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本无善恶 人性之本无善无恶



     放置在宇宙自然界的自然法则中, 世界上的一切其实都是中性的。也就是说不存在真正的:对与错,是与非,真和假,美与丑,当然也不会真正存在所谓的君子与小人。事无是非,思想使然!如果一切的一切一定要分出个真善美,恶丑假,那就必需我们去找出一个划分这些认识的标准。考虑一下,这个标准应该是什么呢?笔者认为只能是一个字,那就是所谓的“利”。《货殖列传序》中曾说:“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此言得之!终极来说,利己是目的,利他是手段,此乃人的两面性的根源。

  一语道破天机!在宏观世界里有让万事万物趋于平衡稳定状态的万有引力,在分子原子等微观世界里则存在着能量最低原理,摸不准原理等定律,所有的这一切宇宙自然规律的核心包括爱因斯坦的质能方程其实就是一切物体趋同于本身状态的最稳定状态,其实就是利己状态。世界是运动的,运动是绝对的,运动是趋于稳定平衡状态的。人是由客观的、运动的微观粒子构成的。是以,由客观的分子、原子等趋于自身平衡状态的基本粒子构成的人也必然是利己为主导的。

  儒家思想的核心是仁义,人性本善。孔子认为:君子言于义,而小人计其功。典型代表就是孔孟、董方舒、程朱以及西方文艺复兴时代的一些思想家,代表著作则为《论语》。法家的核心思想则是法治,人性本恶,讲求法、术、势。典型思想家代表就是荀子、韩非、以及意大利的马基雅维里,代表著作《韩非子》《君主论》。

  事实上,自从人类社会诞生,国家的形成,古今中外、历朝历代的高明统治阶级实行的都是儒表法里的统御之术,也就是说王道、霸道的相互结合。无数的事实证明: 单纯的推广王道或者霸道必然物极必反,难以持久。然而,如何把握好王道和霸道的度则实在是非大智慧者所难为的事情。从“利”的角度来出发作为评价标准,辩证的思想来看待问题,历史的发展、生物的本能和客观物质的规律决定着人不可能是完全的本善或者本恶的,归根到底也就是一句话:是,非,是是非非,亦是亦非;真假,真真假假,半真半假。

 人性本无善恶 人性之本无善无恶
  不从哲学、历史的渊源上寻求答案,西方人永远不会理解中国的人为何说:“做人难,难做人。”“做事情要先做人。”也永远难读懂中国的人情世故,善恶标准。

  由是观之,郑板桥老先生的“难得糊涂”就不难理解了,作为伟人的毛主席晚年对即将离开自己身边工作10多年之久的卫士长李银桥所说的:“要夹着尾巴做人”也迎刃而解了。

  由此来看,要想“慎独”,在这个世界是何其困难,何其不易!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9101032201/61936.html

更多阅读

我看《永之氓》之“善游” 永之氓咸善游

我看《永之氓》之“善游”柳宗元的寓言《永之氓》讲述了一个游泳技术最好的永州人腰揣“千钱”横渡湘水而被淹死的故事。这个当地最善于游泳的人确实被淹死了。这是让人倍感遗憾的。难道真的应了常说的那句话,“淹死的都是会水的”

南怀瑾:人性本善还是人性本恶?

 【导读】孟子曾说“人皆有不忍人之心”,他提出一个原则——凡是人,天生的就有不忍人之心。他这里并不是说不忍心,而是说不忍“人”之心,要特别注意到“不忍”这两个字下面的“人”字,这是他偏重于“人道”,特别注意人与人之间的不忍

第十四章 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不战而屈人之兵的例子

第十四章 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原文】孟子曰:“求1也为季氏2宰3,无能改於其德,而赋粟倍他日。孔子曰:‘求,非我徒也,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由此观之,君不行仁政而富之,皆弃於孔子者也。况於为之强战?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杀人盈城

关于中国诗词的补充: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子说:诗经三百篇,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无不出自真情”。思是发语词无意义,无邪是直的意思。也就是说诗经三百篇的作者都是出自真情之自然流露而有这些作品的。此章另有一种解释是:诗经有劝善惩恶的意思,诗经三百篇的作者都是基于无邪

声明:《人性本无善恶 人性之本无善无恶》为网友孤独的造梦者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