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金融五百年 mobi 《世界金融五百年(上)》 (77)



  《世界金融五百年(下)》 第三章 全球货币战争 日本对美国说不

     美国一向把苏联看成是自己在军事、政治和地缘战略上的对手。但日本经济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飞跃,却对美国构成了巨大的威胁。1978年,日本拥有全球最大的22座现代化熔铁炉中的14座,而美国一座也没有。1979年,日本对外输出了450万辆汽车,其中在美国销售了近200万辆,而美国汽车在日本的销售量不过万辆。三菱贸易株式会社、三井物产、住友贸易、伊藤忠、丸红和日商岩井等日本财团的实力与竞争优势,是美国企业无法与之匹敌的。随着日本企业从美国公司手中夺走了越来越多的市场,其利润也日趋增加,这样,日本企业就能投入更多的资金来进行技术研发,更新生产设备,日本产品的竞争力随之水涨船高,又能夺走更多的美国公司的市场,从而形成良性循环。而美国公司则形成相反的恶性循环。结果,日本的贸易顺差一年胜于一年,积累了大量资金。这让美国人大吃一惊,美国越来越像日本的殖民地,即输出原材料与能源,输入制造品。

20世纪70年代末,美国将弗里德曼新自由主义经济学奉为圭臬,大幅度降低企业与个人税率。为了取得对苏冷战的胜利,美国政府还大量增加军费开支,期望在军事上对苏保持绝对的优势。这些给美国带来了贸易和财政的双赤字。美国的财政赤字自1982年起开始急剧增加,到1983年达到2 000多亿美元。1981年,美国国际收支的经常项目尚有63亿美元的盈余,其中对外投资汇回美国的净收益高达340亿美元。到了1985年,美国自1914年以来第一次变成净债务国,海外净资产变成负数。1982~1984年,美国的银行对外贷款急剧下滑,从1 110亿美元降低到100亿美元。1984年,美国对外借了1 000亿美元的债,贸易赤字高达1 083亿美元,其中340亿是与日本贸易的逆差。到1985年,美国对外又举借了1 000亿美元的债务,超过了巴西的外债总额,成为全球最大的债务国。此后,美国每年对外举借1 000亿~1 200亿美元的债。

为了弥补赤字,就要吸收日本贸易顺差积累的资金。里根政府采用了强势美元政策,大量增发国债。日本金融体制原本是一个封闭的体系,政策和法规不允许日本人进行海外证券投资。美国政府强迫日本开放金融市场和资本市场,实施金融自由化和国际化的改革。1980年12月,日本政府被迫修改《外汇法》,允许日本居住者外币存款自由化、外币借款自由化,日本资金可以自由地投资海外。

美联储采用高利率政策拉大美日之间的利率差来吸引日本资金,市场利率最高曾达到20%。美国还对外国投资者持有美国证券采取减税的优惠政策。美国是日本产品最大的市场,借钱给美国人购买日本商品是日本经济繁荣的根本。结果,日本贸易顺差的一半,以投资美国长期国债的形式,稳定地回流到美国。日本购买的美国国债总额从1976年的2亿美元上升到1986年4月的138亿美元。强势美元的根基是大量涌进美国的日本资金。美国利用日本资金维持了市场繁荣和日本商品的进口,这些反过来又刺激了日本的贸易顺差。换而言之,日本用自己的钱买自己的产品,形成贸易顺差。

1981年,日本成为世界上首屈一指的资本输出国,取代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债权国。它的贸易盈余从1983年大约350亿美元增加到1985年的530亿美元。1983年,日本净资本输出额仅为177亿美元,1984年上升到477亿美元,到1985年达到645亿美元。这比欧佩克组织输出的石油美元还要多。当时,英国在国外的净资产为900亿美元,西德为500亿美元。

以美元为基础的国际货币与金融体系严重依赖于日本资本的支持。一旦日本流向美国的资金断流,美国必然要大规模地压缩贸易赤字,美国国民只能大幅度地减少消费。而高利率与强势美元政策极大地打击了美国的制造业和出口企业。1980~1984年,美国实际净出口下降了1 650亿美元。

1985年,苏联败局已定,美苏冷战的结果只是一个时间问题。美国终于要腾出手来对付日本,重新夺回全球经济主导国的宝座。1985年9月,美国财政部长詹姆斯8226;贝克、日本财政部长竹下登、前联邦德国财政部长杰哈特8226;斯托登伯、法国财政部长皮埃尔8226;贝格伯、英国财政部长尼格尔8226;劳森及五国央行行长在纽约广场饭店举行会议,达成五国政府联合干预外汇市场的协议,使美元对主要货币有秩序地下调,以解决美国巨额的贸易赤字。这就是有名的“广场协议”。“广场协议”签订后,五国开始抛售美元,带动整个货币市场形成了美元抛售的狂潮,美元开始对日元大幅度贬值。

 世界金融五百年 mobi 《世界金融五百年(上)》 (77)
日元与美元汇率原来一直在250∶1~280∶1之间波动。协议签订后,日元对美元迅速升值到200∶1。此后,日元不断升值。1986年年底,日元升值到152日元兑换1美元,1987年,120日元兑换1美元。随着美元的大幅贬值和日元的急剧升值,日本所持有的美元资产(以美元计价的金融资产,如中国的证券和房地产是人民币资产,美国的证券和房地产则是美元资产)急剧贬值。1986~1995年期间,美元暴跌导致日本持有的美国国债损失了一半的购买力。换句话说,美元贬值相当于美国人赖了1/2的日本债务。

但美国的贸易赤字仍继续扩大,而日本对美国的出口竟毫无扭转之势,1986年达1 550亿美元,1987年继续攀升到1 700亿美元。为了防止日本人抛售美国国债,继续吸收日本资金,美国政府强迫日本和西德的货币政策符合美国要求,即必须要维持美国、日本与西德之间的利率差,使美国的利率始终高于日本和西德的利率。如果美国下调利率,日本与西德也必须下调利率,保持三国之间的利率差不变。随后,美日之间的利率差始终保持在3%以上。

日本50%以上的就业机会与出口行业紧密相连,而主要产业都依赖于美国市场,但美产品却不依赖于日本市场。日本只有将贸易盈余贷给美国才能保住它最重要的市场。日本已拥有巨额的美国国债,如果国债被抛售,不仅日本持有的国债价值会严重贬值,而且美元也随之贬值,当市场投资者预期到美元将会贬值时,将会抛售美元,吸收日元,导致美元进一步贬值。因此,日本不得不苦心支撑美国国债与美元的价值。此外,日本在政治、军事与外交上都是美国的附庸国,只能服从美国的要求。

由于日元升值,相同的商品以美元标价比以日元标价更加便宜。或者说,在日本人看来,日本的商品与资产价格大涨,美国的商品与资产却变得很便宜了。简单地说,就是日元对外升值,对内贬值。结果,日本资金以直接投资的方式惊涛骇浪一般地涌入美国。1989年9月,索尼公司以高达48亿美元的价格控股在美国娱乐界与华纳兄弟公司、迪斯尼公司三足鼎立的哥伦比亚电影公司。同年,日本三菱公司斥巨资收购了美国标志性建筑纽约洛克菲勒中心80%的股份。

日元的升值也让除日本外的其他亚洲国家的商品与资产显得极为低廉。日本从亚洲国家和地区的进口急剧增加,亚洲地区内的贸易额从1986年的1 470亿美元增长到1987年的1 870亿美元,增长了29%。日本企业还纷纷在亚洲其他国家和地区建设生产基地。1986年,日本松下公司就宣布一项计划,将零售价格在100元以下的所有产品的生产,从日本转移到中国台湾和新加坡。当时,由于日元币值坚挺,日元在亚洲几乎要取代美元的霸权地位了。亚洲国家在对日贸易中倾向于用日元来作为结算货币;在贷款中,亚洲国家也愿意使用日元;日本的银行也喜欢用日元来贷款,这样可以避免汇率波动的影响。1987年,日元已占马来西亚外债的约1/3、印度尼西亚外债的1/3和泰国外债的40%。所有亚洲国家的中央银行都拥有10%以上的日元储备,有些国家的央行比例甚至高达30%。由于日元在亚洲的地位,日本政府已能通过贸易和金融手段影响甚至控制亚洲国家的政治和经济。

这样的盛世让日本人激动不已,自信心开始急剧膨胀。很多日本人以为日本即将取代美国,日元即将取代美元。那位因否认南京大屠杀而在中国臭名远扬的日本极右翼分子——石原慎太郎和日本索尼公司老板盛田昭夫,合作出版了名噪一时的《日本可以说不》一书。他们以为,日本已成为可以和美苏相抗衡的超级大国,因此在军事与外交上应摆脱美国的制约。

1987年3月,日本11家人寿保险公司持有美国国债上万亿日元,为避免汇率变动的财富损失,他们联手大量减持美国国债,国债价格大幅下跌,美国不得不提高国债利率,吸引大量资金抛售股票转入国债,最终在1987年10月爆发金融动荡,造成美国道琼斯指数一天暴跌了约500点,跌幅高达23%。

美国再次逼迫日本下调利率,拉大日美利率差。1987年,美国拉着七国集团(G7,西方七大工业国,即美、英、法、德、意、加、日)在巴黎开会,达成罗浮宫协议。日本为稳定美元,于1987年2月将日本利率下调到了的超低水平,并一直维持到1989年5月。而美国在此期间连续3次上调利率。从1987年开始到1990年年初,美元开始对日元升值,从1美元兑换120日元上涨到1美元兑换160日元。

但日本超低利率带来了巨大的信用扩张。此外,日本政府为抑制日元升值,经常干预外汇市场,日本银行(日本中央银行)大量买进美元,卖出日元,造成日元供应量过度膨胀,房地产与股市开始形成泡沫。从1985年开始,日本房地产价格开始飞涨。1985~1990年,日本土地累积的资本收益高达1 420万亿日元。1990年,日本土地资产总额为2 400万亿日元,而美国全国的土地资产额约为600万亿日。如果把日本卖掉,可以买4个美国。

1986年年初,日本股市的日经指数为13 000点,到1989年年底飙升到39 000点。1987年,东京证券交易所的股票市值超过了有百年历史的纽约证券交易所,到1988年中期,前者已超过后者50%。在东京证券市场上排名第一的日本电话电报公司的股票市值竟超过西德证券市场所有股票的总市值。随着股票的持续上涨,使得日本企业通过股票和债券的融资成本非常低,企业通过大量发行股票和债券筹集了巨额资金,这些资金在满足了企业设备等固定资产投资需要外,还有大量剩余资金。这些剩余资金一方面用于银行还款,其余的就是投入房地产和股票市场。由于企业融资渠道从银行转向证券市场,使得银行的优质上市公司贷款客户减少。同时,上市公司不断从证券市场融资来归还贷款,造成银行资金大量闲置,于是银行也将大量资金注入资本市场。

仅仅从经济与金融角度来看,当时的日本已经能够决定美国经济的生与死。1987年,日本的银行占世界所有跨国银行资产的35%。在全球资产规模最大的10家大银行中,有7家属于日本。在伦敦金融市场,日本的银行拥有所有非英镑贷款的36%。1988年日本对美国的证券投资金额为360亿美元,约占美国财政赤字的23%,美国个人储蓄总额的25%。如果日本大规模减持对美国的金融投资,则美国利率将急剧上升,美国股票市场和国债市场会暴跌,美国经济将再次陷入大萧条之中。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9101032201/63592.html

更多阅读

世界金融五百年 pdf 《世界金融五百年(上)》 (43)

  《世界金融五百年(上)》 第三章 美国和日本的金融崛起 俄国,被国际财团分食的美味      表面上看起来,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俄国是一个远比日本强大的国家。俄国自1861年农奴解放以后,经济与工业获得了迅速的发展。1881年到1

世界经济五百年 《世界金融五百年(上)》 (42)

  《世界金融五百年(上)》 第三章 美国和日本的金融崛起 左右日俄战争的国际金融资本      甲午战争后,俄、法、德三国迫使日本将辽东半岛还给中国,引起日本人的巨大不满。对于日本人来说,这是一种莫大的屈辱。日军官兵义愤填

世界金融五百年txt 《世界金融五百年(上)》 (41)

  《世界金融五百年(上)》 第三章 美国和日本的金融崛起 甲午战争中的金融风云       甲午战争在日本称为日清战争。战前日本的军费预算为2.5亿日元,实际支出约2亿日元。其中公债达1.17亿日元,欧美金融家认购的达到967万英

世界金融五百年 pdf 《世界金融五百年(上)》 (40)

  《世界金融五百年(上)》 第三章 美国和日本的金融崛起 清朝:金融主导权的丧失      明治维新后的日本形成了强大的财阀集团,日本的重要产业,如钢铁、煤炭、水泥、金属、机械、造船和纺织等也逐渐兴起。与此同时,日本早在187

世界金融五百年 mobi 《世界金融五百年(上)》 (39)

  《世界金融五百年(上)》 第三章 美国和日本的金融崛起 日本财团的兴起       1868年,鸟羽伏见战役爆发,幕府军队被拥戴天皇的政府军队击败,幕府政权彻底瓦解,“倒幕派”胜利。同年,轰轰烈烈的明治维新开始了。日本一向遵从

声明:《世界金融五百年 mobi 《世界金融五百年(上)》 (77)》为网友心不大只有你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