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川剧的“变脸”一词用在大众汽车的新设计上,未免最贴切不过了。
只不过川剧“变脸”是越变越多样,而大众“变脸”却是越变越类似了。
从大众奥迪大嘴衍生开来的“奥迪血系”,到如出一辙的“大众品牌汽车设计”,让越来越多人感到,如果不看汽车后面的英文标识一时间还真不能迅速分辨是哪个型号的。
如今,新的大众捷达、速腾、朗逸、迈腾的外观设计纷纷与新帕萨特看齐,大众新宝来也不甘落后,瞬间“变脸”,就连平时在街上跑的“新桑塔纳”也不甘人后,俨然变成“小帕萨特”……
试想,如果连大众CC、奥迪TT、R8等跑车设计都统一规划的话,似乎“有煞风景”了。
悖道而驰:只为打造“家族脸谱”?
此前,笔者还对大众的宝来、速腾、迈腾、朗逸的德国工艺设计与优质性能津津乐道,毕竟不同设计代表不同风格与档次,很好地贴合了不同人群的需求,科学细分市场。
但是,如今大众品牌汽车都变成了千篇一律的设计,确实有“大一统”后的丝丝感伤。
是不是日后在街上跑的大众品牌汽车都会是一个样?这将会是怎样的审美疲劳?
大众怎么了?打造统一的家族脸谱,似乎并非是车型升级改变的初衷。
因为,各品牌车型新一代的推出,号称升级换代,无非是为了抓眼球、吸引市场消费。例如,本田雅阁就这样“玩”过来的,现在号称“雅阁八代”。尽管部分品牌车型升级有如“芭比娃娃”换新装,换的主要是外观,不变的还是原来内在的架构与性能,但是毕竟能给人以新鲜感。但是大众汽车竟然悖其道而行之,“变脸”只为“统一面貌”、“打造家族脸谱”,确实让不少人感到费解。
对此,笔者认为,随着汽车市场的竞争“白炽化”,在保证汽车原有性能与安全的情况下,压缩汽车制造成本成为了决胜的关键。如此,大众统一脸谱的设计,有了站得住脚的理由。那就是,在几乎同一个模具出来的产品框架,可以应用到不同系列的车型中去。这样的整合统一、批量化的生产成本,应该远低于不同生产线组装生产的成本。
大众变脸:旨在俘获“大众”?
德国人本来就精于工程设计,追求的是标准,灵性与突破性始终存在短板。例如,奥迪Q系列,以及A系列,在外行人眼里,外形的设计及线条趋同,似乎只有大小、长短及设计上的部分区别。
那么,是不是可以给到消费者这样的感觉?那就是,购买了大众货奥迪产品,在汽车在公路上疾驰而过的时候,足以满足内在的“豪车”虚荣心?因为,当奥迪A4、A5、A6、A8等在街上跑的时候,至少能让购买A4产品的消费者自我安慰与自豪。因为自己的也是奥迪,跟A6外观类似,A6又与A8外观酷似。而购买大众新宝来、新速腾、新桑塔纳的客户,是不是可以觉得自己的产品也变得高档起来,因为外形跟迈腾、帕萨特差不多,而价格毕竟有不少差距。
如此看来,大众“变脸”、“大一统”有了另外一个理由,就是吸引更多普通消费者买大众的产品,特别是购买第一台车的“入门车主”。因为,相比豪车小众而言,普通车型对应的是市场份额中的大多数。如此一来,即便是购买“入门级”的大众汽车,也可以满足消费者“视觉上的虚荣心”。因为,相比丰田、现代等日韩汽车不同级别车型设计各异、而且“档次分明”不同的是,大众足够“大气”,其家族脸谱足可以俘获更多“大众消费者”的心。
变脸大众之“大众脸”之惑
大众汽车,一个缘系德国血统的品牌,自然有着德国人对汽车工艺与审美的“烙印”。德国人思维严谨、重逻辑,甚至有点让人感到机械、古板、千遍一律。然而,正是这种执着与追求,成就了其品牌悠久的历史,以及其产品在今日在世界各地大街小巷的穿梭。
只不过,在当今越来越重“个性”与“艺术”审美的今天,大众汽车在更好地“迎合大众”的同时,还需要照顾一些“不羁的心”,否则这类消费群体最容易被日系、韩系、法系、意系,乃至美系汽车的“掠食”。
以意大利车为例。相对大众汽车的刻板,意大利汽车则以热情、浪漫、灵活和机敏个性著称,以性能的表现和外形吸引消费者。帕加尼、法拉利、兰博基尼、玛莎拉蒂、菲亚特、阿尔法罗密欧等品牌产品堪称意大利个性风格代表作。而这些风格,在相对亲民的菲亚特品牌车型上的优势体现,莫过于菲亚特车型屡次获得“欧洲年度车型”大奖。而大众汽车则一直徘徊在“欧洲年度车型”大奖边缘。即便是大众的得意之作“大众CC”也不过是获得了2008年“欧洲车身设计大奖”。
君不见,消费者对日本凌志艺术线条与外观的美而“惊叹”?君不见,曾经古板“烧油”的美国福特如今变得时尚而富有活力和个性?君不见,韩国的起亚K系列、法国标志小狮子的个性年轻活力?因为,汽车市场需要更多的“年轻”购买力。
以变应万变,先发制人,大众变脸意味深长。
而大众的设计万变不离其宗,统一的设计能否迎来大众汽车在市场上的“大一统”?
不过,遥想当年IT大鳄台湾宏碁的笔记本电脑设计也是高中低档次产品“一个样”,所谓“经典设计”、“耐看耐用”。后来,却是全部“翻脸”,变得迎合不同消费者的审美与个性,款式多样、越发时尚了。不知大众现任CEO马丁·温特科恩对此持怎样的看法?
萝卜青菜各有所好,轻重缓急企业之道。
凡事缓则圆,笔者与大家还是静观其变,冷看风云变幻,坐而论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