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金融五百年(下)》 第一章 金融与两次世界大战 经济危机:多米诺骨牌效应
1929年,美国股市大跌,经济泡沫破灭。大量私人投资者从欧洲抽取资金,美国与欧洲之间的美元循环停止运转了。欧洲尤其是德国人再也无法从美国私人投资者那里借入资金。一个由美国政府制造的虚假繁荣终于落下了帷幕。1930年年初,经济危机蔓延到英国,贸易逆差从1930年的3.9亿英镑增加到1931年的4.1亿英镑,投资利润回流却从4.1亿英镑减至3亿英镑,失业率上升到25.5%。1931年年初,英国黄金汹涌外流,英格兰银行的黄金储备急剧下降。1931年9月20日,英国正式宣布废除英镑金本位,英镑同黄金脱钩,英镑迅速贬值30%。大量储备英镑的外国央行损失惨重,荷兰央行行长甚至选择了自杀的方式来结束生命。英镑贬值打击了德国出口。更糟的是,许多德国企业习惯以英镑来做结算货币,因此当英镑汇率下跌时,它们便会遭受巨大的损失。这引发了全世界范围的关税和货币贬值战。在英国放弃金汇兑本位制后,瑞典、丹麦、挪威、芬兰、葡萄牙、希腊、埃及、日本、与英国有主要贸易关系的几个南美国家以及整个英联邦随后也采取了类似的行动。1933年3月4日,富兰克林8226;罗斯福宣誓就任美国总统。在第一次炉边谈话式的广播演讲中,他告诉惊慌失措的民众,“人的自信比黄金更重要”。3月9日,美国参议院迅速通过了《紧急银行法》,赋予美国财长如下权力:强制国内每个人和每家公司放弃黄金,接受兑换来的纸币。第二天,3月10日,星期五,罗斯福发布6073号行政命令,禁止民众向海外出售黄金,禁止银行以黄金代替美元作为支付手段。4月5日,罗斯福发布征收民众黄金的6102号行政命令,要求全国民众将黄金和金券上交联邦储备银行,兑换为纸币。每人可以保留价值100美元的黄金,一旦超过均属违法。黄金成为美国法律限制的物品。私自持有黄金,罚款最高达1万美元,判刑最高达10年。1934年1月31日,罗斯福发布另一项行政命令,1美元在原先兑换23.22格令黄金的基础上贬值59.06%,1美元降到只值13.71格令黄金,也就是35美元兑换1盎司黄金,该汇率一直持续到1971年。美国国会试图通过实行高关税来解决高失业率的问题,此举保护了美国的工业,却伤害了美国的农业。既因为贸易保护主义,也因为贸易金融的冻结,国际贸易陷入停滞状态。各国为支持它们的货币而采取了一系列贸易控制,包括关税、进口配额、出口禁运、双边清算体系和易货贸易。为保护作为外贸支付手段的货币的外部价值,各国进行了疯狂的努力,相继实行计划式经济政策。1929年开始的大萧条导致了大量虚拟资本的消失,逐渐断绝了国际借款的渠道。1931年的国际短期债务减少了33%~40%,各个债务国中共有约60亿美元退出了商业使用。如果不是因为有冻结了对德国的短期贷款的暂停偿付协议的话,国际短期债务减少的比例还要高很多。无论如何,其后果都是剧烈的通货紧缩,从而导致了世界价格和贸易的崩溃。无论是靠增加出口还是借入新的私人资金,美国以外的国家都无法筹措偿还其政府间负债所需的外汇。由于几乎无法从海外借款,德国相应地减少了它的战争赔款的偿付。尽管德国支付的战争赔款正在减少,但英国仍试图继续支付它那一部分的盟国间债务,这削弱了英镑,造成了在英国价格大幅下跌的同时,英镑价值下降。世界价格的下跌导致了战争债务清偿的真实负担的加重。结果,在美国财政部与其他国家财政部之间,在美联储与其他央行之间作出的决定比在正常的外交过程中作出的决定重要性要大得多也长得多。在国际账户中占据压倒性地位的债权国可以控制各国的脉搏。世界经济形势被政府间债务所控制,清偿这些债务所要求的货币转移,则远远超出了债务国中私人部门所能提供的产生盈余的能力。自此,各国政府接管了私人金融家的业务,以政治谈判的方式缔结各种协定,建立各种体系来平衡国际贸易和收支。与此相反的是,摩根、库恩—洛布、狄龙—里德等私人国际投资银行的权力则大为缩小。摩根财团在“一战”时是英国财政部的独家代理银行。但英国于1931年9月放弃金汇兑本位制时,摩根公司从此以后再也没有恢复它在纽约和国际金融界的统治地位。摩根被迫将本公司拆分成两家企业,即摩根银行和摩根士丹利投资银行。一度权势熏天的摩根家族遭到毁灭性打击而丧失了超越政府的金融控制权。洛克菲勒旗下各金融机构此时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存款银行。存款银行并不依赖国际债券的认购或买卖股票的投机。不久,洛克菲勒财团控制的大通银行超越摩根银行成为美国乃至于全世界最大的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