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责任对现代企业的品牌建设和形象塑造的作用越来越大,成为提升企业整体形象的重要方式。国企也好,外企也好,还是民企也罢,均概莫能外,并且它们正越来越多地活跃在这个舞台。
数据体现责任
2011年11月8日出版的2011年《企业社会责任蓝皮书》调查显示,2011年社会责任发展指数数据显示,我国多数民营百强企业仍属于旁观者,约占八成,社会责任发展指数平均分仅为13.3分。仅2家企业得分高于60分,进入社会责任领先者行列;9家企业处于追赶者状态,9家企业处于起步者状态,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八成企业(80家)仍处于旁观阶段,部分企业社会责任发展指数过低,少数企业得分为0分,社会责任信息披露体系仍未建成,仅披露了少量零星信息或不披露任何社会责任信息。
民营企业100强中,仅有中国民生银行股份有限公司(72.3分)、兴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61.5分)两家企业处于领先者的地位。中国平安(集团)股份有限公司(59.8分)、华为技术有限公司(58.8分)、上海复星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58.5分)等9家企业处于追赶者阶段。在民营百强企业中,金融企业社会责任履行情况表现抢眼。2010年,民营100强企业所涉及的27个行业中,保险业和银行业位居前两名,表现相当抢眼。保险业更以得分59.8分远远高于其他行业。
从民企百强企业分布地区来看,过半数地区民营100强企业社会责任推进工作尚未启动。2010年,民营百强企业所属的20大地区中,福建省民营企业社会责任发展指数最高,为61.5分,步入领先者行列;广东省民营企业以41.1分位居第二;海南省民营企业以34.8分位居第三。然而,仍有过半数地区(安徽、浙江和陕西等13个地区),社会责任发展指数未达到10分,企业社会责任推进工作尚未全面展开。
这说明,民营企业在改革开放之后得到了迅猛的发展,但我们也不得不承认与发达国家相比在短时间之内还是很难望其项背的。由于民营企业生产力普遍低下,相对而言其管理理念、管理制度、管理水平仍然落后,甚至是原始。个别民营企业主们甚至缺乏民主思想、缺乏社会责任感、缺乏法治观念。反映在其企业经营行为中,典型的表现就是视员工为犬马,视顾客为草芥,视国家法律与道德规范为无物,致使许多民营企业人员严重流失。在大大损害民营企业生产力及核心竞争力的同时,所生产出来的产品以及提供的技术服务也不能赢得顾客的认可和信任,因而最终难逃被消费者指责直至抛弃的悲惨命运,企业破产也就在所难免了。
细节预示道德
企业到底应该肩负起哪些社会责任,如何摆正企业发展与履行社会责任的关系,如何发挥企业的带动作用,引领更多人消除贫困?事实上,企业的社会责任广泛而多层面:积极参与慈善公益事业、扶弱济困;促进企业发展、吸纳社会劳动力就业;遵纪守法、照章纳税、合规经营、诚信立业;给员工提供发展空间、保障社会稳定;大灾当前伸出援手等,都是企业社会责任的体现和实践。
据2009中国慈善排行榜办公室数据显示,2008年中国捐赠超过1500万元的企业约100家,其中,民营企业占60家,明显高于其他类型企业的数量。反映出中国民营企业正成为中国公益慈善事业的重要参与者。以光彩事业为例,这是一项由中国民营企业家发起并实施的开发式扶贫的社会事业,自1994年开始实施以来,投资到位的资金已达1200亿元人民币,直接到西部等一些贫困地区的投资项目达16700余个。
有人问,企业存在的目的,是追求利润最大化还是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两者其实并不矛盾。追求利润最大化需要提升业绩,而业绩的提升需要通过品牌的力量加以推动,承担社会责任即是提升品牌美誉度的便捷途径。
从近几年的社会公益慈善事业参与来看,中国民营企业的身影越来越活跃。这反映出中国民营企业的社会责任意识正得到加强,并将推动整个社会的进步。折射出中国民营企业群体的整体素质获得提升并走向成熟。
一部分企业为了追求自身的利益丧失了自己道德行为的底线,漠视自己对社会、对消费者应该承担的责任,这种扭曲的经济行为实际上已经产生了很严重的社会后果。因为这些假冒伪劣商品经媒体曝光,首先动摇的是公众对我们企业产品的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