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遇到很多年不见的几位以前在营销界也算有名的营销专家,其中一位还获得过中国营销金鼎奖,我们一起闲聊营销、闲聊管理、闲聊经营,闲聊女人,最后还闲聊国家的经济改革和政治改革。他们三位聊国家经改和政改偏多,而我则是聊营销、管理和经营。我笑说他们都变成政治家了,他们则笑我还是那么老土,还是那么痴志于营销和管理,他们还劝我不要那么累,人活着为了什么?我回答这是无奈的选择,这是我的饭碗。
人各有志,话不投机,最后各自离开。我在想,几年不见,我们的话题为什么有那么大的分歧?其一是我还在营销管理一线实践中,他们呢,已经上岸了,离开营销界相信最少的也有五年。五年是什么概念,环境变了,市场需求变了,消费观念变了,渠道和终端也变了很多;营销已经不再是原来的营销,管理也不再是原来的管理。其二则是他们对营销和管理的学习已经失去了兴趣,他们现在更多的是痴心于赚钱和娱乐。价值观不同,话题不同,自然也就话不投机。
其中,一位做咨询的朋友还跟我说,在中国做咨询要“三敢”:敢吹、敢接、敢走。敢吹就是把没有的说成有,把死的说成生的,把别人的故事说成是自己的故事,把树上的小鸟诱下来再把它引上去;敢接就是什么项目都可以接,无论是营销的、财务的、上市的、广告的、人力资源的,只要企业出得起钱,我们就努力想办法把项目接下来;敢走的意思就是做得怎么样不管它,做好了,我们的方案做得好,做不好是企业员工的执行力问题,反正收了钱拍拍屁股走人。他还说,咨询是一门缺陷科学,没有最好,只有更好,老板永远也不会感谢你和满足的,因为企业里永远都会有问题。这就是我朋友对我的忠告,也是他们的发财之道,难怪他们一个个都很出色,开豪车、住别墅。古人说:“无耻的人多显达,卑鄙的人多富贵。”当然,我的这些朋友不是这样的人,他们还是努力在为一些企业服务,只不过近年来缺少一些实践而已。
然而,在我看来,使用这样手段的人不可能在行业里长期混下去,因为正如林肯说的那样:“你可以一时欺骗所有人,也可以永远欺骗某些人,但不可能永远欺骗所有人。”毕竟老板的眼睛是雪亮的,企业老板即使今天没有发现你的蒙骗,但终究纸是包不住火的,尤其是营销和管理这些要经过实践和时间锤炼才能出业绩的行当。当事过境迁之后,老板们也会反思,也会检验的。这就像许多在机场上的电视放映的那些成功学那样,说什么成功可以复制,说什么“今天睡地板,明天做老板;睡不了地板,你就做不了老板。”之类的煽动性很强的语言,可能一时间能够把很多热血之人蒙进去,但他们出来后就会后悔的,就会说这些培训学是骗人的。
我们知道,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离开了实践,营销和管理都是空中楼阁;离开了实践,营销和管理就变成是无根之木、无源之水。有朋友邀请我一同去深圳听某大师级的人物讲营销。大师很健谈,很有演讲风范,把一些平常很简单的东西在大师的口中都会变出一篇文章来。大师从4P讲到4C,再讲到4R,整整讲了一天,例子很多,不过都是一些我们看不到的例子,如国外一些大企业,国内一些名企的案例,说他们怎么做战略营销,怎么做营销战略。学员们也都很认真,也很尊重大师的演讲。回来路上,我问我这位做企业的朋友,问他有什么收获,他回答我说,以前听第一次的时候真的大大地开了眼界,现在好像觉得他们讲的都是一些不太实际和不太实用的东西,也许是我的水平不高,没有悟到大师讲话的真谛吧。朋友很谦虚,还反问我是不是这样,我笑一笑说他进步了。
所以,我想跟我的那些还在为企业服务的朋友说一句,我们要想真正为企业服务,首先就要弄清楚企业现时最想需要什么。我们的中小型企业现时需要什么?我敢肯定地说,他们需要的不是现在500强怎么样做战略的案例分享,他们要的是500强过去是怎么样度过生存坎的,怎么样从小变大谋求发展起来的,他们又是怎么样冲破一层一层天花板才有今天的;自己怎么样与竞争对手竞争,怎么样才能在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怎么样度过艰难期。其次还要知道我们要服务的企业现时状况是在什么样的环境下做困境竞争,对行业有比较系统和前瞻性的理解和研究。最后是我们必须拿出实践性和操作性很强的适合企业现状的东西来。但这些东西的来源都离不开实践。
营销和管理都是实践性很强的一门科学,它们不同于画画、书法讲究艺术性,也不是拍电影、写小说讲究故事性、感染力,唯一能检验它们的就是实践和数据。所以,我认为,为企业服务的人只有重新回归到实践中去才是实务、正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