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健恒老师的突然离世,是从一个营销资深人士惊讶的表情中得知的。当时我们正在聊专业与事业,他眼前笔记本电脑跳出了一条讣告新闻,原本热络的谈话顷刻间冻结了:再火热的话题,也抵挡不住一个同道中人的离别,且那么的匆匆。我与健恒老师,也只是在第一营销网上互评了几次,算是浅交之友吧。可对他的勤于实践、善于写作、长于交流,印象深刻,也身为佩服。健恒老师去天堂了,那里估计也需要营销咨询的,脱离了低级物质趣味的天堂,精神的享受定会是第一位的,而营销咨询对人性的洞察、尊重与满足的姿态,可以派上大用场的。
活着的营销咨询人,有不少其实也已经死去了,精神上的荒芜、专业上的苟且、服务上的懈怠,使这个原本朝气蓬勃的行业未老先衰、疲态百出。7年500强工业企业中高层管理经历,让我特别看不起那些尸位素餐的冒牌专业人士,当年的欧美、韩国同事乐于一辈子钻研与实践一件事,这股子傻劲在团队中拧成了巨大的竞争力,让貌似个体聪明、团队傻蛋的国人们彻底傻逼了。叶敦明认为,营销咨询是一个伴随国内市场开放有无到有的新兴服务行业,这些年国进民退的逆市场思潮与举措,让一直游弋于市场之河的营销咨询人找不着北了。
信奉市场高于一切的重商主义,一百多年前就已经在英国和欧洲枯萎了。重商主义者把市场当成是万能的,一切的组织、政府与管制,都应该抛开,由着市场这只无形的手引导,万事就会大吉。后来,大家都发现这是一个天大的错误。于是,应运而生的是自由工业主义,这直接促成了美国的巨大发展,一个后进的欧美小老弟,一举解决了欧美大哥们百事不得其解的企业、经济、政治和社会管理问题。
工业精神,应该说缘起于美国。它把管理置于崇高的地位,管理者获得了企业、组织和社会的实际控制权,财产权让位于管理权,这一严重违背重商主义、马克思主义的新举措,终成了以企业为核心的新社会,当然,这一切主要是在美国上演了,这也是为什么美国总是引领营销、管理和战略的内在原因。他们善于、敢于应用新理论,并勇于实践、乐于分享、强于世界推广。因此,叶敦明觉得,不管嘴上多么高嚷中国特色营销的砖家如何辩解,实则都是美国营销理论与实践的弟子,只不过这些砖家是不学无术的,时常沉迷于自我臆想中,忘记了世界市场的运作规律与主导力量,津津乐道于某个封闭行业、某个特定区域、某个个体企业的策划,着实与现代营销背道而驰了。
健恒老师的匆匆而去,让营销咨询界愈加感到生命的短暂、事业的渺茫,愈发担忧身去之日还是一事无成的空荡。活着的营销咨询师,若是没有心中的事业指引,若是没有改变中国企业羸弱的使命感,若是不勤学苦练、躬耕于营销田园,那么,其实也就死去了,剩下的只是一副副空皮囊,误导企业、忽悠顾客、扰乱营销秩序,是他们无耻生存的唯一途径和手段。
营销咨询这碗饭,很是像司机、保姆。营销技能,人人都会,只是一般人没有时间和精力提纯、总结和挥洒罢了。比司机、保姆不如的是,企业营销业绩是企业运作的结果,是一个过程的最终呈现,可营销咨询却不得不在短时间内证明自己的专业价值、职业尊严和收费道理,这是一种什么职业呀?究竟是企业客户逼迫的,还是营销咨询本身走上了错误的道路呢?
营销咨询,有意无意地、主观客观地走入了三个误区。误区一,营销咨询,只是一份过渡性工作。在企业内遇到发展瓶颈的营销中高管,希望到咨询行业过渡一下,盘点一下自己的经历,期望完成从具象到抽象的提纯,实战中总结的理论体系于己于人都有利。等到他们悟出咨询的门道,转身就会投入到另一家企业中在在此操刀营销管理,当然,这次的身段是“咨询智慧+实操经验”的双黄蛋了。其实大谬,咨询就像任何一份工作,入门容易精通难。带着半生不熟的咨询经历,误认为自己游刃于咨询与管理的海阔天高处,蝙蝠的下场在所难免。
误区二,营销咨询,大路货怎么能持续卖钱?叶敦明发现,很多营销咨询师都在颓废的气息中挣扎,他们认为咨询已经没有什么神秘了,专业知识随处可得、行业信息随手可查、咨询工具人人都懂,而且,PPT是个人都能玩出花头,就连最拿手的演讲也成了街活。营销咨询,还有什么办法不贩卖大路货吗?当然有。持续、专注、热爱、负责,仍然是优秀咨询师的修炼大法,只是,心绪不宁的生意型、谋生型、虚无型营销咨询师,是无法做到的,他们身处咨询行业,却永远捅不破那层窗户纸,也触及不到咨询的灵魂深处。事业的心态、职业的风范、专业的修为,是一个营销咨询师安身立命的本钱。
误区三,营销咨询,只是为他人做嫁衣。智业不敌实业,这是咨询行业的宿命般悲悯。没有实体,所有的梦想终究是竹篮打水一场空,也许是国内商业、服务业欠发达的群体心理原因。营销咨询属于服务业,它的赢利能力、模式与制造业相差悬殊,其一点带动全局的业务价值也很少有人看得清。营销咨询的价值,是帮助客户以少的投入产生合理的产出,是帮助客户企业把看不清的机会转化为看得见的业绩,是在服务别人的过程中兑现自己的职业价值,并进而重塑与丰满自己的人生价值,多么好的一份事业,应该说所有的合作伙伴都是在为你的美好人生做嫁衣呢。
罗曼罗兰曾警告过我们:大多数人在三十岁之前就已经死去,生活与工作只是不断的重复而已。人生,若是一部电视连续剧的话,有的人集集有高潮,处处有精彩。而更多的人则是把一集的内容情节拷贝粘贴为几十集,自己演的乏味,看的人也是痛苦不堪。叶敦明痛苦地发现,生理上活着的营销咨询人,也许精神上已经死去,内心没有让自己感动的价值观与执著的信念,外在没有让优质客户感兴趣的专业价值。恍惚地游走于内行与外行边缘的营销咨询人,莫要变成了连吃天鹅肉都不敢去想的癞蛤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