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LBS市场让硅谷目瞪口呆!看起来真有点儿标题党,不过这并非全是耸人听闻——因为定义被严重窄化,中国LBS领域的创业之路正变得拥挤不堪。
一家美国硅谷公司的中国区总经理来中国开拓市场,为了了解中国这一市场的发展状况,他兴致勃勃地在网上搜索了不少LBS相关报道,打印了厚厚一叠,全都是签到、签到、签到……捏着那叠资料,deCarta中国区总经理杨莘农笑容温和,却难以掩饰他的震惊。
从去年开始,中国LBS市场走出了一条独特的“行情”。先是基于LBS的应用被Foursquare、街旁等公司“代言”,包括新浪微博等社交媒体在内的平台级公司也纷纷推出了相关应用,培养了一拨签到达人。单纯的签到服务,即使早期圈定了不少用户,黏着度和消费转化率却并不高。丧失了新鲜感的签到需求正被证伪。主打签到应用的公司,普遍面临从check in到 walk in的难题。一度被媒体追捧的新贵们光芒渐淡。
进入2011年,基于LBS的弹性社交应用开始成为创业者扎堆的领域。一位投资人透露,到今年为止,仅他看过的陌生交友类应用就有将近600家。中国的LBS公式变成了:LBS=移动互联网,而签到/弹性社交=LBS ,于是签到/弹性社交=移动互联网——整个移动互联网就被签到或弹性社交给“等于”了。问题是,人们当真需要这么多的移动社交APP吗?
LBS的中国之路,似乎越走越窄。在世界范围内,广义的LBS却呈现愈发广阔的创业空间。
广义的LBS,包括定位(个人位置定位)、导航(路径导航)、识别(识别某个人或地址)、协助(发送带求救或查询的个人位置信息)、查询(实时查询周边信息,交通,餐饮)、跟踪(查询某目标或某个地标)、发布(发布当前位置相关信息,打折、商品信息)等多项服务类别。
以上服务要得以实现,LBS与GIS(电子地图)技术密不可分,其关键组成部分包括LBS 服务平台、互联网技术和移动终端。LBS所涉及的移动终端,也不局限于手机这一终端设备,车载导航仪、行车记录仪和监控设备等都应涵盖在内。
这其中有不少企业级的应用,比如为一些企业设置电子围栏和监控。在国外,有些企业在公司敏感区域或者需要对相关办公信息的地方设置电子围栏,一旦有信息显示有非授权人员靠近便会发出警告。设置监控装置,则可以查看是否有人员在应该处于某个工作区域的时候离开,特别是在一些需要人工实时跟踪的工艺流程中,这有便于降低人员擅自离开而导致的其他风险。
基于LBS的人员和车辆管理同样有着更为精准的需求领域。比如一家汽车租赁公司,就通过LBS,获知人员和车辆的位置,获得车辆超速提示、各类消息汇报,甚至抢盗报警等服务。
这正是企业所需要的真实应用。过去几年中,中国的LBS创业领域,更多是直接面向消费者而展开。面向企业级的B2B应用,无论在资金还是技术层面,通常有着更高的创业门槛,而中国移动互联网的创业驱动力,多数是源于创业门槛的降低。
是让概念落地的时候了。LBS不再是一个单纯的创业领域,它正在成为一个打通服务两端甚至多端的功能,满足的是用户的真实需求。如果从发布和查询的功能来说,LBS们需要打通用户与商家两端。对于小型公司或者创业者们,他们至少有两条路径可以选择,一是积累用户与服务资源,通过LBS功能提供更精准的服务,或者提高服务效率;二是通过LBS功能积累用户,继而吸引商户/服务资源,并且获得与服务端商谈时更好的议价能力。
本期专题所涉及的几家公司,有打通了LBS产业链条的底层平台服务商,也有积累了两端资源的O2O模式之后,通过LBS提高服务效率的公司。后者立足于不同的领域,但都经历了艰难的“扫街”阶段。地面战将是LBS的主要战线,当大量有价值的信息与服务资源在LBS上高速运行并实现交易的时候,LBS的“空战”才告以终结,其产业链条上的不同环节得以嫁接,并不断提升该细分领域的竞争门槛。
我们希望能为那些苦苦寻求后续发展方式的公司提供参照。例如,主打签到的公司,一旦圈定了足够数量级的用户,就可以吸引更多商家入驻,从而将签到行为转化为实际消费行为。主打弹性社交的公司,在用户积累到一定阶段,也可以催生各种模式。LBS“圈地”运动,实际上也是圈用户(包括个体用户和企业用户)的运动,继而便是圈定其他服务资源的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