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老板前几年接手了一家肉制品厂,雄心勃勃要打造区域强势品牌。
他请来策划公司,重新注册商标,设计LOGO与包装,进行市场调研,制定营销方案,忙活了大半年,隆重举行招商会。
吃过喝过,会后盘点,收到的订单连餐费的金额都不够。
出师不利。
这时有高人指点:定位有误。说王老板你弄了一堆产品,但没有主打,什么都想做的结果是什么都做不好。
王老板觉得茅塞顿开,重新整理产品线,又筹资发动了一场广告攻势,期待一炮而红。
无奈的是,广告费花了不少,铺出去的货却动销寥寥。倒是不断听到“专家”的嘲笑,说广告语憋脚、品牌诉求模糊、包装设计毫无个性。
嘲讽的声音传入耳朵,王老板如坐针毡,越想越觉得走了弯路、花了冤枉钱。他果断辞了策划公司,又请来声名显赫的“营销大师”看病开方。
大师身价不菲,而且一言九鼎,拿出来的新方案容不得王老板“说三道四”。王老板自我说服:既然花钱请了专家,那就坚定不移地相信他,否则请他来做啥呢?
只不过,这套看起来天衣无缝的大师方案真正落实起来难上加难,那些所谓的“妙招”根本无从下手。大师说,不是方案不行,而是你的团队不行!
王老板十分困惑,决定到商学院上课充电。在课堂上,他把企业的情况作为案例请老师同学们研讨,结论是:产品是好的,市场是有的,但是定位错误、广告无效、形象落伍。
王老板一面道谢一面脸红,原来折腾了这三四年,一切又回到了起点。难道还得重新再来一次吗?
再来一次,王老板很可能还得重新开始,只要市场没有真正打开,他就永远会被质疑,只要他经不起质疑,他就会一次次回到起点。
在卖火了之前,一切都是错的。策划不对头、诉求不准确、队伍不得力……每一个批评者都可以振振有词、头头是道。
每一次市场成功之前,都要经历嘲讽和打击,如果无休止地自我怀疑,成功永远不会降临。
对于王老板来说,要做的是:
1, 放弃一夜成名、一步登天的幻想。王老板之所以一变再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他总觉得有一条捷径,总是企图四两拔千斤。就像那个著名的打井寓言,挖了几锹没见水,就怀疑位置不对,以这种心态做市场,往往只留下一堆没有用处的废坑。
2, 做曹操不要做袁绍。袁绍和曹操都是多谋多疑的人,只不过前者多谋而寡断,后者多谋而善断。曹操听意见,是为了修正、验证心中的判断;袁绍听意见,结果是越听越没了方寸。说到底,决策者自己要有一条坚定的路线,听取所有的正面反面的外部信息是为了完善路线图,千万不能一次次另起炉灶。
3, 不要把所有的希望寄托在策划层面。王老板几年来耗时耗力关注的重点,是那份所谓的策划方案,对于营销团队、市场开拓、渠道铺设用力甚少。再好的创意,再完美的方案如果没有落地执行,终于是竹篮打水一场空。反过来,一些看起来“平庸”的策划,只好踏踏实实地落实,一旦市场撬动开来,人们又会追捧有加,喝彩不绝。
市场营销是典型的成王败寇,一切以结果为评判的标准。把时间耗费在无休止的研讨争论上,只能遗失战机;把注意力放在别人的评判上,只能愈行愈倦,一事无成。
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只要你走上了领奖台,一切质疑的嘴都会闭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