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控制制度的设计与应用应当建立在战略模式以及由它决定的战略使命的基础上,更进一步来说,管理控制制度应当与战略地位相适应。企业家为实现其战略愿景,往往从强化企业内部管理制度入手,注重实施其经营管理绩效的完善及考评,而基于管理控制系统角度考虑,不同的战略地位导致控制设计可能是严格控制,也可能是松弛控制,而管理控制系统中对严格控制或松弛控制最敏感的就应该算是预算系统了。企业管理控制系统的基本思路就是企业在明确的整体战略的指导下,围绕公司的目标,完善公司各部门的业务流程体系,根据公司的发展阶段不断调整公司的核心角色,例如,以财务流程为核心地位,以预算管理为驱动,结合企业商业思维,优化决策程序,实现组织设计、业务流程、人力资源、信息技术和基础管理机制的有机结合,有效地增强员工业务能力和工作态度,迅速形成企业的资源共享平台,使企业在经营业绩和各项业务表现方面获得显著和持续的进步。进入20世纪90年代中期,管理会计的应用和发展更多的是强调对战略性价值的创造,强调对股东价值的贡献。预算管理作为管理会计中的一种方法,其功能从最初的计划、协调生产发展到现在的兼具控制、激励、评价等功能的一种综合贯彻企业战略方针的经营机制,从而处于企业管理控制系统的核心位置。著名管理学教授戴维· 奥特利认为全面预算管理是为数不多的几个能把组织的所有关键问题融合于一个体系之中的管理控制方法之一。实施以预算管理为导向的企业管理控制系统整合,会更容易实现企业的使命。
![《全面预算管理:案例与实务指引》(4)](http://img.413yy.cn/images/a/06020206/020610480811721183.jpeg)
企业战略与预算管理的关系密不可分。在企业战略细化、向下贯彻过程中,必须利用预算管理控制活动保证战略分解的到位,从而保证战略的顺利实施。另外,为了保证预算管理的合理性和执行的有效性,及时地监督和评价预算控制的执行情况是企业管理控制活动中必不可少的一面,因为监督和评价体系可以及时地发现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然后通过预算分析反馈体系向上反馈传递给各个战略管理层,从而来修正战略或指导控制活动的调整和改进。 企业预算管理对实现企业战略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首先,围绕战略规划进行预算管理,可以规范企业各项基础管理工作,完善内部控制机制,加强成本费用控制,优化整合企业资源,保障战略目标实施,全面提升综合管理水平和市场价值。其次,通过预算建立一种有效的资金管理模式,合理投资,使资金有效使用。再次,通过预算建立激励机制,进行有效的激励,使整个企业都充满竞争意识,长此以往,整个企业的实力必然壮大。最后,通过预算管理系统整合实现财务管理信息化,使财务工作向“事前计划、事中控制、事后分析”转变;通过ERP(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系统对信息进行充分整理、有效传递,使企业的资源在购、存、产、销、人、财、物等各个方面能够得到合理地配置与利用,从而实现企业经营效率的提高,帮助企业提升管理水平,增强市场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