的吹牛蒙人话题,你怎么辨别呢?这就跟如果在陌生人中辨别坏人好人一样很难有标准的回答。以前我上大学的时候看怎么识别摸袋小偷,就是看众人中一般人往往看人脸或者散漫地看出去,只有小偷是敏锐地观察别人口袋的,这一点如果你在人群中留意观察往往不难发现。同样我们收集话题、运用话题与在参与话题中识人断事也是一种实践活动,非行动不能有所积累与认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