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懂财经的第一本书 《看懂财经新闻的第一本书》第二章(10)

 看懂财经的第一本书 《看懂财经新闻的第一本书》第二章(10)


     知名文化人洪晃前不久在微博上爆料,她在德意志私人银行开设的个人投资理财账户“越理钱越少”。她怒斥:“我快被他们给理成无产阶级了。”无独有偶,在2008年,利比亚总统卡扎菲把13亿美元交给高盛来打理,不到短短两年的工夫,这笔巨款亏损超过98%。这让我们不禁感叹高盛真“牛”!就是普通人携带这笔巨款,即便去赌场豪赌一场,也很难输成这副模样。

如果你觉得大款栽在大银行手里的例子太遥远,那么回想一下自己的理财经历。不知你有没有这样的遭遇,禁不住某位炒股大师在电视上唾沫横飞地强烈推荐,一冲动拿出积蓄买了那只被推荐的股票,一心等着这只神鸡快快下金蛋,最终不仅蛋没等到,连鸡都死了。于是你困惑,你不解,这是大师的偶尔失手吗,还是他根本就是个信口雌黄的大骗子,可骗子怎么能上电视?

猩猩比大师更聪明?

记得2010年7月一个炎热的夏日,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采访了两位财经专家,请他们预测一下今后股指和黄金价格的走势。一个信誓旦旦地说:“两年内道琼斯指数将从目前的1万点拦腰斩断,跌至5000点。而黄金将从每盎司1200美元涨到3000美元!”另一位则说:“两三年内,道指将在1万点上下徘徊,上不过11000点,下不低于9000点。而金价将从每盎司1200美金跌到600美金!”

这两位资深专家摆数据讲道理,分析得头头是道,但结果却南辕北辙。观众看傻了:到底该听谁的呢?

我不禁想起,每到年底,电视台都会请来华尔街金牌分析师,总结当年的股市并预测来年的指数。他们每一个都口若悬河,信心饱满,可给出的数字却截然不同。我曾特别留意,并在第二年作了核实,结果发现:他们的预测基本不准!记得有一年年底,电视台照例请来几位大师,同时还牵来一只猩猩。主持人等大师们大放厥词预测了之后,也让猩猩对准写好的一排数字扔飞镖,被扔中的数字作为猩猩的预测。等到了第二年年底,猩猩预测的准确率竟然超过绝大多数大师!

其实,正如立场决定观点,屁股决定大脑,卖花儿的总是说花儿香,卖瓜的总是说瓜甜,理发师永远要你理发,房产经纪人永远劝你买卖房子。因此,当大家看(读)财经新闻时,特别是带有预测性的言论,要特别留意那些发言的大师和专家都来自何方。如果他们是投行内的所谓“经济学家”或“首席经济学家”,你就要多长个心眼了。请恕我直言,他们充其量是投行派来的超级销售。即使他们水平再高,对形势看得再清楚,一般也不会说出自己的心里话,只能向着投行的利益发表演说,因为这是他们该遵守的职业道德。他们只须对自己效劳的公司负责,而无须对你负责。

投行的话要反过来听

在这里教你一个小窍门:通常来说,投行准备做多时,往往会唱衰大市,这是在为他们的进场作准备;反之亦然。所以,听他们说话要像听球王贝利的“乌鸦嘴”那样反过来听。比如前两年,高盛已经做空油价,就在油价超过120接近130美元/桶时,他们忽悠别人赶快进场,否则油价会涨到200甚至400美元/桶!结果,等大家都进场之后,油价一路下滑至30美元/桶,高盛因此赚得盆满钵满。谁亏了呢?聪明的你一定知道。

同样的道理,放话的专家,即使是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只要是政府的雇员或顾问,那绝对会站在政府的立场替政府说话。如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美国经济学家保罗8226;克鲁格曼宣传人民币币值至少低估了25%~40%就是个例子。他曾强硬地表示,如果不拿出强硬的威胁措施,美国不会取得任何进展。这样的话,我们该怎么听呢?又如美国的失业率数据。在金融危机中,美国真实的失业率其实早已突破17%。这是公开的秘密,只要下点工夫就能查明白。但好些经济学家就是有本事把失业率“降”到10%以下;再看美国楼市,明明依然深陷沼泽,房价依然“跌跌不休”,可不少专家就能解读成市场见底回升了;这两年奥巴马的救市举措只不过解救了闯下大祸的华尔街而已,市场依然疲软,金融危机正在向纵深蔓延,可有些专家却睁着眼睛说瞎话,胡诌危机已然过去……

就像我们在之前的章节中说过的,就连股神巴菲特的话都不能全听。对于投资者来说,和你同在市场中的巴菲特是你的竞争对手。他把投资的秘诀告诉了你,你赚多了他不就赚少了吗?这是个简单的“利益冲突”的道理。

普通大众很容易盲目相信权威,一听介绍是某某投行的首席经济学家、美国顶尖大学的终身教授、诺贝尔奖获得者,就被他们迷惑了。但其实,经济学并不是数理化那样极为严谨的科学,很多结论都是在假定的模型下得出的。金融牵涉的是方方面面的利益,而市场又是瞬息万变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谁能准确地预测呢?更何况,许多学者专家教授背后的靠山是大投行等金融机构,他们的一言一行代表的只能是他们的靠山。不认清这一点,被忽悠进场的投资人,就很容易成为利益集团的牺牲品。

曾经是华尔街金牌分析师的凯斯勒,在他的忏悔录《华尔街的肉》中讲了一个故事:当英特尔的股价在20美元时,凯斯勒分析它的前景看好,应该会涨到35美元。但他的同事罗森——当年高科技企业的头牌分析师,非要他把目标价格调整至50美元。就这样,靠着分析师不断提高价格目标,作出建议,推高股市,从而形成了泡沫。过后泡沫破灭,凯斯勒和罗森的桌上堆满了投资人激动与愤怒的电话留言纸。凯斯勒向投资人一一回电致歉,但罗森竟然连错误都不愿承认。罗森认为他有说话的权利,至于买不买是投资人自己的决定,亏损当然得自己承担了。

奇怪但又普遍的是,人们往往不爱听实话,偏偏喜欢听神话。金融财经说穿了只是个常识问题,即1+1等于2,永远不会等于3。

让我们回到开头那个CNN采访两位专家的例子。我通过谷歌搜索找到了那两位专家的背景。原来,他们一个是黄金指数基金的经理,另一位是某投行的分析师,而这个投行正在做空黄金……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9101032201/63710.html

更多阅读

财经法规第二章 《看懂财经新闻的第一本书》第二章(12)

     在准确预测美国次贷危机和全球经济危机后,著名的“末日博士”鲁里埃尔8226;鲁比尼再度成为焦点。近期两次到访中国后,鲁比尼断言中国或将在2013年之后经历大衰退。他指出,虽然中国的经济表现过热,但再过不久,中国的过度投资将

看懂财经新闻 《看懂财经新闻的第一本书》第二章(11)

     国际原油价格飙升至金融危机以来最高水平、商品价格出现两年来最大跌幅、白银一周崩盘式狂泻2781%……2011年春天,市场动荡的新闻轮番轰炸着投资者。在这暴涨暴跌的背后,有人赚得盆满钵盈,有人输得血本无归。在贵金属市场,

一张图看懂 财经 《看懂财经新闻的第一本书》第二章(9)

     最近,不少股民发现,“海普瑞(002399)让高盛豪赚33亿元”的新闻读来似曾相识。这只高调上市的天价股见光后便一泻千里,让深套其中的3万多股民和几十家基金血肉横飞。高盛再一次延续了在中国投资稳赚不赔的神话。可有没有人想过,

一张图看懂 财经 《看懂财经新闻的第一本书》第二章(8)

     本章我们围绕的话题是专家的话怎么听。阅读本章的时候,请思考以下问题。为什么股神巴菲特一再警告大众“金融衍生品是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但他的伯克希尔8226;哈撒韦公司却是衍生品最大的玩家之一?为什么高盛公司常常言行相

巫师1第二章攻略 《职场章鱼哥》第二章(1)

第二章  如何得到老板的赏识第一节  初入职场的困惑前不久,我将之前网友发来的问题整理了一下,发现很大一部分是工作时间不长的网友发给我的。其中,问题最集中的是自己在办公室里不受重视或者老板不懂得欣赏自己的“美”,进而感觉

声明:《看懂财经的第一本书 《看懂财经新闻的第一本书》第二章(10)》为网友乄心中的男神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