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预算管理:案例与实务指引》(3)



     1.战略与战略实施相分离

许多企业在实施战略的过程中遭遇挫折,其中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它们的战略与战略的实施是分离的,彼此之间少有联系,缺少一个有效的管理控制整合系统。一般地,在大多数企业里,管理控制系统会有预算系统、运营管理系统、人力资源管理系统、ERP等控制系统。各控制系统决定了在下一个会计年度里,每个经营单元所分配到的资源和应达到的绩效目标。在这一年里,管理者根据各控制系统的目标达成情况来考核绩效,发现偏差,并在必要的时候进行调整。而实际上,在这些企业里,各管理控制系统很少与战略相联系,管理的注意力和行动仅仅集中在短期的运作细节上,而不在长期战略的实施上。并且,在许多企业中,这样的各自为政的管理控制系统也很难得到实现,各个经营单位和职能部门在短期利益的驱动下根本不会将战略的实施放在首位,也不会在实施的过程中对出现的偏差进行修正和纠错。图1-2为运作时忽略了战略的情况。

2.战略缺乏对企业的内外部环境的分析

企业本身就是一种系统,这一点从企业的产生就可见一斑。企业之所以出现就是因为它可以节约交易成本,用其权威代替市场价格进行资源配置。从中可以看出,企业正是整合了市场这一系统的部分功能,并进行了优化组合。因此,企业在产生之初就与环境息息相关、彼此影响。由于企业的内外部环境在不断地发生着变化,而战略管理系统中的各个管理控制系统却静止不变。这样的系统是无法有效实施战略的,它既没有将战略与实际的运作联系起来,也没有反馈信息和数据来调整、支持战略。 

3.战略缺乏有效执行

 《全面预算管理:案例与实务指引》(3)
美国管理学者波奈玛就战略实施的重要性曾说过:“一个合适的战略如果没有有效地实施,会导致整个战略失败。有效的战略实施不仅可以保证一个合适的战略成功,而且还可以挽救一个不合适的战略或者减少它对企业造成的损害。”正如管理大师杜拉克所说:“知易行难”。这不仅是中国企业同时也是全球企业在战略管理中遇到的问题。企业重战略而轻执行,使有价值的战略胎死腹中,甚至是企业的发展与其设计的战略南辕北辙,战略也就不可能为企业指明发展方向。

4.缺乏对长期发展的考虑,过分关注短期目标

企业的绩效评价和激励机制多是与利润、投资回报率、成本节约等短期目标相关,而对于企业的顾客满意率、技术开发能力、员工的技术水平、企业的管理水平、企业的竞争能力等这些关乎企业长期发展的关键成功要素疏于考虑。这样,无论是企业的经理人员,还是一般员工,都关注如何去完成经营计划目标,而不是考虑企业价值最大化、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和长期发展能力等战略性目标。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9101032201/63133.html

更多阅读

《全面预算管理:案例与实务指引》(27)

     预算管理诊断是一项专项诊断,是针对企业预算目标、预算编制、预算执行、预算控制等活动,利用会计、统计、经营管理等资料,运用科学的方法,分析现状,揭示问题,提出改进措施,并帮助指导企业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一种科学管

《全面预算管理:案例与实务指引》(21)

     企业管理诊断作为现代企业提高内部运营管理水平、规避经营风险、提升核心竞争力、谋求长远发展的有效方式,能够促进企业形成权力制衡机制,保证预算趋于有效控制。预算管理诊断更集中于预算执行与预算效果的诊断,侧重于在企业

《全面预算管理:案例与实务指引》(20)

     预算的有效性是预算前馈控制、预算过程控制以及预算反馈控制的有机整合。本书第1章谈到,要构建以预算管理为导向的管理控制体系,预算的前馈控制必须首先梳理企业现有的组织架构,将那些设置重叠、职能交叉的部门重新组合变更,

《全面预算管理:案例与实务指引》(19)

     随着企业管理的水平及信息化手段的快速发展,预算管理已成为企业管理的核心内容,是被现代企业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管理模式,国外企业在其发展壮大过程中均实施预算管理。而国内企业在预算管理方面尚不如国外企业成熟,在预算管理

《全面预算管理:案例与实务指引》(18)

     美国著名管理大师杜拉克曾说过:“两个资源大致相同的企业,管理良好的所产生的效益是管理不好的10倍”。对于企业,要从预算管理中发现问题并及时采取相应措施,还应该学习好的预算管理方法,构建企业自己的预算管理体系,做到分工明

声明:《《全面预算管理:案例与实务指引》(3)》为网友长安城等故人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