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老街与三水湾的关系
随着老街南延工程的推进,老街和三水湾将连成一体。在这种情况下,老街和三水湾就存在一个分工的问题。老街和三水湾应是所区别的,这种区别不仅表现在外部景观的区别,如老街是麻石铺就的明清小巷,青砖黛瓦的古建筑带,迎街两侧为古式店铺;三水湾建筑以黑瓦、灰墙、白墙及透明玻璃为基调,既有传统建筑文化内涵,又具有时尚气息,将皇室庭院移植过来,着力打造具有皇室园林风格的时尚街区,尽显大家气派,是具有古色的水岛街区。
目前,三水湾定位为“国际湖景开放式时尚休闲街区”,目标消费群主要定位为中高档消费人群,包括政务商务接待、外地中高端游客、都市新贵等,同时也将为广大市民和普通游客提供一个很好的休闲去处。从业态来看,目前三水湾内除了中国建筑风水文化博物馆外,已有国内知名娱乐、餐饮品牌入驻,三水湾给人的总体感觉——外表是仿古的、大气的,内里是时尚的、开放的。
如果老街和三水湾业态相似,只是在建筑外貌上稍有区别的话,那就没必要在老街之外再建三水湾了。所以,与三水湾相对应,老街的定位就应是本土的、传统的,以便与三水湾形成分工互补和明显区分。
目前老街内有许多外地餐饮品牌,如湘色满园、重庆铁锅门,也有台湾六净山房、藏药诊疗等,而三水湾也有川味观之类的外省餐饮品牌。你说湘色满园和川味观在本质上有多大区别?这样,三水湾和老街的业态岂不重合了?
所以,老街应考虑将目前的外省品牌逐步转移到三水湾去(当然,考虑到商家的前期装潢成本,这个过程应是逐步的),老街应以发展本地及苏中品牌为主,三水湾以发展外地知名品牌为主,二者形成明显区别。你想体验本土的、传统的东西,你就到老街来,你想体验时尚的、开放的东西,你就到三水湾去。
二、老街与博物馆的关系
老街说到底是街道,按词典的解释,“街”是“两边有房屋的、比较宽阔的道路,通常指开设商店的地方”,在一些方言里,则指集市。商业贸易是街的最基本功能之一,其他的古典元素只是老街上的装饰,是衬托,是氛围,千万不能本末倒置,为老而老。
消费者逛街,一些古典元素可以提升消费环境,带来消费体验,像卖小磨麻油的店铺,可以放个青石麻油磨子给游客参观,老街上布置花轿、铜锣等古典元素也都是可以的。但是一味地为老而老,要在老街商铺挨家挨户地发展泰州老行当则无必要。
老行当能不能搞?如果这个老行当仍然是有现实需求的,如草炉烧饼,天天都有人来吃,就可以在老街商铺里进行实体运营。而那些基本没有太多社会需求的老行当,如补碗等,想放在老街的店铺里,就不现实。另外,一个沙沟镇的打铁做渔具的老行当,他在沙沟本地还是有一定市场的,因为沙沟是水乡,需要大量铁制渔具,但是放到老街上来,能有多少游客买呢?而且,让人家背井离乡到老街来,对方也未必愿意。
总之,老街的根本功能是商业,一些仍然具有商业需求的老行当,因为具备现实商业功能,可以在老街安排专门的店铺进行经营,如草炉烧饼等,而大部分老行当,应与龚为、老行当文化研究与保护协会合作,可以像中国建筑风水文化博物馆那样,在老街附近找个地方,开设专门的老行当博物馆,通过老行当博物馆去展示和传播泰州的老行当,老街的商铺万不可越俎代庖。老行当博物馆里的展示,可以是图片、可以是实物,也可以是老行当制作的全程录像,也可以选几个有代表性的老行当,让师傅实操演示。
三、形与神的关系
泰州“三个名城”的打造,提出要打造形神兼备的文化名城,但不是说泰州所有的旅游配套项目都要形神皆备。如果用“形神兼备”这个标准来衡量,南京1912和上海新天地都不够格,因为它们外表是民国建筑和石库门建筑,内里却都是现代的、时尚的东西。像成都的宽窄巷子,也是外表古朴,内里时尚、现代。
泰州的古街区,目前重点规划的有五巷—涵西街区,区内有文物古迹49处,并获得200万元国家旅游发展基金地方项目补助经费,建成后,将成为展示泰州老街区的重要景点,日后也有可能冲刺中国历史文化名街。中国历史文化名街是为了深入贯彻十七大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推进城市文化建设和文化遗产保护,经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国家文物局批准后由中国文化报社联合中国文物报社举办的一项评选推介活动,该活动始于2009年,像扬州东关街和高淳老街都已入选。
从发展前景来讲,老街如一味强调“老”字,但仿古不代表真古,没有真实的历史古迹遗存作为依托,想入选“中国历史文化名街”几无可能。而如果从美食角度开发,像先前定位的“苏中小吃第一街”,日后做大做强了,通过“中国美食节”的申办,完全可以将泰州的美食文化发扬光大。目前央视热播的《舌尖上的中国》,就涉及了兴化的龙香芋和靖江的蟹黄汤包。
泰州老街是仿古建筑,核心是要做泰州东部景区的商业配套,仿古只是营造某种商业氛围,达到与景区内其他建筑风格的统一而已。如果一味拘泥于“形神皆备”,实为作茧自缚。所以,目前有人提出老街名不副实,有些业态如儿童电子娱乐等与老街的定位相冲突,实则是一个伪命题。因为老街自身实际并不老,因此里面的业态老不老也就无关紧要了。如果实在拘泥于名和实,老街完全可以改名字,而绝不能让老街目前的发展形态硬要去套“老”这个框子。比如,老街可以改名为苏中街、苏中美食街、桃园街等。
同样是形与神的问题,老字号的发展也不是将老店铺的名字注册来使用这么简单,老字号不只是一个名号,而是包含更多实际内容,如工艺、传统特色等的一个综合体。 据统计,目前我市75%的老字号企业已不复存在,如中药店、早茶店、浴室、卤菜店等,且大部分没有经工商注册商标或没有相应继承,尚有25%左右可以挖掘包装申报。但就是这25%,也有不少生存发展十分艰难。最根本的问题就是,名号尚在,老字号的后人也在,但具体的老字号文化和传统工艺已经失传。没有实质内容支撑的老字号,仅剩一个空名号,本地尚有很多人不知道,外地游客就更加不知所云了。
老字号需要保护,老字号也完全可以在老街的商铺中继续生存、发展,但前提必须是“形神皆备”的老字号,如果仅仅是用一下老字号的名字,而其实际形态和过去的老字号相差十万八千里,这样的老字号不如不搞。如实在想要向游客展示这些过去的老字号,可以将上文提到的老行当博物馆扩展为老行当、老字号博物馆,通过博物馆里的文字、图片、影像等来展示这些老字号。用老街的黄金商铺搞一个名不副实的老字号,实无必要。
四、泰州文化与苏中文化的关系
老街先前的定位是“苏中小吃第一街”,个人认为这个定位还是比较好的。泰州除了传统的排档街(税务桥西街)以及在老街之后建设的万达广场外,餐饮总体呈现多点分布的状态,而不是非常集中的状态。泰州老街定位美食街,可以改变这一市场格局。即便是万达广场建成之后集中了一大批餐饮品牌,老街的餐饮依然可以做出自己的特色。
老街的餐饮特色如何打造呢?如文章开头说的,让老街上的那些外地餐饮品牌集中到三水湾去。尽管三水湾的餐饮业态和万达广场将会很相似,但三水湾的水环境要比万达广场好,自然有其竞争力在。而老街呢,则完全走差异化的路线,专注泰州和苏中本地特色小吃。泰州小吃值得挖掘的部分还很多,除了目前的早茶和部分特色小吃外,像靖江的季市美食、沙沟大鱼圆、藕夹子、兴化药膳八珍糕、高港万庄羊肉、梁徐、小寿牛肉席、蒋垛猪头肉、泰州咖啡——大麦糁子粥、靖江的江鲜、宣堡小馄饨等等,不胜枚举,凤城河管委会可以联合泰州市和四市两区的烹饪协会来进行发展。
至于泰州早茶要不要搞个行业标准,个人的意见是,不要搞大一统,让市场自身去优胜劣汰,凤城河管委会可联合餐饮部门通过评优活动来引导行业发展。因为一旦制定了详细的标准,很可能会限制一些店家创新的空间,抹煞某些店家的早茶个性。另外,泰州富春目前已经将部分早点制作工艺申报了专利,其他店家根本不能再进行模仿生产,也就不存在所谓的标准问题了。
而泰州的梅兰春酒、兴化的难得米酒、靖江的金波酒、泰兴的醉菊酒、银杏白酒和银杏啤酒、姜堰的水云楼酒等则构成了泰州特色的酒水产品。目前老街只有梅兰春酒和银杏酒出售,其他酒的进入需要凤城河管委会方面的引导,形成一个有特色的商品积聚。美酒美食相呼应,这才是完整的美食街。
除了泰州本地小吃,泰州还应将扬州和南通的特色小吃引入老街,因为老街之前的定位是“苏中小吃第一街”,它应该全面体现苏中美食的特点。总之,要以“苏中”的概念来塑造老街形象,“苏中”是指江苏中部,包括扬州、泰州、南通三市,泰州又地处苏中的中部,是苏中三市的代表性城市。通过苏中概念的打造,泰州既可以将扬州、南通的目标旅游群体吸引到泰州来,也是泰州旅游发展超越扬州、南通之所在——在结合以上两市地方特色的基础上,重点突出展示泰州的特色,泰州将成为苏中文化的集大成者和代言人,而不是像扬州和南通那样,就扬州做扬州,就南通做南通。苏中的概念,将成为泰州老街发展的重大特色所在。
在充分挖掘泰州本土特色菜肴的基础上,深度引入扬州、南通的特色小吃和菜肴品种,形成苏中美食街和苏中美食典范的品牌形象,这是泰州老街发展的正确方向。这样既可与本地一些小吃街的各地菜系杂乱无章相区别,又比扬州、南通两地更全面地展现了苏中小吃的特色。而那些不打算消费苏中特色小吃的顾客们,只要跨过一座桥,便可到三水湾去消费外地餐饮品牌,两个风景点各司其职,合理分工,为游客创造最大效益。
除了餐饮之外,扬州和南通的特色手工品和特产也可引入老街。
五、餐饮业与其他业态的关系
作为旅游景区的配套商业消费场所,老街为游人和本地居民提供一个小吃消费场所,容易增加二次和多次消费。因为工艺品也好,老行当也好,买过一次就基本不会再买了,看过一次也就基本不会再看了,景区的人气就会大打折扣。而餐饮具有多次、重复消费的特点。同时,游客们游玩结束了,总要找个吃饭的地方,本地人也需要一个招待朋友、聚会吃饭的场所,市场潜力巨大。所以,餐饮业应是老街的最主要业态,可以占到老街业态的8成左右。
吃饱喝足后,有些人想逛逛古玩字画店、买点老邮票、首日封什么的,外地游客还要买点地方土特产、手工艺品、旅游纪念品等。有些游客累了、困了,老街附近可以修建一个仿古的客栈,供游客就近住宿。还有些游客尝过皮包水的滋味后,想再体验下水包皮的感觉,老街附近可以修建仿古的浴室供其消费。(也可以举办泰州浴室评选活动,向游客进行推荐。)以上这些业态加上准备兴建的泰州老行当、老字号博物馆,总体可以占到老街业态的2成左右。
此外,老街的一些空地可以增加遮阳伞和塑料椅,供游人休息、闲聊、喝啤酒、品茶,既增加了游客的逗留时间,也扩大了老街的营运空间。
如果条件允许,可以在老街南端的凤城河里靠近岸边的位置放置一个固定的2层高的大木船,在上面开茶馆,供游人上去喝茶、看风景。因为有些游客并不想坐船夜游城河,只想在水上喝喝茶,看看风景。固定在河里靠近岸边的木船茶馆,与普通游船相比,其优点就是想来就来,想走就走,能大大提高客流量。与老街上的普通茶馆相比,其优点是更便于体验水上的快乐。
关于旅游纪念品,本人认为,应该多元化,只要是具有泰州及苏中特色的商品,只要游客肯买账,都可以算作旅游纪念品,没有必要搞大一统。政府可以主导开发一些旅游纪念品,如桃花扇等,但不应限制民间各种旅游纪念品的生产和出售。
六、公营与私营的关系
老街的发展,必须将公营与私营结合起来,一些带有地方特色的商品贸易,靠自发的私营,是很容易走样的。比如,同样是一个旅游工艺品和纪念品商店,你让私人来经营,他给你搞成了全国工艺品大杂烩,毫无特色可言。而通过公营,则可以让熟悉泰州传统历史文化的人来运作,将泰州乃至苏中的非遗产品、特色手工产品集中起来销售。泰州有很多民间手工品,目前缺少和市场的中介,老街方面可通过公营的手工品店,来集中这些地方特色工艺品,既满足了游客对泰州、苏中地方文化消费的需求,又为地方手工业者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
不完全统计,这类工艺品至少包括:泰州叶雕、世泽木雕、竹泓竹雕、姜堰面塑、靖江竹编、兴化麦秸画、靖江山水盆景、孤山泥狗子、兴化拾破画、兴化烙画、泰兴麻将雕刻、口岸虎头鞋等。凤城河管委会可与泰州及四市两区的非遗保护中心合作,找到相关产品的生产者,与之建立长期合作关系。
另外,作为休闲文化的一部分,部分茶馆、酒楼的演艺节目也需要以公营的形式来组织实施,如板桥道情、兴化锣鼓书、沙沟板凳龙等。还有些地方特产如靖江金波酒,虽然工艺和人员都还在,但如果没有政府通过公营方式来进行扶持引导,已经有消失的可能性,其实完全可以发展成旅游特色产品出售。而像老街旅游公交专线和夜间公交专线的线路增加问题,也离不开政府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