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1月8日上午,在党的十八大开幕式上,胡锦涛代表十七届中央委员会向十八大作了报告,胡锦涛在会上宣读了由习近平同志担任报告起草组组长所形成的党的十八大报告的要点。
看了十八大报告的要点全文后,结合本人多次在大庆油田、海尔、清华大学总裁班、多处党校等场合讲授“管理创新”、“有效创新建设企业文化”、“社会管理创新”、“精细管理工程”等课程的经历和学员反馈的良好效果,我认为,十八大报告有一个突出的亮点,那就是“创新”,主要体现在四大方面:
一、十八大报告,对创新的产物“科学发展观”作了高度的概括:
十八大报告指出:我们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勇于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出一系列紧密相连、相互贯通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形成和贯彻了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对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作出了新的科学回答,把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的认识提高到新的水平,开辟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
这一段高度的概括,实质上也表明了一点,“科学发展观”是创新的产物。
二、十八大报告的要点全文中,57处出现了“创新”:
胡锦涛在会上宣读的十八大报告的要点全文中,有57处出现了“创新”一词,涉及到社会的各个方面,包括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管理创新、金融创新、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人才培养创新、社会管理创新、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原始创新、协同创新、自主创新、行政管理创新、基层党建创新,等等。
三、十八大报告的要点全文中,84处出现了与“创新”紧密相关的“改革”:
胡锦涛在会上宣读的十八大报告的要点全文中,有84处出现了“改革”一词。对于改革与创新之间的关系,我是这么理解的:在一个创新的过程和成果里,不一定有改革;但是,在一个改革的过程和结果里,通常都伴随着创新;换句话说:一个改革,实质上,就是一个创新。
四、十八大报告的要点全文中,13处出现了与“创新”紧密相关的“转变”:
胡锦涛在会上宣读的十八大报告的要点全文中,有13处出现了“转变”一词。关于转变与创新之间的关系,我是这么认为的:任何转变,都是在一定的创新意识指导下进行的,转变的过程,是创新的思维和方法运用的过程;转变,实质上,就是创新驱动的过程和结果;没有创新,就没有转变。
显然,十八大报告突出体现了创新的色彩和特征;十八大报告,吹响了“创新”的新号角。
自然,怎么贯彻、执行、落实好充满创新色彩和特征的十八大报告,就摆在全党同志的面前了。
不言而喻,没有或缺乏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的人,是很难落实好十八大报告的精神的。因此,迅速培训和提升全体党员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是当务之急。
各级党委(党组)在贯彻、执行、落实十八大报告精神的时候,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有机地对党员进行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增强性培训。
一、通过培训,迅速使广大党员在创新方面得到“四个增强”:
1、增强党员的创新意识:
创新是一个国家和一个民族发展的动力和源泉,也是中国共产党发展的动力和源泉;中国共产党是在创新中建立起来的党,中国共产党还在创新理论建设和党的建设。一个党员只有具有相应的创新的观念和意识,才能更好地理解和运用党的理论创新和实践成果,才能更好地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2、增强党员的创新精神:
中国共产党是一个富有创新活力的党,作为中国共产党里的一个成员,应该形成一种勇于探索、超越自我、追求真理、追求卓越的创新精神,保持和增加中国共产党的创新活力。这种创新精神一方面要用在党的理论创新、宣传和实践上,另一方面,要用在本职岗位工作中去。
3、增强党员的创新能力:
思维和能力是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共产党员仅有创新的意识、精神、愿望,还是远远不够的,还要提高党员自身的创新能力,养成创新思维的思维习惯;只有这样,才有可能以正确的方向为指南,创新性地执行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履行党组织赋予的使命,完成党组织安排的每一项任务。
4、增强党员对创新环境形成的贡献性:
“一个党员一面旗”,这句话一方面说明了党员的榜样、模范作用,另一方面,也说明了党员对环境的影响和作用。创新离不开创新环境,一个单位是否具有创新的环境,对一个单位的创新起着支撑和平台的作用,每个党员,应该对所在单位创新环境的形成,产生积极的贡献性作用。
二、通过培训,明显提高广大党员的创新能力:
上面提到的“四个增强”,最终都要体现在党员的创新能力的增强方面,因此,增强党员的创新能力,对于有党性、有较高政治觉悟的广大党员来讲,最为关键。
本人曾多次指导多家企业,开展了富有创新特征的党员活动,在长期的咨询、培训中,总结或归纳了常用的五种创新方法,以及有效创新应遵循的五大原则。对于希望提高自身创新能力的党员或党组织来讲,本人总结或归纳的常用的五种创新方法,以及有效创新应遵循的五大原则,是值得参考和借鉴的。
(一)常用的五种创新方法:
1、综合法,是将两种以上不同的事物加合到一块。
2、嫁接法,是在一个事物的本体上,附加新的功能、赋予新的表现形式、形成新的产物。
3、类比法,是在两种以上不同的事物之间,找出相同点,或者在看似相同的事物之间找出不同点。
4、延伸法或类推法,是顺着事物的发展方向和轨迹不断延伸、不断提高,形成新的认识、新的探索,获得新的成果。
5、逆向思维法,就是别人往东走,我就往西走,与常人和传统的做法,反其道而行之。
(二)有效创新应遵循的五大原则:
1、超过同行业的社会平均水平;
2、超过企业自身过去的水平;
3、解决实际所面临的某个、某类问题或难题,促进企业综合管理能力与管理效率的提升,助推企业经营行为能力的增强和企业经济效益的提升;
4、能在一定范围内形成新的规范,使企业上升到一个新的创新基础;
5、丰富管理科学或社会科学,为社会公众带来有益的启发和信息,为消费者和客户带来新的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