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波士顿咨询公司的最新调查,在信息爆炸导致竞争高度同质化的今天,全球有72%的企业加大了对创新的投资。即使是金融危机,据09年4月6日的《华尔街日报》报道:为了保持未来的竞争力,美国企业尽量采用了裁减员工、削减资本成本支出等措施降低成本,但依然维持甚至增加研发投资。
在国内,“创新”一词也是泛滥成灾,不管是大企业还是小企业,企业文化中必有一项,就是创新文化,好像抓住了创新这个法宝,企业就能成功。然而对于创新的落地化,事实情况是这样的,据统计,我国2万多家大中型企业中有研发机构的仅占25%,有研发活动的仅占30%,研究开发经费只占销售额的0.39%,即使高新技术企业也只占0.6%,还不到发达国家的1/10。
从设立专门机构,创新活动到经费投入,我国企业都离创新相差甚远,难道我们的企业家们不知道创新的重要性吗?当然不是,国内企业都把“创新文化”作为企业发展的战略目标,但是在如何应对创新的意识和方法上,我们还存在有很多误区。
误区一:创新就是大资金的投入
我们大多数企业对创新的结果赋予太多的期望值,总希望能通过一项技术性革命项目或产品,能换来企业五年到十年的市场优势,正是因为这种大期望,很多企业认为创新是需要大量的人财物的投入,在自己生存与发展问题都没有完全解决的情况下,创新,只能以精神激励为主?因此,把创新投入视为大手笔,非财大气粗者不敢为,从本不多的利润中还要拿出百分比做眼前根本看不到效益的“科研研发和攻关”。另外,谁也不敢保证研究成果一定会“一炮打红”,为此,不少企业的所有者是持谨慎意见的,中国传统观念中,能看到白花花银子才心底踏实。要不,在中国历史上晋商徽商一有钱就忙着买田买地呢?
误区二:对市场的把握不准
市场总是千变万化的,众多品牌如马拉松长跑一样,领先的总是外企公司和著名品牌,国内的行业巨头紧随其后,它们的竞争意识和精神是旺盛的,至于国内一些二线品牌都在按自己的方式跑着,偶有抢步上前的,也有走走停停的,有的一停下来还斗志全无,时间长了,竟还忘记了自己是来参加比赛的,结果是无声无息的退出了比赛。改革开放三十年,外资一直是我们的老师,从做终端,做渠道,做管理,做表格,做绩效…我们对市场的把握总是跟着走,如果与正规、系统的市场策略相比,也许经不住就会七零八落,管它呢?能下场比赛就是成功。
误区三:创新等于模仿
西方国家总是对中国的知识产权一事耿耿于怀,总说中国的知识产权问题不受重视,主要是中国市场太大了,市场需求日益增大,从供票经济到汉正街,深圳速度、温州模式…中国企业快速走过了西方企业一个多世纪走过的路。市场的迅速发展与企业经营体制的不完善,不少成熟企业的成熟产品也不可以能占领全部市场,于是众多企业无暇顾忌产品的创新,忙于积累原始资本,抢占市场空白。创新就等于模彷,虽然市场上产品同质化越来越严重,但市场需求量并没有减少,换种模式,又能占领新的空白市场,只要能紧跟在知名品牌的后面,机会还是很大的。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很多成长型的企业在成长的过程中就失去了创新的紧迫感。受传统观念的影响,企业做大了,解决了生存问题,认为首要树立内部“规距”,各项管理制度要建立和完善,呈送公文和汇报都要有一个流程,形象上做事情讲究循规蹈矩,要不然别人会看笑话的。这种企业好似山大王,割据一块地盘就自认为“兵精粮足,再图吞并天下之机”。有机会吗?守业尚且不够,更别谈有创新意识了。
创新真的很复杂吗?
关键你是否有创新意识!创新其实是无处不在的,好的创新在于意识,没有做不到,只是想不到!格兰仕空调在夏天一反常态,把空调涂上了各种颜色,从而改变了空调多年以来几乎没有变过的单调色,此举受到了商家和消费者的追捧。佳能采取了改变竞争条件的方法。复印机型号众多是施乐公司的长处,佳能则在机器和元件的标准化上下功夫,以降低产品的成本。海尔公司是中国白色家电制造业中的领先者,世界级的中国企业,据媒体报道,该公司的科研工程师在深入农村调研发现,人们用海尔的洗衣机来洗红薯,于是该公司马上专门研究一种可用于洗菜用的新的清洗循环系统,让这个意外发现变成了新的产品用途。还有一次,有一位工程师看见有个学生把一块厚板放在两个冰箱之间做成了一个临时的桌子,于是该公司立即对这个发现做出反应,设计出一种可折叠桌面的冰箱,这对于房间狭小,需要额外多配一张桌子的家庭来说,无疑是一个理想的选择。
创新的目的就是要保证企业利润的增长率,是要稳定现有的市场份额。对于此,企业可以做很多,对于重大的项目是要专门投入,这是大企业的重大战略创新,公司的财力足以支撑得起这个平台。对于中小企业来说,在经营过程中可以先易后难,找到适合中国国情的产品,不断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价值就可以了。海尔·张瑞敏说过:“创新不等于高新,创新存在于企业经营管理的每一个细节中”。创新不仅仅是口号,它应是企业所有员工的一种自发行为,全民行动,自觉参与。
创新才能先人一步
创新就意味着能不断接近成功,以被经理人推崇的十大品牌的招商银行为例,招商银行作为一家非国有制银行,在创新上,招商银行显示出卓越的战略眼光,善于洞察市场需求,创新一直持续不断。当竞争者开始在借记卡上缩短与招商银行的距离时,招行又推出创新性的信用卡。在品牌创新上,招商银行第一个推出境外消费,人民币还款的信用卡。在服务创新上,更是领先一步,在几十年前,各大银行傲气凛人时,招行就开始提供有人情味的服务,营业大厅里鲜花糖果,服务人员笑容满面。19年来,招行每年的增长速度都超过了20%,每年的利润增长也超过了20%,现在,招行的信用卡也已经占领了中国信用卡市场35%的份额。
IBM将自己明显定位成“创新公司”,同样,自1992年海信确立“技术立企”的战略以来,海信集团的销售收入从1992年的4亿元上升到2005年的334亿元,规模扩大了80多倍。
创新是企业生存发展的首要因素,市场总是在创新中发展,任何创新都不是一层不变的,唯有持续不断的创新,才能增强品牌的美誉度,促成品牌的传承和生命力。在我们身边不少企业取得了成功。据《环球时报》报道,马来西亚最大的汽车公司普罗顿公司在世界上首次成功研制出穆斯林专用汽车,该汽车上配置有能反映向麦加圣地方的罗盘和专放《古兰经》和穆斯林专用头巾等物的空间。同样,尽管对手实力强大,微软依然没有停下探索的脚步。尽管收购雅虎的交易最终流产,这家软件巨头推出了自己的杀手锏——“云”计划,这将帮助Windows用户更好的实现PC和因特网的整合。
如果想创新,就不要放过任何机会。事实上,美国之所以能拥有今天的成就,很大的原因便在于他们创新的企业家精神。谷歌说:不论你在什么岗位,都不能墨守成规。创新是我们的血统。即使是最好的技术也能继续改进。“创新的最终目标是在顾客的心里创造价值”。作为北京奥运会的合作伙计,国航在2006年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创新,推出吉祥号飞机——将北京奥运会的吉祥物福娃形象喷绘在飞机上,消息一经传出,大受客人欢迎。上座率爆满,客人下了停机坪后,还纷纷和吉祥号合影。
其实,创新正是企业持续成长的法宝。从管理和公司发展的角度上看,创新是回报率最高的商业投资,一旦养成习惯,创新就会逐渐变得容易得多。对小公司来说,设计好就能卖得好。对于大企业来说,“我们时刻倾听你的需求”。把“创新”付之行动,企业才能成功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