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与人文的十字路口 科技与人文交汇



     关于科技与人文的交汇点,不应该从抽象的概念讲,而是应该回归本源,要从具体的产品开始。

  世界上第一台冰箱是谁发明的?我想跟大家分享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1978年,我记得当时湖北随县出土了一个著名的文物,是古代的一个冰酒器,是曾侯乙的陪葬品。事实上这是一个双层容器,中间可以加冰,用来解决酒的冰镇问题。于是,很多考古学家说追溯到战国时代,曾侯乙铜冰鉴是世界上第一台冰箱。但是,如果这台冰箱没有后世的考古发现,从这个铜冰鉴到曾侯乙,就被历史的长河淹没掉了。因为当时的铜冰鉴,只有权贵阶层能使用。

  再追溯到1862年,苏格兰有一个人叫哈利生,他用乙醚清洗东西的时候,发现了物质冷却现象,他运用自己的专业技能和一些人合作生产出了世界上最早的冷藏系统,也可以说是一个冰箱。这项技术用于当时啤酒的冷藏,让啤酒爱好者喝到冰镇的啤酒,享受生活的快乐!

  2009年,有一个女孩,她的名字叫安德米·卡敏思,她发明了一台不用电的便携冰箱。她当时为什么会有这种想法?因为她想帮助穷苦的非洲人民解决生活问题,根据人的出汗挥发热能原理做出的便携冰箱,能够不用电就能够在炎热的非洲达到冰镇的效果。也是用了双层容器原理,在容器中间加入一些水,把热量吸附掉,然后把热量带走。因为这项发明,到今天为止,她获得了很多奖项,很多非洲人牢牢记住了这个女孩的名字。她的创造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重大改变。

  三个例子,可以比较一下,哪些是被记住的,哪些是被忘却的。因此,我的第一个观点,就人文和科技的交汇点来说,价值取向决定了科技原创。而价值取向是人文思想一个重要的核心。自然而善良的愿望、探索和创新的精神、普惠大众的喜悦、造福人类的愿景,共同构筑了科技与人文的交汇点。很多品牌和很多产业的崛起和发展都来自于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是提供了生活解决方案的科技原创。

  在这样的价值取向下,科技创新增进了人类整体的物质福利。当然,弗兰西斯·培根很早就讲过这样的观点。但是,在探讨这些问题时,我们观察到,目前在营销环境中,那些重商主义,那些唯利是图的重商主义,可以说是科学原创精神最大的一个敌人。今天我们发现,所谓的科技主义是盛行的,但是人文主义非常衰弱。

  首先,在谈科技主义的时候,呈现出一种故弄玄虚的状态。比如前段时间媒体谈的水牛奶,我不是这方面的专家,但是根据媒体解读,其实是故弄玄虚。还有一种,是缺乏实际的广泛应用意义。但是一些企业为了追求短时间的利益,呈现出一种极致化的追求。

  曾经有一个故事,我不知道是不是真实的故事,就是苏联在发展航空航天事业时,花了大量的精力研究如何避免圆珠笔在真空中出墨。有人就问:“为什么在真空中不用铅笔呢?”这可能仅仅是一个故事,但说明了如果过分追求商业利益,而忽视了广泛应用的实际性,是不可取的。

  这也成为现在流行的一种“科技主义”,就是大家普遍看到的标榜自我,一些人成了科技的“化妆师”。我想说的是,这样的科技主义事实上是一种伪科技主义,伪科技主义绝对不是人文主义,而是本质上的重商主义。

  在如此理解的基础上,我的第二个观点是:科技原创催生了产品的人文主义。

  我本来想用“决定”两个字,但是为了慎重起见,我还是用了“催生”。为什么这么讲呢?因为,如果你的科技是高高在上的,不能将你的科技转化为生产力,不能将科技转化为产品,不能将产品力进一步转化为大众的满意度,那么,我想科技本身只是科技,而科技的价值与使命就是要将复杂的科学技术变成大众的日常生活方式。

  作为科技载体之一的产品,往往要更充分地体现对人的重视。当我们说到科技对人的重视的时候,我们在脑海中自然会呈现诺基亚的经典广告语:科技以人为本。可能,现在我们可能更愿意谈乔布斯,而不是诺基亚。因为,你怎么做,你怎么说,在消费者的感受上是完全不同的。

  再来说人本主义。人本主义是人文主义的中心部分,但我不想多说,因为它的体系太复杂了。我想从中国文化的角度反过来解读。佛教有一本重要的经典,是《华严经》,有一句很著名的话叫做“王以人为本,亿兆同一身”,意思是说王以所有的大众为施政行为的根本,所有亿亿万万的子民,就相当于他自己。所以说并不是爱民如子,而是爱民如己。并且佛经中说:“是故菩提属于众生,若无众生,一切菩萨不能成无上正觉。”

  因此,究竟是个体还是群体,是小众还是大众,构筑了产品人本主义的一个核心的思想。从京都议定书到哥本哈根会议,到前不久召开的德班会议,节能、减排、低碳已经成为造福大众的一种趋势。如果把场面上的东西留给政治家去做秀,我们可以看到更深层次的东西是如何为社会大众和人类实现科技对人文主义的真正贡献。

  曾经有一位电信工程师,他是从农村成长起来的,他有这样的创想,就是把农村种水稻发芽的过程,复制到饭煲中去,将饭煲的普通煮熟饭功能发展到能够煮出好的口味,一直到通过发芽技术的应用,看能不能让大米的营养成分有效提升。当他带着这个主题,从科技的原创设计产品的时候,他达到的境界,使得他不再仅仅考虑产品的功能,他想到的是“我”如何改变大众的生活方式,如何能够让更多的消费者从健康的角度享受科技的关爱。

 科技与人文的十字路口 科技与人文交汇
  所以,一个具有人文特质的产品,它与使用者交流,不仅强调人机关系和谐,强调人机界面和谐,也强调细部的视觉、听觉审美,也强调产品功能的简洁与准确,更是从另外一个更为广义的角度,构建一个有价值的、影响人类生活方式的实施方案。

  我以上所讲的,几乎是一个完整的从狭义到广义的工业设计概念。但仅仅是一个概念,我认为并不是它的全部,所以我要提出第三个观点,就是人文科技,具有人文特质的科技创新将为普罗大众创造更多的精神福利。

  如果当年弗兰西斯·培根谈到物质福利的时候,看到了科技价值,那么站在现在的历史阶段,我们更应该提出科技与产品给社会大众创造的精神福利,我想它应该有五个方面的成绩。第一,安全可靠,可以信赖。就像《非诚勿扰》电影里的台词,“你在与不在,他就在你的身边”,非常安全,非常可靠。第二是功能带来充分愉悦的体验。第三是价值,是文化和产品共赢。第四是人文主义的关爱。第五是对使用者想象力和创造力的激发。

  对此我不得不提微波炉,真正将微波炉进行家庭普及化的,虽然格兰仕是一个始创者、推动者,但是真正推动其普及的仍然是消费者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如果不是消费者在使用的过程中,对西式烹饪工具中式挖掘的创意,就没有我们今天所看到的,从20世纪90年代一直到现在,厚厚的一大本菜谱。对于中国菜肴的微波炉烹饪方式并不是格兰仕发明的,而是消费者在使用的过程中发明的。从当初方形的微波炉到今天的圆形,正是由于消费者的创意,激发了我们制造者的原创精神。所以,我想说大众的精神福利不简单只是由产品本身创造,而是消费者、制造者共同创造的,它不仅是大众的精神福利,更是社会的精神福利。所以,人文科技的使命不仅是满足,而且还是提升。

  我希望消费者能够记住格兰仕品牌,记住它不是因为它做了很多广告,因为格兰仕品牌消费者早已耳熟能详,是希望大家看到在中国有像格兰仕这样的一大批企业,它们正在寻求更为完美的科技与人文交汇,而格兰仕只是其中的一员。要记住它们并不是因为它们在市场上取得了多大的成就,也不是因为它们是成功者,而是因为它们坚守理念,并付诸实践。它们的实践告诉我们:科技无处不在,人文无微不至。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9101032201/64150.html

更多阅读

樱花漫飞--迷宫の十字路口 迷宫的十字路口日语

“如果还能再一次与你在樱花树下相见,我一定会紧抓住你手,不会再让你在我身边离开……”当服部平次八年后在京都能山寺再一次看见樱花飞舞的情景,想起八年前与记忆中的那个神秘少女的邂逅,他当时所想的是什么呢?或许可以用仓木麻衣的这句

迷宫的十字路口 民营银行的十字路口

     继我国上一轮金融改革后,特别是今年7月初金融“国十条”发布后,民营资金纷纷申请设立民营银行,如温州华峰集团、北京中关村管委会、格力电器、杉杉股份,其中也不乏互联网企业的身影,苏宁云商、腾讯等都提交了设立民营银行的申

异国迷宫的十字路口 中小企业私募债徘徊在十字路口

     近据投中集团统计,截至9月20日,共有40只中小企业私募债完成发行,平均期限2.25年,平均票面利率9.08%,发行总额37.83亿元。截至10月17日,共有62家证券公司顺利通过了中国证券业协会的专业性评价,取得中小企业私募债承销资格。中小

科技与人文的十字路口 科技与人文交汇

     关于科技与人文的交汇点,不应该从抽象的概念讲,而是应该回归本源,要从具体的产品开始。  世界上第一台冰箱是谁发明的?我想跟大家分享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1978年,我记得当时湖北随县出土了一个著名的文物,是古代的一个冰酒器

积极消极情绪量表 站在积极与消极的十字路口

一边是积极,一边是消极,你向左,别人向右,距离便产生。一边是努力工作每一天,自己当工作的老板,一边是“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得过且过,“非职业打工仔”,距离便显现。   我们站在十字路口,在观看,董事长在中高层干部大会上的讲话,给大家指明

声明:《科技与人文的十字路口 科技与人文交汇》为网友命甴己造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