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头正劲的百货业似乎又遇到了新的难题,尤其是销售下滑的势头已经日渐明显。
据报道,广州百货业近3个月的整体销售同比至少下降10%。而广州百货企业的一位高层告诉笔者,业绩下降其实更多。这其中除了经济低迷、长期通胀导致消费疲软等原因外,网购对传统百货的冲击比预想中大了许多。
根据尼尔森发布的2011年第三季度中国消费者信心指数,有3/4的一线城市消费者表示将更多选择网购。这是一个很可怕的趋势,意味着让传统百货倒下的或许不是大卖场、购物中心、城市综合体或其他传统业态的冲击,而很可能来自网络零售。更遗憾的是,传统百货企业在电子商务上仍没找到门道。
换句话说,由于利润较高,传统百货业近几年增速明显,很多超市企业都纷纷跨入这一业态。但好景没多长,在繁荣的表象下,百货业估计又将陷入新危机。
而究其根本,外在因素并非决定性的,致命弱点在畸形的盈利模式。以联营扣点为主要盈利方式的百货业,“二房东”的角色已持续多年,这导致了中国零售业中的独有现象:没有一个国家的百货业像中国这样出现如此严重的同质化问题。
这种模式最大程度上削弱了百货企业的商业经营能力,并越来越依赖以维持所谓的增长。当外部因素出现真正有挑战性的竞争时,根本无法应对。
以网购来说,它完全颠覆了传统百货的促销业绩。淘宝在“双11”促销的业绩是52亿元——这仅仅是一次促销活动,而很多百货企业一年的销售估计也达不到这个数字。而近日启动的“双12”促销仅10分钟,销售额就突破了亿元。
因此,若再害怕阵痛不思变革,网购很可能就是许多百货企业的终结者。一件名不见经传的衣服在百货店里都能上四位数甚至五位数,让人难以想象。而同样的国际知名品牌,在国内比国外价格高出50%、100%甚至更多——传统百货的商品价格已远远背离了它的真正价值。
而靠着购物卡保证业绩、靠着消费者暂时还处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现在还算活得滋润的百货企业,还能维持多久呢?
当网络零售越来越发达和规范,当购物卡的限制越来越严格,当真正的知名品牌被电子商务所俘虏,当网购、海外代购乃至以后出国越来越方便,购物方式越来越多元化,当中国消费者真正了解了同一品牌价格的巨大差异后,当新的购物方式可以取而代之时,百货业还有出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