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上有很多的企业老板与员工处于对立关系,老板对员工不满,如:交代的事情没有保质保量的按时完成、我给你发工资你就应当做好本职公司;员工对老板也是一肚子的苦水,如:工作量太大、工资太少、福利不好等诸多负面思想,日积月累彼此间的埋怨就导致关系恶化。
曾有人反对老板与员工亲和,甚至还说出一大推牵强的“理由”。比如“亲和会造成公司的倒退,不利于公司制度的执行。”还说:“老板和员工亲和,就会失去管理权威。”等等。你听了这话之后,相信吗?我认为:老板和员工之间,不应该有尊卑,地位高低之分。在工作上,你是领导,员工听从你的指挥和安排,但在生活中可以和自己的员工做朋友,拉近彼此心的距离,这样不至于让员工自己有压力感。如果员工有了压力感,她们每次见到你都总会有种莫名的畏惧感,这对自己业务进展是一种很大的阻碍。不然公司组织聚会、旅游等活动是为了什么呢???组织活动既是福利,也是与员工心灵的沟通一种方式。从以下方面理解“亲和管理”:
一、不要把亲和当做低俗的迂腐
什么叫亲和?核心词义是:亲切,和蔼,亲而和合。其近义词意是:亲近、亲爱、亲善。亲和的词义给人的感觉如此阳光,博爱,温暖,舒适,老板为什么不能与员工亲和呢?
二、 “亲和力”的正确理解
“亲和力”一词,是从其它学科移植过来用在现代管理上的,太好了!“亲和力”的正确解释应该是: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结合成化合物时相互作用的力。可以想象,在企业中,老板和员工是担当两种不同角色和责任的“两种物质”,如果他们要实现企业的价值和愿景,那就必须通过相互作用结合成“化合物”,只有这样才能形成孙子兵法中说的“上下同欲者胜”。这里的关键是“相互作用”,而相互作用的力就是“亲和力”。试问:老板与员工之间没有亲和力行吗?
三、正确看待“亲和动机”。亲和动机是指:争取在社会基础上与人交往的驱力。一般而言,社会心理学对亲和动机有三种解释:一是适度唤醒层次论。二是本能理论。三是条件作用理论。其中,本能理论认为,人天生有一种亲和本能,这是产生结群、交往行为的原动力,这种原动力在企业内部也是至关重要的。有她,企业内部的人际关系就和谐,反之就紧张。以婴儿和母亲的关系为例,婴儿之所以依恋其母,其原始驱力首先是饥和渴,每当母亲给婴儿喂奶时,婴儿便把母亲与温暖、舒适的感受联系起来,婴儿无数次受到爱抚,就无数次地与愉快情境联系起来,于是条件作用产生了。通过这种条件作用过程,使婴儿逐步学会了“爱”母亲,再把爱逐步泛化到其他人身上,最后与他人结群、交往、希望有人陪伴的动机成了某种“习惯”而被固定下来。而这种“习惯”在企业中有助于团队形成。
四、“亲和式管理”的意义
所谓“亲和式管理”,就是亲近亲切亲善的管理方式。这一管理方式,根据行业和企业的不同而有所差异。但本质必须是“亲和”。曾经让美国和欧洲感到迷惑不解的难题是:日本战后经济的复苏和发展,为什么那样快?经过调查研究,令他们感到震惊的是,其秘密竟然是,“家族式的亲和化管理”。
五、怎样树立“领导权威”。
战国时期的吴起做将军时,和最下层的士兵同衣同食。睡觉时不铺席子,行军时不骑马坐车,亲自背干粮,和士兵共担劳苦,从不搞特殊。有一次,一个士兵身上长了个脓疮,为了不让士兵的伤口化脓而发炎,作为一军统帅的吴起,竟然亲自用嘴为士兵吸吮脓血,http://china.aihuau.com/全军上下无不感动。吴起之所以在军中很得人心,就是因为他爱兵亲兵,这是他治军的一个主要方面;但这并不损伤和妨碍他的权威以及他的严刑峻法。在一次战斗中,有个士兵没有接到命令就奋勇进击,斩获敌人两颗首级,吴起不但没有赏赐,反而将其立即斩首。负责执行军法的官吏说:“将军,不能杀,这是勇武的士兵啊。”吴起说:“是勇武的士兵不假,但是不遵守我的命令,就必须处死。”吴起的爱兵和严法,使士兵既感恩又服威,使军队更便于指挥,更有战斗力。
六、亲和是相对,而不是绝对
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老板与员工亲和,实施亲和式管理也不例外。如果 “亲和”过了头、失去了应有的“度”,好事也会变成坏事。所谓“相对亲和”,就是对“绝对亲和”的排斥。绝对亲和丧失原则,会干扰有序有制的工作;回避冲突与竞争;有时也会容易形成宗派。因此,提倡“亲和式管理”,也必须注意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