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宏观经济研究中心 研究中国要用“大经济观”



  笔者喜欢研究经济,也喜欢研究经济学人,但更喜欢研究各派经济学人分歧背后的因素,


  当代中国经济为什么总是存在那么多的分歧,其实关键还是“经济观”的不同,其实任何人说的都有几分道理,但仅凭那几分道理,就想指点江山,左右政府,那是肯定不行的。其实大部分经济学人都缺乏一种“大经济观”,这其实就是中国经济分歧比较多的一个核心原因所在。


  当然笔者所说的这种大经济观是指的“现实世界的经济学”,而非“理论世界的经济学”,理论世界的经济学,越细越好,无论多么偏激都可以允许其存在,但现实世界的经济学却远非如此,特别是为国家政府建言的经济学更是应该慎之又慎,因为一个小小的经济政策错误都可能造成无法挽回的经济灾难,因为研究现实世界的经济学就必须拥有“大经济观”,所谓“大经济观”实就是从大处着眼,从大处落笔,即使是微观政策也必须考虑其效用放大之后影响。


  笔者认为,研究大经济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一,  要有历史的深度;二,要研究综合条件;三,要有前瞻性而不是只顾眼前;四


  不能摇摆于政府主义与民粹主义之间;六,摆脱某一学派的限制,综合运用各个学派;七、不能只为一个利益集团说话;八、既要考虑经济效率的提高也要兼顾民生的改善;九,经济高增长与风险控制并重。


  笔者这里可以举几个例子,比如拉美陷阱、中等收入国家陷阱,这些国家只所以出现了经济发展停滞的状况,归根到底就是为了图一时经济之增长,引人了过多的外资,最后各种产业都被外资控制,成为切切实实的经济殖民地。这就是只顾眼前,缺乏前瞻性。


  比如东南亚国家在经济发展的时候也是大量利用外资,特别是短期外资,也造成了一段时间的繁荣,但东南亚国家经济失去活力后,外资大量撤离,汇率、股市、房市、一起崩盘,结果多年的经济发展毁于一旦。这就是没有考虑到经济增长与风险控制的关系。


  比如在很多学者的眼里,失业、人权、福利都无所谓,只要经济增长就好,但对于个体来说,不用说半年的失业,即使是一两个月的失业对于他们都是灾难性的影响,而这些基本上没有纳入很多经济学者的视野。而低人权、低福利、破坏环境的经济增长,本身就违背了经济增长的目的,这就是只考虑经济效率的提高,而没有考虑经济发展的最终目的——改善民生。


  比如在美国,经济学谬论邪说曾出不穷,而这些谬论邪说的出现很大程度上是在为某一政客的经济政策做论证时出现的,比如著名的减税不会造成税收减少的理论,比如减税会让富人承担更多税收的理论,都是共和党的御用经济学家宣扬的歪理邪说,减税是不会造成税收绝对值的减少,但会造成税收在国民产出中的占比下降,最后只能是赤字经济,另外减税确实使富人在税收中承担的比例更大了,但富人的纳税绝对值却小了,富人税收与自己占有财富的比例也降低了,这些御用经济学家话只说一半,无非是对缺乏专业知识的民众进行诱骗而已。这就是经济学家只为利益集团说话。


  笔者提倡“大经济”观,其实只希望能够都整体氛围能够有所改观,但这其实很难,首先这种大经济观对那些利益集团的代言人是没有作用的,对那些民粹领袖也是没有作用的,对西方多党分赃制下那些只顾眼前利益的政客也是没有用的,对那些根本就没有系统的学习过经济学的经济学人也是没有用的,因为利益集团的代言人只可能为特别利益群体充当经济打手,而那些民粹领袖也只会利用民众的无知对民众进行可耻的诱骗,而在那些多党分赃制下的政客眼里,自己的政治前途远比国家利益重要的多,而更为重要的是,中国绝大多数学者都对经济学各个派别的理论缺乏了解,他们强调什么,其实是因为他们只知道什么,除此之外一无所知。因此要用“大经济观”来分析中国问题也只能寄希望于那些真正进行学术研究的学人了。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中心 研究中国要用“大经济观”

  另外媒体对经济理论的选择作用也不可小视,学术界并不缺乏良知学者,也不缺乏严谨科学的理论,但这些理论和学者往往要经过媒体的选择才能与公众见面,而在这里面媒体人所起的作用也是十分微妙的。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9101032201/62408.html

更多阅读

加入WTO对中国宏观经济的影响 中国加入wto的影响

加入WTO对中国宏观经济的影响 世贸组织的前身是关贸总协定,从1986年我国申请恢复关贸总协定地位后,便开始了与世界大国漫长的复关谈判过程。1995年关贸总协定改组变更为世界贸易组织后,中国的复关谈判转为加入世贸组织的谈判。2001年11

中国当前宏观经济形势 当前的宏观经济态势

    2011年即将结束,在各种官方年度数据发布之前(通常会在次年2月前后陆续发布),似有必要对中国当前宏观经济的热点作一粗略概览和预估,笔者拟就经济增长、通货膨胀、人民币升值与外汇占款、货币政策、财政政策以及不动产税等方面展开

2016宏观经济形势 直面中国2010年最为复杂的宏观经济形势(1)

 文·刘伟      中央判断今年中国的宏观经济形势最为复杂。之所以做出这样的判断,原因有很多方面。  结构性失衡是困扰中国经济可持续增长的根源  最为复杂的原因之一,是中国宏观经济失衡的矛盾最为复杂,因此中国宏观经济调控

第9节:宏观经济:中国经济将度两年‘蜜月(7)

系列专题:《顶级证券分析师把脉投资:财富预言》  机构点评  如今,中国经济复苏的趋势已经越来越明显。在这一复苏进程中,申银万国首席宏观经济学家李慧勇先生是先知先觉的,关于这一点,他在2008年3月《走在向下周期的边缘》和2009年3

第3节:宏观经济:中国经济将度两年‘蜜月(1)

系列专题:《顶级证券分析师把脉投资:财富预言》  第一篇 宏观经济:中国经济将度两年"蜜月"  展望未来,我们判断中国经济将进入两年左右的蜜月期--  增长无忧、流动性无忧、通胀无忧。具体来说,中国经济将延续  V形复苏势头,2009

声明:《中国宏观经济研究中心 研究中国要用“大经济观”》为网友十六爷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