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篇:“国窖1573”启示录



    当一个企业品牌默默承担行业责任与文化使命时,其品牌感召力也必将以无法阻遏的力量蓬勃向上、浩然升华。“国窖1573”从过去单一的企业创新品牌逐步发展为代表名酒文化价值的行业品牌,这是一个品牌不断成长、升级的体现,也体现出企业家的博大胸怀与前瞻思考。


  审视“国窖1573”的十年品牌路,无疑她获得了巨大成功。但这种成功不能简单理解为实现了多少销售业绩、创造了多少利税,而应在更深层面上关注她对于企业整体品牌价值的拉升以及对企业商业模式的驱动作用。


  十年期间,“国窖1573”不仅造就了一个高档品牌的单品销售神话,而且带动了“泸州老窖”品牌家族整体销售业绩的提升。而其品牌形象也不断得到升华,从单一的企业高档品牌,成长为以“中国品味”为核心元素、深深烙印国学映像的中国品牌。


  “国窖1573”品牌驱动之下,“泸州老窖”的历史轨迹充分印证了一个名酒企业的长足发展必须具备三大优势:无法复制、得天独厚的资源禀赋,无法复制的历史机遇,无法效仿的品牌战略和无法衡量的渠道模式。


  启示一:


  发展模式决定商业成败


  “国窖1573”是泸州老窖集团的核心战略产品之一,“国窖1573”在市场上的成功运作,与泸州老窖集团的发展模式密不可分。


  “泸州老窖”的发展模式可以简单概括为四个关键词:一核、多元、传承、创新。


  一核:从管理角度理解,泸州老窖集团在历史传承和时代创新过程中已经形成了企业团队领导力建设模式,企业的一切活动,最终要集中统一于核心领导力。从生产角度理解,“核”即是“泸州老窖”的核心资源和生态优势。核心资源包括“独门武器”和“独门武功”,即稀缺性、独占性的窖池群和无法复制的传统酿酒技艺。生态优势指“泸州老窖”拥有的珍贵稀缺的酿酒原料“三绝”:粮、曲、水。泸州老窖拥有的独特生产资源具有唯一性;专一于核心产业,全心全意酿制人间最好的美酒;围绕核心资源,运用多种企业发展元素为一个核心产业服务,形成企业的独特优势,强化企业核心竞争力,打造一个庞大的酒业王国。


  多元:即指“泸州老窖”拥有的多种企业发展元素。一核和多元交相呼应、共同成长,从而推进企业实现科学发展。


  传承:是指“泸州老窖”对窖池群生产的延续,对传统酿酒技艺的继承,对酒文化的积淀和对企业优良传统的弘扬。


  创新:是指“泸州老窖”对科技战略、文化战略、营销战略、人才战略、资本运营战略的不断创新与发展。


  对于一个传承久远、历史深厚的企业而言,创新并非易事。然而“泸州老窖”对于传承与创新的关系进行了巧妙处理,提出“传承是根,创新是本”的企业发展理念。“国窖1573”品牌的创立与发展,也正是这一发展理念的集中体现。


  在“泸州老窖”发展的现阶段,“国窖?1573”无疑占据了企业战略的主导地位。如果没有企业的“一核”,“国窖1573”的品牌价值将大打折扣;如果没有“多元”,“国窖1573”的市场表现不会平步青云,也不会对其他家族的品牌形成如此巨大的拉动。


  从某种程度上讲,“国窖1573”的成功,不仅得益于市场,更得意于“泸州老窖”的科学发展模式。


  启示二:


  民族责任构筑文化高地


  在中国传统企业中鲜有如“泸州老窖”这样重视文化战略的企业。


  “天地同酿,人间共生”是“泸州老窖”的企业文化理念,它将白酒酿造技艺、中国酒神精神与东方哲学思辨巧妙结合在一起,其文化高度罕有比肩者。


  张良2010年3月在《东方酒业》发表的《白酒软实力》一文中指出,“泸州老窖”所倡导的“天地同酿,人间共生”企业文化理念,正是对“天人合一”哲学思想的形象演绎,也是对儒家文化精髓在现实社会的通俗阐释。……“天地同酿、人间共生”的核心思想在于:“同酿为精,共生为华”。“泸州老窖”秉承中华文化共生共存理念,倡导和谐与共赢,追求与社会同行、与环境相依、与人类共存。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注重环境保护和社会公益事业,为人类美好的明天而不懈努力。


  白酒是地域资源型产业,是微生物应用领域的翘楚,不仅酿酒原料取于自然,而且酿酒场所集结了天地精华,酿酒过程也充分体现人与自然同心同力的谐趣。“泸州老窖”将白酒的产业特征、技艺特点等自然科学高度概括为“天人合一”的哲学精神,并对企业的文化、营销、商业模式和社会责任等战略形成指导。


  更为难能可贵的是,“泸州老窖”的文化战略还肩负了民族复兴的时代梦想。肩负民族使命是“泸州老窖”由来已久的传统,1573年如此,民国时期如此,建国初期亦如此。21世纪以来,以“国窖1573”为代表的品牌文化振兴,更是集中体现出“泸州老窖”在文化战略上的恢弘气势和远大理想。


  泸州老窖集团董事局主席谢明曾经撰文指出,中国的传统产业有很多,但在市场经济中有着不同的归属和发展。纺织行业因为没有品牌优势被沦为世界代工工具;陶瓷因为没有龙头企业的引领和产品,所以被沦为陶陶罐罐的工艺品;丝绸产业因为缺乏技术创新,传统优势被东南亚攫走。这些传统产业悲哀命运的背后有一个共同原因,即没有在文化营销中找准自己的定位和诉求点。


  为了白酒产业的整体复兴,“泸州老窖”以文化营销为先导,在产业定位和品牌文化诉求点上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探索,而“泸州老窖?中国荣耀”、“国窖1573?中国品味”等品牌主张的提升,在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中国经济发展继续保持又好又快发展态势下,成为“泸州老窖”在企业文化战略上的最新表现形态。


  启示三:


  “双国宝”认定固化核心资源


  2004年,在“国窖1573”经历了3年多市场摸索之际,“泸州老窖”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稳定、高效的经营团队正式形成。自新的经营团队组建以来,“泸州老窖”彻底扭转了“名酒变民酒”的战略失误,企业各项经营指标也出现快速增长,管理效率、营销水平也得到极大提升。尤其人均贡献净利润从2004年的16.8万元提高到2010年的102.5万元,人均创利水平位居行业榜首。


  新任管理高层上任之初提出了一系列的企业资源优化和商业模式创新方案,而“优先重视文化战略,提升‘国窖1573’品牌形象”是其重大决定之一。为此,“泸州老窖”成立了专门的企业文化研究机构,配置专业化的研究团队,对企业文化进行系统的梳理、研究和创新。


  2006年,在1573国宝窖池群被认定为国家级重点保护文物10年之后,国宝窖池群被国家文物局列为“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录”。同年,泸州老窖酒酿制技艺作为浓香型白酒的唯一代表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次年,赖高淮、沈才洪作为该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226名代表性传承人名单。2009年,“泸州老窖”的“中国蒸馏酒传统酿制技艺”通过了申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的国家审查,成为该年度我国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推荐的15个项目之一。


  “双国宝”的认定,一方面给予“泸州老窖”两大核心资源在白酒行业的崇高地位,大大提升了“国窖1573”的品牌价值。“国窖?1573”也在2005年起,销售业绩正式进入快速增长通道;另一方面也向世人展示了白酒作为传统产业的核心价值,提升了白酒产业的综合竞争力。同时,它也为传统行业的文化定位和品牌诉求提供了有益参考。


  启示四:


  深化产业链,强化食品安全


  2011年7月,泸州老窖集团举行了“高粱红了”大型主题文化采风活动。在副总经裁孙跃的带领下,应邀参加的文化学者和摄影家对浩瀚如海的万亩有机高粱基地震惊不已,流连忘返。这是2009年“国窖?1573”唯一通过有机产品认证的浓香型白酒产品之后,“泸州老窖”首次邀请社会名流参观万亩有机高粱原料基地。


  早在2001年,“泸州老窖”就已经提出“有机高粱种植”的概念,并着手实施万亩种植计划。高粱是酿造白酒的主要原料,因为最早在蜀地种植,所有又称“蜀黍”。泸州的气候和土壤最适宜糯红高粱的种植,自古以来以盛产糯红高粱著称。糯红高粱淀粉含量高,富含单宁和花青素,微生物酚元化合物可赋予白酒以特有的芳香,所以又有“酒高粱”的美称。


  万亩有机高粱种植基地的创建,将酿酒的第一车间延伸到田间地头。在这里,“泸州老窖”与农户签订了种植合作协议,“泸州老窖”为农户提供优质高粱种粮和缜密的有机高粱种植技术。农户严格按照规定种植,按照规定的方式收获、储存和运输,把高粱“卖”给“泸州老窖”,获得高于其他农户的经济收入。成熟的合作模式下,双方完全遵守自然种植的原则,根据土地生息的规律确定高粱种植的密度、频率和产量,不使用任何化肥、农药,并确保空气、土壤和水分不受任何污染,竭力维护这片黄金产地的纯粹和有机。同时,种植基地还形成了“原料—酿造—残料—饲养—有机肥—种植—观光”一体化的有机生态链,不仅有效保障了有机高粱的可持续生产,而且实现了经济效益最大化。在这样的制度之下,从每一粒高粱到每一滴酒,都可以通过“有机白酒生产质量可追溯体系”进行全程监管,将食品安全真正做到源头控制。这不仅提升了“国窖1573”的质量控制水平,也对“泸州老窖”系列产品形成强有力的质量保障。


  “泸州老窖”打造万亩有机高粱种植基地的战略规划,从构想、实施到实现,经历了整整10年时间。十年磨一剑,不仅成就了“泸州老窖”自成一体的质量控制模式平,实现了引领行业的高端占位,同时也全面诠释了白酒作为地域生态资源型产业和农产品精深加工产业,对于推动区域经济发展和解决“三农”问题的重大前景。《东方酒业》认为,“泸州老窖”的这一战略举措,不仅成就了“国窖1573”的完美品质,践行了企业发展的愿景,同时也对白酒产业升级和社会地位提升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


  启示五:


  双品牌战略拯救品牌家族


  “泸州老窖”为行业人士和营销专家所称道的“双品牌战略”,正式提出于2005年。


  2005年之前,“泸州老窖”的产品结构与多数名酒企业一样,战线长、数量多、精品少,这不仅影响了企业销售业绩的提升,也严重透支了企业的品牌资源。


  双品牌战略,指“国窖1573”和“泸州老窖特曲”两大战略品牌。即,集中资源聚焦推广高档白酒“国窖1573”,加快 “泸州老窖特曲”价值回归;利用中低档等技术产品积极拓展县级市场和空白市场;实施品牌清理,净化产品市场。


  张良回忆说,自“国窖1573”推出以来,企业一直希望走双品牌之路。经过4年的品牌培育,“国窖1573”的品牌活性逐步凸现出来,“双品牌战略”才被明确提出。


  张良介绍说,“泸州老窖”是一家全心全意做酒的企业,必须考虑整个市场占有率的问题。然而市场消费结构有高有低,任何一个单一品牌都无法实现全渠道、全消费群体的覆盖。


 第二篇:“国窖1573”启示录

  “国窖1573”和“泸州老窖特曲”的品牌定位不同,所承担的使命不一样,采用的营销模式有明显差异,市场表现也各具特性。“国窖1573”年产量只有3,000吨,数量极其有限,具备奢侈品的基因优势。它的战略目标是实现品牌的高度,并不以市场占有率为首要目标;“泸州老窖特曲”是公司传统拳头产品,因为历史上“名酒变民酒”战略失误,品牌价值严重流失,但市场基础比较深厚。所以它目前的主要目标是横向扩充品牌广度,完成市场占有率,为品牌的纵向提升和价值回归打下坚实的市场基础。


  根据企业不同发展阶段,“双品牌战略”的主要内容和实施策略也在不断调整、变化。2001年“国窖1573”品牌上市之初,“泸州老窖”处于涅槃重生的发展初期,并不具备实施双品牌战略的基础。按照总量守恒的原理,“泸州老窖”所有产品均以单一实现市场销量为主要目标,“国窖1573”也不能例外。


  2005年,“国窖1573”经过4年市场培育,小有规模,初步具备品牌价值从横向扩充向纵向提升的基础,双品牌战略才正式提出并迅速实施。


  2007年,公司进一步明确“清晰品牌战略、调整产品结构,突出国窖营销,布局07、08、09”的营销战略,企业资源持续聚焦“国窖1573”。


  2009年,在双品牌战略取得阶段性成果之后,“泸州老窖”适时调整双品牌战略方向,提出“双品牌塑造、多品牌运作”的战略,一方面确保“国窖1573”价格坚挺、品牌健康,保持奢侈品目标不动摇;一方面对“泸州老窖特曲”实施控量保价,初步实现回归第一商务用酒的名酒价值回归;另一方面,正式提出中低端品牌“以量为主、强化竞争”的策略。


  2010年,“泸州老窖”提出“超常规拼搏型第三次创业”的战略构想,计划于2013年实现销售收入130亿元。一方面,持续提升“国窖1573”品牌价值,快速提升市场终端销售价格。另一方面,重点打造泸州老窖特曲酒,并提出“品牌提升、管理精细、执行落地、全面转型”的营销策略,全力提升“泸州老窖特曲”的销售总量和销售价格。同时也明确提出,“泸州老窖特曲”尽快步入以品牌升级代替控量保价的发展阶段。


  双品牌战略的实施,直接推动了泸州老窖集团销售收入和品牌价值快速攀升,同时也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启示六:


  价值共享创领渠道模式


  业内公认,“国窖1573”渠道商的优质率较高,因此在市场上有很强的销售执行力。这种渠道模式是如何形成的,如何实现具体布局,张良在接受《东方酒业》专访时披露了其中三大秘诀。


  (一)价值共享


  张良介绍说,“泸州老窖”与代理企业之间的合作方式在不断创新,而创新的基点就是为客户创造价值,并把它作为企业营销战略上一个重要的责任。不同的企业,资源和能量不同,所创造和传递的价值有明显的差异。同一企业,不同发展阶段,资源和能量也呈现阶段性特征,所能创造和传递的价值也自然不同,与客户结合并创造价值的方式和力量自然也有差别。


  多数代理商经历了与“国窖1573”共同成长的过程。在“国窖1573”上市之初,双方合作方式比较单一,销量的增长则多依靠代理企业数量的增加。随着“国窖1573”品牌高度的不断提升,以及因此带来的企业能量的提高,“泸州老窖”对社会资源整合与发挥的能力也在不断提高,这就决定了“泸州老窖”为客户创造价值的方式更加多元化。在“国窖1573”发展的初始阶段,“泸州老窖”与客户主要是简单的代理关系,随着“国窖1573”在市场上的快速成长,双方共享的资源越来越丰厚,合作方式也在不断深化,经销企业的优势资源和“泸州老窖”的优势资源渐渐整合,甚至包括通过股票定向增发和资本联合实现资源共享、成果共享、市场共荣、利益共沾。


  (二)以城带乡


  在“国窖1573”的全国市场大局图中,“泸州老窖”的渠道策略一改传统大区模式,而是以北京、广州、深圳、上海等一线城市和二线强市成都作为重点,进行点状布局。城市是奢侈品消费的中心,同时对区域经济发展和市场消费形成辐射影响。


  做好城市一个“点”,然后带动区域一个“面”,实现“以城带乡”的渠道覆盖策略,张良介绍说,奢侈品一定是从中心城市和富省开始传播的。北京是政治、文化中心,具有非常强的传播力,是市场高地,也是战略高地;上海是东方之珠,既是经济、文化中心,也是国际化大都市;广州是中国改革开放前沿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深圳是一个多元文化区域,也是经济消费能力很强的城市;成都是“泸州老窖”所在地四川省的省会,站地市场不容忽视。


  五大城市是“国窖1573”的重点推广城市,由于“国窖1573”尚处于品牌发展初期,资源侧重和推广策略不同,市场表现还存在明显差异,北京和成都的市场影响力略高于广州、上海和深圳等城市。由于城市消费的带动,“国窖1573”在西南、华北、华中、西北等地区的市场表现较好,西北、东北、华东和华南等地区的市场表现较弱。由此可见,在品牌发展初期,“国窖1573”仅国内市场还有非常大的成长空间。所以,“国窖1573”不会因为某些地区较弱就轻易改变渠道布局的整体方向,而是要找出较弱的原因,逐步实现全国市场均衡布局。


  (三)传播助推


  张良认为,品牌传播覆盖重点不同,是形成各个区域市场表现差异的重要原因。目前“国窖1573”广告投放的主要媒体是中央电视台,其对北方的影响力较强,对上海、广东等地区的影响力则相对较弱。


  当“国窖1573”进入第二个发展阶段,“泸州老窖”将重点研究华东、华南等地区的品牌传播策略和广告投放比例。届时,两大地区的市场表现将会发生翻天覆地变化,而全国市场不平衡的相对差异也将逐步缩小。


  启示七:


  资本运营玩转商业模式


  2005年,“泸州老窖”在行业内率先进行股权分置改革。在这场改革中,“泸州老窖”把企业的产品链、营销点同战略投资者、证券投资者和股东结合在一起,提出了兑价加承诺的共同点,即保证“泸州老窖”全部成为流通股。如何让投资者对“泸州老窖”情有独钟,公司提出股权分置改革兑价的同时提出一个承诺,“泸州老窖”股权分置改革后每年以30%的速度增长,将“泸州老窖”的轮换点和产品市场交给投资者去选择。


  2005年上半年,“泸州老窖”以“国窖1573”和“泸州老窖特曲”为样品,到客户处上门服务和推销,宣传“泸州老窖”的产品优势,宣传“泸州老窖”的资本运作前景。当时资本市场蜂拥而来购买“泸州老窖”的股票,有的还成为泸州老窖忠实的客户和消费者。同时,“泸州老窖”还对代理商成功定向增发股票,促使代理商的赢利模式从传统的流通渠道经营转向资本市场,赚到丰厚资本回报,并与“泸州老窖”结成战略联盟。


  2007年,“泸州老窖”通过增持成为华西证券第一大股东,为“泸州老窖”实现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融合、利用资本市场促进产品品牌形象提升构建了一个全新发展平台。


  2008年,“泸州老窖”正式启动柒泉营销模式,将经销企业纳入产业自身的发展框架中来,通过资本的力量引进资金,进一步放大“泸州老窖”的市场能量。


  2010年,泸州市龙马兴达小额贷款公司挂牌成立,这是一家由“泸州老窖”牵头成立的全国规模最大、立足于扶持泸州酿酒行业小巨人企业、促进泸州地区发展、服务于“泸州老窖”全产业链的小额贷款公司。


  以产业和金融的“双轮驱动”,将产业资本、金融资本和商业资本进行资源整合,实现制造业和金融业的良性互动,产品经营、品牌经营、资本经营的和谐发展,《东方酒业》认为这是“泸州老窖”资本运营的一大特色。董事长谢明认为,2005年的股权分置改革是“泸州老窖”腾飞的新起点,它成功地将“泸州老窖”的产品经营和资本经营进行有效结合。资本经营增加了企业的赢利能力,帮助企业改善赢利手段和渠道,也有效解决了企业经营过程中的资金流回转和现代企业发展模式问题。但资本运营一定是建立在做好“泸州老窖”主业的基础之上。资本运营是以虚拟的资本为先导,运营的是产品经营价值形态。产品经营是资本经营的物质形态。没有产品经营的主业,资本就是无水之源、无本之木。所以产品经营、资本经营和品牌经营必须保持和谐发展的关系。


  启示八:


  封藏大典彰显传统价值


  2008年3月,“国窖1573”封藏大典首次举行即受到行业热捧。作为封藏大典的重要组成部分,祭祀酒祖舒承宗(1573窖池群的创始人)、分段摘酒、原酒入库,行业专家现场说法、文化学者即兴论道,每一项仪式都饱含着对传统师承的满腔敬畏,对诚信经营的一份承诺,以及对弘扬国学文化的一份虔诚。之后每年一度的封藏大典都在农历龙抬头的这一天举行,内容越来越丰富,形式越来越多样,影响力也越来越大。如果首次封藏大典只是“国窖1573”定制酒的一次事件营销活动,那么之后的封藏大典则逐渐演变成酒文化的盛会。


  “国窖1573”的核心资源、历史文化、经营理念和品牌形态通过封藏大典的现实艺术手法展现出来,本身就是对“国窖1573”品牌故事的生动演绎,对于品牌传播、消费教育和形象提升具有不可估量的使用价值。从营销的角度来看,封藏大典成功启动了“国窖1573”的VIP定制营销,在完成不菲的销售业绩的同时,大大提升了品牌美誉度。示范效应之下,越来越多的白酒企业开始模仿举行封藏大典。


  在《东方酒业》看来,封藏大典只是一种形式,是“泸州老窖”企业文化理念和资源优势自然催生的产物,是“国窖?1573”文化诉求和品牌主张的表现形式,完全不同于作秀。它既有诡异的祭祀仪式,也有写实的后厨展示,更有贵宾的浪漫抒怀,就像一部酒文化的史诗巨作。因为有史实作为支撑,所以很容易打动观众。


  启示九:


  定制营销成就品牌梦想


  “国窖1573”开创了白酒定制营销的全新领域,而定制营销则伴随了“国窖1573”品牌发展的全过程。


  “国窖1573”在策划初期即以特制收藏酒的形态出现。世纪之交的1999年9月9日,“泸州老窖”隆重推出1,999瓶“国窖酒”。这些个性十足的收藏珍品即传达了“泸州老窖人”对于酿酒文化的无限热爱和对祖国昌盛的美好祝愿。


  2008年,“泸州老窖”推出“国窖1573”首款定制酒,这也是中国第一款定制白酒。它完全按照国际超高档定制酒的服务标准,为白酒超高端消费群体提供“一对一”的、完全私密性、唯一性和不可复制的定制产品及其个性化的服务。首款定制酒一经上市就受到各界人士追捧,以3万元每坛的高价,当年推出的800坛很快就被订购一空。


  2009年9月,“泸州老窖”与中国民生银行联合打造全球首例超高档白酒类投资型酒品——“国窖1573中国民生银行期酒”,标志着国内首款定制级白酒以“期酒”方式走进投资理财平台,又一次提升了“国窖1573”定制概念。


  2010年6月,“泸州老窖”联合中国工商银行在上海世博会期间共同推出“中国首款世博概念金融白酒理财产品——泸州老窖特曲绝版老酒”。


  在定制酒的服务标准体系中,产品包装根据客户需求进行精心设计,完全体现客户的个性化需求。为了进一步推广定制酒,并保障定制服务水平,“泸州老窖”设立专门的销售机构——贵宾公司,为客户提供“一对一”的专业化服务。


  定制、理财和限量版,“国窖1573”的定制营销被演绎得淋漓尽致。不同于一般的定制产品,除了专享个性化的定制服务之外,“国窖1573”还为客户提供了不菲的增值服务。“国窖1573”具有很大的品牌增值空间,成为投资理财的上品。白酒酿造的特性决定,窖池不同、批次不同、酿酒技师不同,所酿制的“国窖1573”酒体风格也有些微差异,但只有真正懂酒的人才品味出其中曼妙。所以几乎每一坛“国窖1573”定制酒都有自己的个性风格,都是限量绝版。这更增加了定制酒的神秘色彩和奢华品味。这也是对“国窖1573”品牌主张“品味之道在乎稀有”最好的诠释和注解。


  启示十:


  中国酒谷肩负产业使命


  中国名酒产业兴则企业兴,这是张良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但这决不是一句空话,而是“泸州老窖”几百年发展史上最珍贵的商业思想之一,并在打造“中国酒谷”的过程中得到集中体现。


  “中国酒谷”是指打造泸州酒业集中发展区,该项目于2004年由四川省、泸州市各级党政机构支持下开始筹办,并由“泸州老窖”主导实施。泸州拥有得天独有的酿酒资源,但长期以来没有得到充分利用。而当时泸州地区的酿酒产业格局相对混乱,经营模式较为粗放。作为泸州酿酒业的龙头企业,“泸州老窖”怀揣振兴民族产业的伟大理想,一直在探寻迅速壮大中国白酒产业,实现产业跨越式发展的实现途径。“波尔多”的产区经营理念给“泸州老窖”带来强烈震撼,而上世纪30年代“波尔多”产区因为缺乏管理导致品牌价值急剧缩水的历史教训也深深刺痛了“泸州老窖”的神经。经过多次讨论,项目组明确了依靠泸州酒业得天独有的优势,以产业集群理论为基础,以供应链管理运作为运营模式,以贴授牌生产为工序连接手段的发展总思路,同时确定了“政府扶持、企业主导、专业化分工、市场化运作”的基本原则,以白酒生产加工为枢,连接上下游形成产业高度统一的白酒产业集群。


  2006年1月,泸州酒业集中发展区有限公司正式成立,5月奠基动工,总规划用地1万亩,预计总投资150亿元。2006年,发展区引入OEM生产理念,通过有效联合白酒品牌商和生产商,吸引大量酒类配套企业入驻。


  2007-2008年,发展区正式走上产业供应链集群的发展道路,以供应链服务为核心主题,园区以专业化分工和社会化配套为招商理念,依据供应链节点设置招商对象,吸引了中远物流、中粮集团等世界500强企业在内的近百家企业入驻。为了进一步完善三产配套服务,发展区还专门创建了国家级酒检中心,发展区初步实现白酒产业集群的集约化和规模化。


  2009年,四川省委、省政府提出打造“长江上游白酒经济带、建设白酒千亿元产业”的号召,发展区加快了发展步伐,进一步扩大了园区规模。2010年,由于泸州酒业集中发展区已经相对成熟,成为“中国白酒金三角”的领跑者,而“中国酒谷”荣誉也如期而至。为了进一步放大“中国酒谷”的管理效益,“泸州老窖”牵头成立龙马兴达小额贷款公司,为发展区内企业提供配套的金融服务,同时扶植泸州酒业小巨人企业。


  严格意义上讲,“中国酒谷”与“国窖1573”并无直接关系,但“国窖1573”作为泸州酒业的第一品牌,其命运与泸州酒业的整体发展休戚相关。卓越的个体必然产生于优秀的整体,并与整体构成统一的生命体。“国窖1573”产自酒城泸州,她的成功必然使得泸州酒业受益。反过来,泸州酒业的整体发展水平也会左右她的命运。泸州酿酒业整体发展良好,“国窖1573”的品牌不断增值,市场风险也随之减少。同时,“中国酒谷”模式还有三点重大贡献:第一,净化了泸州酒业竞争与发展的市场环境,推动泸州酒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第二,促进“泸州老窖”市场竞争模式从品牌竞争、企业竞争向供应链竞争层面不断深化,提升“泸州老窖”的市场综合影响力和竞争水平;第三,完成了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模式转型,完善和丰富了企业社会责任的内涵,为“泸州老窖”创造了更加优越的商业环境。


  “泸州老窖”是泸州地区的支柱企业,但过去对于泸州地区的经济贡献主要体现在利税和GDP两大层面。这种单一的贡献模式是造成上世纪后期泸州老窖酒厂“名酒变民酒”战略失误的主要原因。而“中国酒谷”模式,以及万亩有机高粱基地的创建,带动和影响了白酒产业经济链条带的整体发展,“泸州老窖”的社会贡献模式也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泸州经济支柱企业和泸州酒业龙头。


  启示十一:


  信息化助力企业管理升级


  有撰文如此评价“泸州老窖”的信息化:以SAP系统为主的信息化建设,梳理工作流程,搭建集团化管理平台,强化公司部门之间的职能协调,用市场供应链的思维整合公司管理资源,为公司提供整合供应链资源的技术平台,确保公司超常规发展过程中管理数据和流程标准化、最优化,在运营战术上以高效率获取高效益。


  “泸州老窖”是白酒行业较早推行信息化管理的企业之一,而其选择的企业管理软件SAP系统,是专为世界500强企业定制的大型企业管理软件,是目前世界信息化管理软件中的第一品牌和行业领导者。


  “泸州老窖”信息化体系主要包括内部门户、报表及高层系统、流程看台、内部通信平台、组织计划管理平台、行政办公及知识资源管理平台,以及包括后台支持、用户管理、使用日志等在内的系统管理平台。它是泸州老窖集团“纵向到班组,横向到各系统”的流程管理平台,确保集团的生产计划、销售计划、配套计划协同运转;行政指挥平台上总经办能够对公司各部门的计划进行跟踪和督办;集团的各项规章制度、文件能快速下发到各基层部门,保持全集团的快速响应能力;全集团的协作平台上,销售系统每一笔订单的制定动态清晰可见,使生产系统也能够清楚地了解每一个品种、每一种规格、每一个公司的销售订单和动态的销售计划;集团的后台服务系统能清楚地了解每个部门的计划、费用、收入、员工的实时状态。


  信息化平台的创建,大大提升了“泸州老窖”的企业管理水平和市场反应速度,也为“国窖1573”的品牌成长提供了强大管理支持。不管是市场流通产品的管理、超高档产品的推广、定制酒的服务,在信息化平台上都能找到快速、有效而便捷的解决方案。


  启示十二:


  人才战略开掘“老窖”活水


  “泸州老窖”的人力资源管理史,从某种意义上讲,折射出白酒产业的发展史。审视“泸州老窖”的人才战略,既有人才引进也有人才输出,很难将这个企业与整个产业割裂开来。


  张良分析说,企业就是一个不断变化和代谢的生命体。“泸州老窖”越来越意识到人才的价值对于企业发展和品牌塑造的重要性。张良用三句话来概况“泸州老窖”的人才战略:内部培养为主,人才引进为辅,必须引进。企业要想做大做强,必须拥有不同个性、不同方位的人才。引进人才就是要丰富和完善企业的人才结构,给企业不断注入新鲜血液。引进人才比例太少,说明企业文化的包容性不足,缺乏与社会的横向沟通能力。但引进人才的比例太高,企业传承就会出现问题,文化融洽的时间就会延长,直接影响企业的经营秩序。


  张良进一步分析说,对于一个企业而言,引进和输出同等重要。张良举了一个相对极端的案例。如果两个人的能力和作用同等重要,引进人才的待遇就要相应高一些。人才的培养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例如一个人从包装工人逐步成长为企业的CEO,其中既有个人努力,也有公司作为平台支付的各项成本。公司内部培养出来的人才,其培养成本公司已经支付,而引进人才的培养成本则由原单位承担。


  张良认为,人才输出也同样重要,而是文化输出的重要渠道。不管“泸州老窖”培养的人才到哪个机关、机构和企业任职,“泸州老窖”的企业文化、管理经验都会随之自然输出。做好人才输出、文化输出和管理输出,“泸州老窖”的社会影响力就会不断提高,企业才会走得更加长远。


  2000年是“泸州老窖”人才战略的分水岭。这一年,“泸州老窖”有史以来第一次开展社会招聘,广纳社会英才。当时引进9名,经过入职实习,最终留下3名,后来分别成为公司的中层正职和生产、销售、文化建设方面的权威。然而2001~2006年,“泸州老窖”处于发展过程中比较艰难的阶段,对于人才的吸引力有限。2006年,随着名酒市场回暖和白酒行业复苏,加上企业战略调整得当和“国窖1573”的成功塑造,“泸州老窖”正式进入人才引进的黄金时期,人才战略才得以充分实施。


  ‘泸州老窖“企业文化中心副主任吉琴琴透露,近几年,“泸州老窖”通过校园招聘共计引进高校应届毕业生300余名。新进大学生集中来自全国211和985重点高校,学历涵盖博士、硕士和本科,硕、博比例逐年升高,为公司长远战略目标的实现做好了战略人才储备。同时,公司的人才培养机制也在学习和摸索中逐渐健全,对新进大学生形成了一整套完整的培养培训体系:第一步:制定三年期培养规划;第二步:推行轮岗实习锻炼;第三步:双向选择确定岗位。公司通过开展系统的选拔和培训工作,新进大学生的培养已初见成效,其工作表现、工作能力等都得到了用人部门的一致认可,很大一部分已经逐渐成为了关键岗位人员,担任重要职责,成为中层管理人员的后备力量。


  “泸州老窖”开放的人力资源管理理念也在这一时期逐渐形成。例如“人才是资本,有为必有位”的人力资源管理观;“不重学历重学力,不重资历重能力”的选人观;“适才适所、唯才是用”的用人观;“短期看业绩,长期看能力”的识人观;“过程培养,拔苗助长”的育人观;“事业是基础,感情是纽带,待遇是保障,共同发展是目标”的留人观;“主管奉献,客观汇报,收入与贡献相匹配”的激励理念等等。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9101032201/64506.html

更多阅读

沈才洪:“中国品味•国窖1573”让世界品味中国

文/邹波泸州老窖股份公司副总经理、总工程师、中国酿酒大师沈才洪告诉记者“中国白酒可以说是中国一个非常好的文化符号,而国窖1573作为中国白酒最顶级、最奢侈的一个产品,作为一个民族的品牌,作为中国白酒标杆企业泸州老窖系列产品的

国窖1573:涨价的逻辑

      曾被称为能“抗周期”的白酒行业却结束了调整发展的十年黄金期,转入调整期:高端名酒价格不再像以前一样逢节必涨,而是涮涮地往下掉;不少名酒价格下来了,销量却更惨。  一时间酒企都忙着找出路。以前管控价格的中高端名酒,现在

国窖1573:寻找中国人的“归依处”

人为何而活?佛说:寻根。酒为何而生?饮者说:让寻根的生命更浓。2013年伊始,四川泸州老窖公司播放了一部催情感动、让人流泪的微电影《生命中的那坛酒》,并携此片在全国路演,发起了一场持续数月的主题活动,感动了无数人,震动了全行业,为低迷不

三大支撑 “国窖”提价“三大支撑”

     “敢为天下先”需要勇气,更需要强大实力作支撑。“国窖1573”之所以自信提价,是“泸州老窖”历史文化优势、产品优势和市场优势集中体现的结果。  深厚的文化底蕴  “价格”是“价值”最直观的体现。如何衡量“价值”高

声明:《第二篇:“国窖1573”启示录》为网友捅万刀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