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老吉品牌案终于告了一个段落,但是围绕王老吉品牌的争端将持续下去,从商标所有权的角度出发,王老吉的产权已经相当清楚了。但是从王老吉品牌的资产来说,确实还存在很多争端,比如说包装装潢专利、正宗配方、怕上火等一系列品牌争议将持续下去,因为品牌不仅仅是商标,广药虽然把王老吉这个商标给了加多宝使用,但是加多宝却赋予了这个商标品牌的各种内涵,所以才使得王老吉成为了一个著名品牌,而且成为了一个销售过百亿的全国品牌。其中有太多扯不清楚的东西,将继续成为市场竞争的筹码。
比如说一拿下商标权的广药当即宣布,按照国际惯例品牌使用费一般是销售额的5%,广药对旗下合资公司王老吉药业、白云山、记黄埔等,收取的品牌使用费都是按照销售额的2.1%收。如果香港鸿道严格按照销售额2.25%的比例给广药集团,按照其2011年160多亿的销售额,要付3.6亿的商标使用费。而在加多宝公司看来,王老吉今天1080亿元的无形资产是由该自己10多年经营培育形成的,尽管商标交回给广药集团,但也应该从中分享到收益。真可谓你方唱罢我登场,真刀真枪你来我往。
那么到底谁欠了谁的钱呢?要想了解真相,我们首先必须从品牌的定义出发,这样才能够了解这场官司下,品牌价值如何划分。10多年前,加多宝公司开始使用王老吉商标时,王老吉的名气并不大,但目前,经过评估,王老吉品牌的价值高达1080亿元。今天这个品牌在国家的仲裁下,回归了广药,作为养育了这个品牌的加多宝,面对广药咄咄逼人的态势,其中有很多酸楚不言而喻。
1、品牌不是商标,广药和加多宝互不相欠
从品牌本质来说,品牌是指企业及其所提供的商品或服务的综合标识。品牌包含着商标、属性、名称、包装、价格、历史、声誉、广告方式等多种因素,蕴涵企业及其商品或服务的品质和声誉。品牌价值取决于消费者对它的感性认识(印象及经验)。当年广药把王老吉这个商标租赁给了加多宝,结果加多宝在持续的经营中,将王老吉这个品牌打造成一个凉茶著名品牌,最后大家不欢而散,广药拿回属于自己的商标,加多宝继续拿着属于自己的市场,从这点上来说大家互不相欠。
在中国白酒产业有很多被买断的商标,比如说五粮液的金六福、浏阳河等都属于这类产品,但是为什么没有出现这样的纠纷,其实最根本的是因为五粮液自身在白酒市场上占领着很大的市场份额和地位,这些买断品牌只是自己的补充,所以五粮液不至于眼红,而广药则不同,看着王老吉这座金山,自己只拿着比矿工还微薄的租赁收入,因此有着矿主心态的广药极度不平衡,最后发起了这场影响空前的商标诉讼战。其实“品牌”不是“商标”。广药借题发挥,把商标和品牌混淆,最后从中渔利,这也是情有可原的。谁让加多宝这个矿工,没有很好的估计矿主的心里。
可以说,是加多宝成就了王老吉,如果没有加多宝持续的广告投入和市场运作,根本不可能有王老吉的今天,从2003年,王老吉的宣传推广投入4000多万,2004年则增加到1个亿,2005年1个多亿,2006年世界杯期间广告投入更是激增,全年的广告投入估计2个多亿。王老吉从巨额的广告投入当中尝到了市场迅速增长的甜头,在中央电视台2007年广告招标大会上,又以4.2亿元成为2007年央视广告的标王,估计未来几年其广告预算将继续挟总销售额10%的厚势轰炸市场。 十年来王老吉累计的广告及营销费用,不下100亿,如此巨大的投入才成就了王老吉的今天。而广药将一个不知名的老字号租赁给加多宝并且运作成功了,从这点上说也是赚翻了。如果非要算清楚的话,广药估计还要倒贴品牌抚养费,这100亿的营销费用,广药最少要承担一半才算合理。
而且至于广药说的国际惯例,从商标租赁角度来说,不存在所谓的品牌使用费,因为王老吉租赁之前不是迪斯尼,拥有很好的品牌形象和号召力,因此根本不能像国际品牌租赁一样去计算品牌使用费,从理论上这是站不住脚的。
2、广药不是生母,广药和加多宝各取所需
从品牌的历史来说,广药也只不过是王老吉的后母,根本谈不上是生母。而且是一个极不负责任的后母,把孩子租赁给别人做儿子,结果儿子大了,后母嚷嚷着让孩子认祖归宗。这也是一种夺利的表现。了解王老吉的人都知道,其实1949年以后,王老吉一分为二,一支留在内地,后来被收归国有,解放后建立并入广药集团;一支随王氏的后人去了香港。广药集团广州王老吉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前身为王老吉药厂,由广东鹤山人王泽邦 ( 乳名王吉 ) 于 1828 年始创。当时他在广州十三行靖远街开设凉茶铺,经营水碗凉茶。凉茶铺附近都是些码头搬运工、黄包车夫以及来往客商,人们但凡头痛身热,咽喉肿痛、大便秘结、口舌臭苦时,喝上一碗凉茶均能药到病除,王老吉便声名远播,凉茶铺经常门庭若市,一些远道闻名而来的病人,要求将王老吉制成方便携带的成药,王吉便以前店后厂的形式生产纸包装的王老吉凉茶出售,这就是最早的王老吉药厂。经过数十年的苦心经营,至王老吉第三代子孙分别在香港和澳门设立分店,并在香港注册。
全国解放后,王老吉凉茶生产得到进一步发展,产量比 1948 年增长 20% 。 1956 年,国家实行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将八间历史悠久的中药厂合并,由于王老吉药厂固定资产和员工数最多,因而以王老吉命名,称为王老吉联合制药厂。文化大革命期间,王老吉药厂被认为是为资本家树碑立传,于是改名为广州中药九厂,王老吉凉茶也改名为广东凉茶。 1982 年中药九厂改名广州羊城药厂。 1992 年转制,成为以国家股为主体的股份制企业,改名广州羊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王氏后人在香港经营王老吉在香港及海外的业务,拥有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商标使用权。而广药集团则拥有王老吉在大陆的商标使用权,现在商标持有人为王老吉第五代传人王建仪。
可以说商标案到现在为止,广药和加多宝各取所需,广药拿回了品牌使用权,都拿到了自己想要的部分资产,谁心里都清楚,再想多要什么根本不可能,因为那些根本不属于自己,嘴上互相斗斗无非都是为了保持市场热度,让自己从中获得利益。而作为王老吉的传人王建仪,也同样在这场官司中找到了自己的位置,同时获得了自己的利益,从这点上来说这是一个多赢得局面,所以才有这样热闹非凡的结果。
在分析这个案例的时候,让我们看看另外一个引人注目品牌诉讼“达娃之争”,2008年5月22日杭州中级人民法院已经驳回达能方面要求撤销杭州仲裁委员会于2007年12月就“娃哈哈”商标转让协议所作裁决的申请。这意味着杭州仲裁委员会终审认定的娃哈哈商标归属最终有效,即“娃哈哈”商标被确认归属娃哈哈集团。四年后同样在五月,中国第一商标之争最后由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做出裁决,加多宝所属的鸿道集团停止使用“王老吉”商标。何其相似的品牌之争,不管是过程还是结果都是何其相似。与“达娃之争”外资与民族品牌、资本家与工人较量不同的是,王老吉是民企与国企的较量,是租户与房东的较量,大家最后都达到了双赢,租户有了自己的房子,房东也有了收回了自己的产权,尽管过程是痛苦的,但是结果大家都是美好的。
最后,王老吉之争是中国品牌史上一个典型案例,对后人有着很好的警示做用,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王老吉之争是民营经济与国有经济的较量,其结果是代表民营经济的加多宝惨败,最终商标使用权被收回,而且还被讼拖欠广药数亿商标使用费,其结果表面上是商标使用权之争,但是深层原因应该是国进民退潮流下的国有经济与民营经济争利的结果,在某种程度上破坏了中国民营经济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