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9月8日,柳传志“很慎重地、认真地”向外界宣布:“联想并购IBM PC项目是成功的。”以并购IBM PC部门为标志的十年国际化之路,这算是盖棺定论;两个月之后的11月2日,柳传志交棒给杨元庆,后者集董事长兼CEO大权于一身,老帅寄语说:“展翅高飞,高到被全世界看见!”
就在联想国际化继往开来、掌门人新老交替的转型时刻,一部名为《再联想:联想国际化十年》的著作悄然问世。不知是机缘巧合还是作者张小平别具慧眼,书名“再联想”意味深长:既包含对联想国际化第一个十年总结、第二个十年展望的内容,也有向柳传志为代表的第一代创业者致敬、向杨元庆为代表的新一代接班人鼓劲的深意。透过作者对联想在新世纪十年中国际化征程梳理和总结的字里行间,在鲜为人知的故事和生动活泼的人物背后,我仿佛看到,联想在并购IBM PC部门前后由迷茫、恐慌到自信、从容,由交锋、较量到融合、共赢的波澜壮阔的场景。这段荡气回肠的狂想曲,包含了所有振奋人心的励志情感和经营管理的书本内容。 一直以来,人们在谈论联想实施国际化战略的原因时,都禁不住对柳传志在2001中国进入WTO之后的全球变局中扬帆起航的高瞻远瞩顶礼膜拜,却忽略了另一个更重要的原因:那时联想对于通过多元化还是国际化实现持续增长举棋不定,在互联网、IT咨询、手机等领域的扩张全面溃败后,国际化成为联想在迷茫之际的唯一选择。恰好在2002年5月,处于战略转型的IBM派高级副总裁约翰·乔伊斯向联想抛出“橄榄枝”,试探并购的可能性。 突如其来的喜讯令柳传志和杨元庆既欣喜又恐慌:IBM是PC的缔造者,素有“蓝色巨人”之誉,柳传志对自己在1985年穿着父亲的旧西装挤在最后一排听IBM讲座时兴奋紧张的心情记忆犹新,即便如今IBM是头略显笨拙不会跳舞的“大象”,但以联想当时“蛇”的个头,“蛇吞象”纯属“天方夜谭”。好在联想股票在那几年节节攀升,为并购提供资金支持;杨元庆这帮年轻人又依靠“双模式”打败不可一世的戴尔,为联想在国际市场的拓展提供可复制的成功经验;由“Legend”向“Lenovo”“变脸”的换标行动反响强烈,联想入选北京奥运会赞助商TOP的消息举世瞩目……所有利好消息都为联想并购埋下伏笔。 即便如此,在决定是否进行并购谈判的最后一刻,柳传志还是忧心忡忡的说:“如果并购失败,饭碗就没了,还是走更稳妥的道路比较好。”不过,联想多年来志存高远的进取精神使得柳传志最终拍板,支持杨元庆等高管团队前往美国谈判。那是长达一年多的艰苦卓绝的较量,斗智斗勇的煎熬和针锋相对的争吵不断上演。2004年12月8日,联想终于以12.5亿美元收购IBM的全球台式机业务和笔记本业务,2003财年联想销售额为29.8亿美元,IBM却高达890亿美元,其中PC业务280亿美元,仅PC就是联想所有业务的9倍多,“蛇吞象”终于成功实现。 但这并不意味着联想国际化的成功,并购只是开始,困难接踵而至。当年谈判桌上的较量演变为办公桌上的交锋,尽管这与两家企业的文化、制度、管理乃至两个国家的大环境相关,杨元庆果断提出“坦诚、尊重、妥协”的六字方针,为中外高管的稳定融合打下坚实基础。可是从后来沃德、阿梅里奥的相继离任和外国高管甚至联想老员工的出走来看,融合之路困难无计,代价惨重。2008年的金融危机再次将泥沼中的联想推向峭壁边缘,好在柳传志毅然出山,“杨柳配”力挽狂澜,联想有惊无险的步入健康发展的快车道。 并购IBM PC部门的意义在柳传志重出江湖后逐渐显现出来,联想在东南亚和南美洲、俄罗斯等新兴市场的进攻高奏凯歌,在欧美主流市场的掘进也成效显著,这既是联想“双模式”、“双拳战略”等开拓手段的胜利,也与国际化人才梯队的快速成长密不可分,当然还有柳传志和杨元庆两位领路人运筹帷幄的功劳,但这一切都得益于联想2001年实施国际化战略的勇气和智慧。“站在岸上永远学不会游泳”,杨元庆当时在硅谷豪情万丈的憧憬“联想在十年之内进入世界知名品牌行列”的蓝图,是靠自己和同伴们用汗水和血水一笔一划浸染出来的,其中的艰辛和痛苦,外人无法想象。 如果这部书只就联想探讨国际化,或者只就国际化描述联想,那就显得狭隘而浅陋。《再联想》讲述的不只是联想并购IBM PC部门或十年国际化的故事,书中谈到联想的基因和精神,甚至将联想国际化的起点追溯到1984年公司创办之时:联想开放、包容的“科学院文化”以及同世界级大公司打交道的业务,已经将这家企业的血液中融入国际化DNA。国际化只不过是映照联想27年创业史的一面镜子,是研究联想从20万元的“所办公司”演变为营业额突破210亿美元的跨国集团的一条线索。而在国际化研究方面,作者通过大时代、跨行业、多角度的宏观叙述与联想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关键选择相结合,以宽广的视野和深度的反思为即将实施国际化的中国企业提供极富参考价值的“出海指南”。与此同时,联想在迷茫、恐慌时做出艰难抉择的思维逻辑和突围方法,对于当下深陷“经济再危机”困境的企业家也有不可低估的现实意义。今天,联想已重新上路,尽管移动互联网的未来迷雾重重,而PC行业日薄西山的凄凉日渐深重,这情形如2001年那个秋风萧瑟的季节别无二致,一切又像宿命的轮回。正是在这样的幻境与真实中,联想继续演绎着从影响中国到改变世界的故事。
本文为《再联想》书评发表于《企业观察家》杂志2012年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