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现代化成就了中国30年经济高速增长,工业信息化和服务化,则是下一轮持续发展的方向。工业要反哺农业,技术、设备只是表层的支持,资源整合意识、企业管理思维、产业发展布局,才是工业化种子在农业产业化土壤里生根发芽、枝繁叶茂的生长素。
反观现时的农业产业化,千篇一律地朝着种植或养殖单一化、产业链拼凑化、资本政策孵化到浮华、产品包装过度化等异端狂奔,忽视了农业产业化外在的需求和内在的规律,再好的产业愿望终究成泡影,三农只能被三弄,产业化非成笑话。机械化、技术化、规模化,到底是不是农业产业化的核心?农业产业化如何借力工业化思维?这两个问题,不容忽视,它们才是农业产业化的命门。
面对大命题,我们不妨松弛一下思维。紧张兮兮的思考,容易是自己调入套话废话的圈套,思考成了走老路的虚掩的幌子罢了。有问有答,不问不答,问答式思考,也许是一种最为直接的方式,带着问题去思考、思考指引行动,是干中学的务实姿态。那么,我们一起出发吧,从五个问题的自问自答中共同探寻农业产业化以及思维工业化的真谛。
一问:什么是工业化?
答曰:大规模生产、流水线、标准化部件,只是工业化的外衣。
福特流水线留给世人最大的资产,或许就是对工业化刻板的印象与固执的理解。工业化前期文明依然活跃不是坏事,可无视工业化内在的本质,也许是疯狂圈地、猛盖厂房、大添设备的心魔。被歪曲的工业化概念,全球变暖、生态恶化的始作俑者,也是高增长、低效益的破坏性建设的理念打手。
工业化的实质,是概念的创新主导了实体价值的巨大增长,而且是以实体小的改变而获取的。极低的费效比,会让我们走上资源消耗转向环境友好的新兴工业化道路。而工业化的持续发展,背后是知识经济,人的创造力又一次从机器里面释放出来了。从产业链的控制力来看,单体技术的突破与领先,不是国内企业的盘中餐,我们能做到的应该是以信息化、智能化、网络化的宽视野,重新整合产业秩序与价值,并以国内的工业转型为契机,开辟属于自己的标准和领地,最大的工业化制造国夺回工业话语权是必须的。
二问:白酒是农业化产品,还是工业化产品呢?
答曰:白酒,生产已经工业化了,但运营仍然是农业化的。
品牌层面上,白酒一厢情愿地从千年古墓里刨死人的价值,与现代化、工业化渐行渐远;产品层面上,白酒一直没有找到品质的硬基础,口味上也抱残守缺,与现代饮食背离,年轻人投奔洋酒、葡萄酒与啤酒的阵营,是被白酒逼迫的,并不是他们天性崇洋媚外。战略层面上,即使是五粮液、茅台这样的领军白酒企业,依然缺少经营产业链的大气魄,企业运营中忽视财务、金融、HR等杠杆性资源,直截了当奔向营销和传播,企业命悬暴利、腐败消费的悬崖上,其兴也忽,其兴也勃焉 其亡也忽焉。而众多跟随着,则欲速不达、得不偿失,卯吃寅粮者比比皆是。狂欢的白酒行业,是中国文化复兴名义下的怪胎。
三问:绿茶和红茶,谁是农业化产品、谁又是工业化产品呢?
答曰:绿茶,现在农业化产品,未来必须是工业化产品。红茶,国内为农业化产品、国际为工业化产品。
绿茶,产品被自然状态主宰,而且不能融入到多种生活场合,孤芳自赏的自我产品而已。绿茶,除了自然态产品之外,成功开发的新产品寥寥无几。绿茶的个人化饮用特点,注定了高端产品只能走礼品路线,难以像白酒那样成为社交聚饮的主角。产品传播难以借力于口碑传播与面子效应,绿茶品牌除了原产地这张底牌之外,品牌价值又将如何化蛹为蝶呢?绿茶、白酒,这些国粹级产品,必须要学习中式快餐的标准化、连锁化、特色化经营方式,没有工业化思维的洗礼,即使强大如茅台,也还是一个农业化品牌而已,一亩三分地里翻跟头,岂有大未来?
红茶,工业化产品,且不说英国人持之以恒二百多年的开发,就是在国内,红配绿的大好前途也是路人皆知。红茶,低成本产生高享受、高价值,可以与茶点搭配,可以与一种休闲生活方式完美融合。它是开放的、包容的,也是工业化的。相比之下,绿茶是独舞,自娱自乐的个人游戏。红茶则跳的是集体舞,产品线开阔、产品价值品牌化,产地、品质、口味不再成为束缚,社交体验、群体情感、生活符号等品牌塔尖价值随之而来。红茶,中国人可以折腾出国际品牌的沃土,不似国酒那般自说自话。
品种的紧箍咒,农业品牌注定成为
四问:农业产业化如何借力工业化思维呢?
答曰:一学星巴克,二学雀巢,三要学反思。
一学星巴克,以实体连锁店带动新兴商务文化的崛起,多少小资找到了廉价的消遣天堂,守着笔记本电脑、IPAD或智能手机,若有所思地混上半天,心情愉快地重新回到生活,美好的感觉只在意会之间。星巴克有意反哺咖啡农与咖啡种植产业的做法,也是值得农业产业化企业学习的,不解决产业源头利益者的生存与发展,光顾着吃速食或独食,农业产业化只能从原始化的泥潭迈入商业化的火坑。
二学雀巢,咖啡饮用的便利性,得以解脱咖啡店的束缚,成为家庭生活、办公室休闲的一个道具,并进一步与雀巢旗下的快销品牌浑然天成,成为超市霸主品牌。农业产业化品牌,但凡有条件就必须脱掉土特产的小夹克,穿上快消品主流品牌的百搭外衣。产地品牌,不如产业品牌,产业品牌需要大地域或国家品牌的支撑,而最终的归宿都必须是大众消费品牌。品牌的根,扎进了大众的土壤,融进了森林的大树,才会尝到独乐乐不如众乐乐。
三要学反思,第一,要勇敢走出政商不分的牢笼;第二,要挣脱商业化猝死的宿命;第三,要找到世界化品牌的运营方式。农业产业化,政策扶持的一些所谓明星企业,始终是不断奶的幼童,哪里有能力搏击商业大潮的汹涌呢?政商不分,政策的溺爱是培育不出有为的年轻人。投机商人们,眼盯着政策的漏洞与灰色的空子,妄图以小钱砸大钱,尚在结花苞的稚嫩品牌,过早猝死于投机商的胡作非为。农业产业化品牌,要懂得国际化品牌的前提是标准化,中国特色品牌的命脉在于有品质保障、有产业支撑、有商业盘活的企业运作。
五问:反工业化能否成为农业化奢饰品的归宿?
答曰:反工业化的农产品,未必是值得追求的,正如敌人的敌人未必是真朋友。
有机肥、庄园、特供,构成了有机食品的峰值,金质菜篮子品牌应运而生,让有钱但无特权的人吃的安心,成了农业化奢饰品的核心诉求。我们承认,当前的食品安全的确是国人关注的焦点,但若是农业产化高端品牌只是立足于此,就未免显得单薄与短视。茅台酒居然把“护肝”作为高价格、高价值的利基点,除了对那些“不想喝、必须喝”的贵人有吸引力之外,自相矛盾的品牌诉求简直是在贬低茅台以及高端白酒产品。因为,最好的护肝方式就是不喝酒。
鸡犬相闻、老死不相往来的田园生活,是小农业,粗糙工业化速成的城市居民们,毫无理由地怀念起本不应值得怀念的农村生活,人在城市心在农村,也许只是高压力城市人的自我宽慰,真要这些田园客到农村像农民一样生活,恐怕一个星期都熬不下去。农业产业化,耕作方式必须是工业化,而且管理思维也必须是工业化的,毕竟,农业产业化的重心在于种子、农药、规模化生产、标准化运营,小农意识可以恣意游荡于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又怎能堂而皇之迈入农业产业化的广阔田野呢?
食品安全,是必需品,只是我们目前难以做到。农业产业化,正如汽车等典型工业化行业,有品质保证的中等价格产品是主流,奢饰品永远是大众围观、小众享受的非主流。奢饰品,必须超越物质层面的满足,直指社会地位与自我实现的内心驿动。国内的农业产业化,先是要解决有质量、有安全的批量化产品,然后再是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的奢饰品。说白了,农业产业化的成败,不是少数精英分子能够担负起的,它需要主流人群的认同与购买。农产品奢饰化,自娱自乐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