凸显 英文 老外对峙小轿车凸显汽车社会的尴尬



日前,发生在福建福州市的一幕场景,让人不觉哑然失笑。

福州杨桥永辉超市门前的斑马线上,一位中文名字叫马瑞男的外国人不停地拦着过往的车辆,同时示意路人赶紧过街。

在这条斑马线的路口,没有红绿灯,只有黄闪灯提示人们注意安全。而斑马线前,也标明了“车让人”的警示语。

然而,开着轿车路过斑马线的车辆,又有多少能够礼让行人呢?

看似滑稽的外国大叔,实则揭示了中国汽车社会正在面临的文明尴尬。

福州斑马线的状况,绝不是福州街头独一无二的景色,在全国各地都普遍存在。

中国汽车市场产销规模已经成为世界第一大汽车市场了,然而,汽车社会文明却严重滞后了。

红绿灯抢行、路人不让车辆、车辆不让行人,每一个人都在按照自己的方便与否开车、走路,却毫不顾及所谓的规则。

即使有所谓的“车让人”的警示,依然我行我素。被阻挡的行人也只是见怪不怪,与车辆穿插而行。大家这里比拼的是胆量与灵活,却相安无事。

一座城市是由无数条斑马线组成,而无数条乱了规矩的斑马线,自然影响了交通,加大了事故发生的频率,甚至隐藏着冲突的祸根。

然而,当有些警察在易发路段处罚那些违规司机的时候,又有谁来关注这些太平常的规则呢?

也许,包括交通警察在内的人,都已经对斑马线规则之类的现象熟视无睹,麻木不仁了吧。

马瑞南这位外国大叔也许是幸运的,因为他没有遭遇某些开宝马、驾奔驰的纨绔子弟,否则马大叔都可能有性命之忧,至少会遭遇一顿拳脚相加。

但是,已经处于汽车社会中的所有人是不幸的,因为被忽视的“斑马线规则”,造成了汽车社会的低效率,以及混乱。

为什么会形成这样的尴尬局面?

是在于开车的司机吗?当然,这些车主应该很清楚礼让行人的道理。而你凭什么在本应该减速行驶的地方,仍然肆无忌惮呢?

是习惯了过去的规则吗?还是从众心理在作怪?

对于有些司机来说,确实有他们自己的苦衷。试想,如果他们不敢在斑马线通过而试图礼让行人的话,也许他们永远不能通过斑马线。

因为行人也是理直气壮。

经常看到在某些地方,本应该汽车通过的时候或者地段,行人无视交通规则,大摇大摆走来走去,司机也是除了叹气只能小心翼翼地蹭行而过。

存在这样的现象,其实不是说有车的人蔑视无车的人,也不是无车的人仇视有车的人。关键在于,规则要不要执行,如何让规则成为所有人的基本生活法则。

中国人很大的一个特点是讲究灵活。在应对交通规则的时候,也是会根据交通路面的现状,充分发挥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的本能,而罔顾红绿灯。

当然,这里也许有交通规则或者交通标志设置不合理的问题。本来一段只有10米的距离,却要设置两个红绿灯。你说这如何让司机同志们舒服的了?

也许,中国人多,也是造成目前汽车社会尴尬的原因之一。比如在斑马线上,不像在国外,行人并不是那么多,经常会有断流的时候。但是在中国,过斑马线的人经常是一个接着一个,如果礼让行人的话,也许没有多少辆汽车能够通过。

 凸显 英文 老外对峙小轿车凸显汽车社会的尴尬

但是,汽车社会到来给我们每一个人带来了一个全新的问题,作为汽车社会的一份子,即使你没有汽车,也仍然是汽车社会的一份子,必须要面对这样一个现实。

调整心态,是所有人都必须要做的第一件事情。而作为交通管理部门的警察,也需要对道路交通状况重新全面进行完善设置。最后,必须严格执法,不管是行人,还是车主,都必须按照规则行路。

马大叔代行警察职能虽然是好事,但更重要的还是让汽车社会的每一个人都能够揣起一把文明之钥。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9101032201/68483.html

更多阅读

竖琴螺点评参考消息:就业性别歧视凸显妇女社会地位下降

首页>文章中心>网友时评 > 正文分享到: 0竖琴螺点评21、22日参考消息:就业性别歧视凸显中国妇女社会地位下降作者:竖琴螺 发布时间:2013-05-23 来源:竖琴螺新浪博客 字体:大|中|小导致这一问题得以出现的根本原因还是工人阶级的地位已经下

蔡英文的两岸政策主张 “低生存成本社会”的政策主张

     笔者提出建设“低生存成本”社会的理论之后,很多读者和学术同行都非常认同和支持,但大家也反映,目前更多的是停留于理论,而对于如何转变为政策叙述的不够明确,笔者原以为,学者只提供理论和原则,而根据笔者的理论制定什么样的政策

怎样构建和谐社会 用技术构建和谐汽车社会

     有意思的是,“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这句话,在当今汽车迅速实现普及的时代,已经开始越来越“露骨”地得到验证:一方面是越来越多的人实现着拥有汽车的梦想;一方面是在使用汽车的过程中逐渐感受到出行困难所带来的效率降低,以及交

声明:《凸显 英文 老外对峙小轿车凸显汽车社会的尴尬》为网友向着太阳迎着光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