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民营企业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发展,迅速崛起的民营经济已成为中国经济最具活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发展经济、改善民生、增加就业、扩大出口和社会公益等方面,都做出了卓越贡献。
然而,近几年来,人民币升值、通货膨胀、员工加薪、低碳经济、员工调整等,使一些中小民营企业生存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如何进一步展现出民企无比强大的活力和竞争力?广东雪莱特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裁赵勇明确表示,民企要转型升级,要焕发新春,必须进行价值观的重塑。
民企发展的春天结束
经营企业10多年的赵勇指出,民营企业发展的春天已经结束,比如温州传出的民企老板“跑路”事件,表面上看是所谓的民间金融借贷问题,其实际说明的是中国民营企业阵营正在发生两极分化。
赵勇进一步分析到,中国民营企业现在正面临“四大瓶颈”:人民币升值、大宗原材料价格上涨、劳动力成本上升加速、管理层与员工层冲突加剧导致管理成本持续上升。发展瓶颈的产生表明民营企业的发展危机已经来临。
其实,民营企业的发展危机已经不是才发生的事情了。赵勇表示,早在2006年就已经出现了第一次整体性危机,遗憾的是这一次危机并没有引起企业家足够的重视,相反现实的危机倒是触发了相当一部分企业家进入“房地产行业”,导致房地产业的爆发增长。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对民营企业应当是一个分水岭,因为民营企业正好可借助金融危机的力量,完成产业升级与赢利模式的转型,但随着国家力量的出手援助,在四万亿资金的刺激下,宏观经济快速复苏,民营企业的发展危机再次被掩盖。
2011年所出现的人民币升值、通货膨胀等企业困局,可以说是金融危机的延续,但并非是危机的再爆发,而是前期发展危机被一再掩盖忽视的恶果。因此,赵勇表示,民营企业是到认真思考自己发展战略的时候了。
人才和机制是核心资产
在巨大的生存压力面前,民营企业必须做出转型升级的选择,而这种转型升级恰恰也是企业家价值观的重塑过程。
赵勇认为,中国民营企业家精神,提倡的是“天道酬勤”,脚踏实地的务实精神,但在民营企业的经营过程中,越来越多的企业感到越做越累,原因有很多,比如:经济周期的出现、产业的发展变化、产品服务落后、市场竞争加剧、内部矛盾恶化、团队激励缺失、规模越来越大、资产越来越重等等。但回归本源,民企缺乏的是创新与对人才的尊重与保护。
赵勇指出,民营企业家长于设备投资,短于系统架构的建立。因为设备投资具有投入产出快、运作简单、风险易于控制、投资看得见等优点,加上脚踏实地的务实精神,于是,众多民营企业的经营模式走的都是一条低成本扩张之路,也就是说,绝大多数是远离终端客户的“产品化”经营模式,这种模式意味着民营企业的竞争力其实更多的是成本竞争力,而不是“客户竞争力”。企业的“肚子”越来越大,但市场没做大,越做越累已成必然。
正是因为短于系统架构的建立,企业转型缺乏必要的人才和机制土壤,对此,赵勇提出,要改变民营企业的发展方式,从单纯追求“量”的增长,转到追求“质”的增长方向上来,要将企业的盈利模式、盈利能力、核心团队等软实力纳入企业的核心资产。赵勇认为,公司与公司的区别往往在于软实力的不同,人才、客户、服务、市场、系统、文化,这些才是基业长青公司的真正价值所在。
民企转型“变革先变人”
民企的转型升级,仅有企业家自身的价值观重塑是远远不够的,赵勇提出,民企转型“变革先变人”。他认为,人力资源是企业中最重要的资源,是企业中最重要的因素,民营企业的转型升级必须首先从“人”开始。“人”不变,产值、利润、技术、设备、现金流量、新产品研发、市场占有份额及产品质量都不会有任何变变;“人”一旦改变,所有的一切全部随之改变。
民营企业的经营者素质跟不上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制约了民营企业的健康持续发展。但民营企业老板往往在企业转型升级时不敢或不愿意首先从“变人”开始变革,从而造成重复变革,原地踏步,也造成了“招不到,用不好,养不起,留不住,伤不起”的人才困局。
因此,赵勇认为,转型改革要建立战略高度,由老板亲自操刀,以利字当先,以德为重,建立内部人才竞争机制。并给员工当下最值钱的东西,才能激励员工像企业家一样工作。企业只-爱华网-有从企业家的“自我长青”向“企业长青”过渡后,才是真正的转型升级,才能焕发出崭新的青春气质。
民企的转型升级之路充满了艰辛和痛苦,无论是企业家还是经营者,都忍受着巨大的精神折磨,变革也意味着内部利益结构的调整,业务、组织、薪酬、新宠以及空降的冲击,但一旦启动了“转型升级”的战车,只能勇敢地向前走,因为已没有回头路可走了。也正是因为这些转型升级路上的困难和瓶颈不断得以解决和突破,也才有企业不断的成功,才有令人敬仰的企业家群体的不断扩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