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原理第七版思考题 智能手机创世记——一位非通信专业记者的亲历与思考



     今年3月,小米科技CEO雷军在中国互联网大会新闻发布会上,将手机电脑化列为手机行业未来发展三大趋势之首。在“不仅见过什么在跑,而且还吃过什么肉”的今天,这种说法未免失之浅显,即便是退到10年前,如果没有技术上令人信服的解释,这种观点也未必算得上新颖。

  无独有偶,到了5月的全球移动互联网大会,腾讯CEO马化腾则强调Android时代的安全危害会比PC时代更严重。即便是退到8年前,如果没有技术上令人信服的解释,这种观点也未必算得上新颖。

  我国内地的3G牌照是2009年1月17日发放的。这意味着,在此之前的2002年和2004年,在压根就“没有见过什么在跑”的情况下,唯有把握技术发展的趋势,才能预测到计算将主导智能手机以及智能手机存在着潜在的信息安全方面的挑战。

  作为1996年进入IT专业媒体的记者,多年来,笔者专注于IT领域而与通信厂商无缘,至多也是从IT的角度看待通信产业,但没成想却误打误撞上了。

  重新认识摩尔定律

  人们只要弄明白摩尔定律,并且勤于观察和思考,比雷军和马化腾更早更深刻地认识智能手机并不是件难事儿。

  说到摩尔定律,几乎无人不晓,倒背如流也并不困难,但真弄明白摩尔定律并自觉地将其作为分析工具应用于产业,则又是一回事儿。

  还是让我们静下心来,好好品味一下摩尔定律吧。

  谈到摩尔定律就不能不提半导体工业的发祥地——仙童半导体公司。1956年拥有加州理工学院物理化学博士学位的高登·摩尔加盟由晶体管之父肖克莱创办的肖克莱实验室。一年之后,由于不满肖克莱的专制,鲍勃·诺伊斯率领摩尔等7个骨干出走,成立了仙童半导体公司。1958年,诺伊斯与德州仪器的基尔比在同一时期,用不同的工艺,各自独立地发明了集成电路。事实上,今天半导体工业沿用的平面工艺就源自诺伊斯当时的发明。

  到了1965年,摩尔在为电子学杂志写的论文中表示,单块硅芯片上所集成的晶体管数目大约每年增加一倍。直到1975年,摩尔将这一周期修改为2年。

  每隔1年或者2年芯片上的晶体管数量增加一倍,意味着芯片上的晶体管数量将随时间成指数急剧增长,意味着芯片速度的不断提高,意味着可以用更小面积的芯片实现同样的功能,从而使得同样尺寸的圆片(Wafer,亦称晶圆)能够制造更多的芯片,从而降低了芯片的成本。

  我们知道,芯片所具有的功能最终都是由芯片上一定数量的晶体管实现的。芯片上晶体管数量的急剧增加,意味着人们可以把更多的功能放到一个芯片中,最终,人们可以把整个系统封装在数个直至一个芯片中,半导体行业称之为片上系统(SoC,System on Chip)。

  SoC给整机厂商带来的好处除了成本更低、体积更小、功耗更低之外,还有一点格外重要,这就是SoC将系统的复杂性封装在芯片中,在大大提高整机可靠性的同时,又显著降低了技术门槛。

  好了,上述这点儿半导体知识已经够用了,现在我们已经有能力在10年前对智能手机进行一番预测了。

  3G就是计算

  在预测之前,有必要先介绍一位颇具传奇色彩的人物——英特尔CTO帕特·基辛格。

  基辛格最初是以大专生的身份进入英特尔的,在已经拥有众多博士的英特尔公司,有位名叫虞有澄的华人副总裁力排众议,将基辛格招募到286处理器研发团队。基辛格没有辜负虞有澄的期望,继而成为386处理器研发团队的骨干,而后更成为486处理器总设计师。基辛格不仅在32岁成为英特尔有史以来最年轻的副总裁,40岁又成为英特尔有史以来首位CTO。

  2002年12月,基辛格在专程来华参加联想技术创新大会(Legend World)期间,在英特尔中国总经理杨叙的陪同下,接受了笔者对他进行的4次独家专访中的第二次(详见《90纳米:IT产业开始洗牌》)。

  笔者与基辛格就SoC的发展、英特尔设计与制造相互优化的竞争模式、半导体技术的发展等问题进行了探讨,移动通信只是众多问题之一。

  基辛格告诉笔者,英特尔将在2005年将手机中的计算、基带和闪存模块集成到一个芯片中,在之后的5年内将手机剩余的射频模块和接口模块集成到芯片中,从而把整个手机电路做在一个芯片上。

  这意味着传统手机厂商凭借手机电路复杂性构成的市场进入门槛将会大大降低。

  笔者接着问道:“数据早已替代语音成为通信的主角,这一现象也将在移动通信中重现。我个人认为,3G通信就是计算,如果现有的通信厂商不去弥补他们在计算方面的弱势,未来的通信市场将由计算厂商唱主角。”

  基辛格答道:“作为计算技术的主要供应商,我会很容易地同意你的观点,但是,要让很多计算厂商也能认识到这一点,难度就大了。”

  这个结论其实来得很容易,以GSM的WAP和CDMA 1X为代表的2.5G是手机发展史上的分水岭。在此之前的2G是窄带通信,其主要内容是语音与短信,而从2.5G开始,手机可以上网浏览,数据开始显露峥嵘,到了3G宽带通信,数据已经成为移动通信的主要内容。

  显然,传统的手机厂商擅长于语音,而数据则是计算厂商的拿手好戏。于是,笔者效仿Sun提出的“网络就是计算机”口号,提出了“3G就是计算”。

  当手机硬件复杂性构成的市场壁垒被SoC打破,当手机从语音处理设备变成数据计算设备,传统手机厂商只得把市场拱手相让给计算厂商。这也是人们若干年后看到,随着诺基亚放弃塞班平台,智能手机操作系统平台完全被苹果(iOS)、谷歌(Android)、微软(Windows Phone)、英特尔(MeeGo)、惠普(webOS)、QNX等计算厂商所瓜分。

  这也算是帮雷军所说的手机电脑化进一步做个解释。

  智能手机的PC论据

  在谈到智能手机安全问题之前,应该先介绍一下嵌入式系统。与人们随处可见的台式机、笔记本电脑等通用计算系统不同,嵌入式系统则“隐身”或者说嵌在其他设备之中,设备正常使用时,人们是看不到嵌入式系统的。

  早期的嵌入式系统,大都是为某一特定任务开发的,比如说,人们常常打交道的键盘中,就藏匿着一个负责记录击键和显示的嵌入式系统。而且嵌入式软件都是一次性地烧录在半导体存储器(PROM或者EPROM)中,无法或者难以更改,就像谁也没听说过要对键盘进行软件升级一样。同样道理,功能手机使用的就是标准的嵌入式系统:功能简单且无法更改。

  但是自打闪存(Flash)问世后,嵌入式系统便可以加载和运行其他软件,嵌入式系统除了继续保持“隐身”特性外,已经从运行单一程序的专用计算系统,变成可以加载和运行多种程序的通用计算系统。

  2004年6月,时任微软负责嵌入式操作系统、通信和手持设备的副总裁张亚勤,专程从美国回京参加首次在中国举办的微软移动开发者大会,其间接受了笔者的独家专访。

  记者:“过去几十年,冯·诺依曼计算体系已被实践证明是数据处理的最佳架构,也就是说,3G手机将继承PC的体系架构和开放性。我们现在已经能看到这种趋势:手机中的处理器性能日益强大,内存也越来越大;特别是闪存引入后,手机已经从应用不可更改的嵌入式系统走向可运行多种应用的开放平台。”

  张亚勤:“从计算和存储能力上看,今天手机的性能比20年前的PC还要强大得多,而且,手机的32位多线程、多任务的图形操作系统也比当时的16位单线程的DOS性能高很多。手机已经成为开放平台。”

  记者:“既然未来手机的发展从架构和开放性上与PC具有很高的可比性,那么,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PC平台上病毒泛滥的情景将可能在手机上出现。”

  张亚勤:“手机是一个开放平台,与PC或互联网联在一起共享应用,因此,安全问题非常重要。包括蠕虫在内的手机病毒一定会产生,而且发作起来比在PC上危害还要大。第一,手机是同步的,而PC是非同步的,手机病毒可以传播更广,从而给用户带来多方面的影响。”

  当然,有第一便有第二,接下来还有第三,欲知手机病毒的危害,且看敝文《3C与3G改变我们思维》分解。

  替马化腾进一步解释手机病毒为何危害性更大,只是“搂草打兔子——带捎的”。笔者更感兴趣的是智能手机当前的竞争态势及其发展趋势。

  技术颠覆与技术封装

  现在该进补一下技术之外的知识,以便我们能从产业经济的角度审视智能手机市场。

  在分析技术对社会进步的推动时,演化经济学中的长波理论显得格外好用。由俄国经济学家康德拉基耶夫创立的长波理论,将人类进入工业社会200多年来呈现出的5次经济增长的长波周期的原动力,归结为水力、蒸汽机、电力、内燃机和信息技术这5种主导技术。新的主导技术在扩散过程中,形成新的产业集群,继而构成新的产业经济形态,从而颠覆原有的社会经济形态,最终对政治和文化带来影响。

  纵观IT时代,从主机到小型机再到PC,IT技术每一次形态的变化,都让更多的用户能够使用上IT技术,与此同时,IT技术自身也得到不断地扩散。而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在演化经济学上的意义在于,因为促成更多的用户使用,使得IT技术在更大的范围扩散。而在长波理论看来,主导技术的颠覆作用与其扩散的范围和速度正相关。

  千万不要忽视产业主导技术变革带来的颠覆性。想当年,摩托罗拉的大哥大凭借其精湛的模拟电子技术称雄1G时代,当摩托罗拉处心积虑地提高远距离通话质量时,诺基亚凭借2G的数字技术咔嚓一下就把摩托罗拉的霸主地位颠覆了,因为在数字技术中,通话质量与传输距离没有任何关系。然而,“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计算厂商凭借计算技术上的优势,在3G时代咔嚓一下就颠覆了诺基亚的霸主地位。

  当主导技术广为普及而变得成熟后,品牌集中化这一产业铁律就开始主导市场格局了。2002年,甲骨文首次在中国举办技术大会(Oracle World),笔者问Web服务(当时还没有SaaS或云计算之说)普及后,是否还需要这么多的软件公司。甲骨文CEO埃里森没有正面回答:100多年前,美国有几百家汽车企业,现在呢,只剩下3家了。

  品牌集中化的速度取决于主导技术的成熟速度,而品牌集中化的背后则是成熟市场规模经济这只无形的手。

  谈过经济和产业的发展之后,应该回过头来看一下企业的发展。

  去年9月初,笔者当时还供职于《中国计算机报》,报社记者邱艳娜在应邀参加甲骨文技术大会之前,与笔者探讨甲骨文的一体机。笔者告之,甲骨文将服务器、操作系统、数据库乃至应用整合在一起,与苹果如出一辙,都是为了封装系统的复杂性,只不过一个在企业级市场,一个在消费电子市场罢了。没想到她发了微博,更没想到的是由此招来众多诸如“枪手”之类的谩骂。

  为了回复这些质疑,笔者杜撰了一个马氏定律:企业发展之道在于不断地将复杂性封装在其产品或服务中,并且通过接口的开放与外部互联互通;前者提高了用户的体验,后者有利于生态环境的发展。(详见《马氏定律》)。之后的10月,随着埃里森在大会主题演讲中首次认同并拿苹果做类比,质疑的声音终于烟消云散了。

  企业对技术复杂性的封装,既体现在特定产品上,比如说在微软看来Windows 7技术上要比DOS复杂得多,而从用户体验上看Windows 7却比DOS更加易用;也体现在不断提高整个平台的封装深度上:从昔日PC上芯片组级别的封装,到现在iPhone的软硬件垂直整合。与此同时,竞争的级别也伴随着整合的深度而提升:从昔日的板卡之争,到PC平台之争,再到操作系统之争,最终上升到生态环境之争。

  值得一提的是,当今PC系统的复杂性被芯片、板卡和操作系统厂商所封装,PC整机厂商比拼的只有价格,为了降低成本,PC厂商只有基于PC业务来优化和配置企业资源。一旦移动智能终端颠覆了PC,而PC厂商又无法及时迁移到移动智能终端市场,事态就严重了,或许整个企业将难以生存。

  Wintel为何起大早赶晚集

  当我们用PC之道来解释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屡试不爽后,却遭遇为何Wintel的辉煌难以在移动智能终端领域复制这样的疑问。

  要说微软和英特尔在智能移动终端领域起得也够早的。

  英特尔在2002年提出了扩展摩尔定律,时任CEO贝瑞特在书面答复中央电视台《对话》栏目时表示,如果他能成功地将英特尔带入通信领域,英特尔未来10年将会是辉煌的。

  微软更是在2002年就推出了智能手机操作系统Windows Mobile,国内手机厂商多普达也在不遗余力地贩卖基于Windows平台的智能手机。

  微软的问题,主要在于没有选对市场窗口。当时移动通信尚处在2.5G时代,没有大量的应用支持,智能手机几乎无用武之地。

  如今,3G普及后,这两家公司又深知智能手机特别是平板电脑对笔记本电脑的颠覆作用,他们不是全力以赴地拥抱新的技术,而是更多地采取了固守抵抗的作法。近一段时间,英特尔与PC厂商极力热捧的超极本便是佐证。

  很难知道这两家公司是真的认清移动智能终端对PC市场的颠覆性而王顾左右,还是由于PC市场的成功使得他们变得固步自封起来。

  去年3月,微软首席研究与战略官蒙迪在澳大利亚语出惊人,他表示,智能手机将成为最个性化的计算机,笔记本电脑将成为“便携式桌面”。移动设备是人们在移动中使用的,而便携设备是人们在移动之后使用的。他认为,移动设备和便携设备正在相互接近,因此他不能肯定处于这两类设备之间的平板电脑是否会永久存在下去。

  作为首席研究与战略官,蒙迪对平板电脑的认知令人惊诧。笔者以为,尽管我们会把PC产业的成功归结为,基于开放标准的规模化生产。但对于用户而言,PC的成功则在于它是首个通用的个人计算平台,正是因为通用性,才使得任何人都能在PC平台上找到自己合适的应用,因而产生了大量的市场需求。对通用性威力感触最深的当属恒基伟业,当年在中央电视台“呼机,手机,商务通(PDA),一个都不能少”的广告着实独领风骚,而今,智能手机又让低端数码相机厂商辗转难眠。

  智能手机因为屏幕尺寸的限制,难以提供最佳的视频体验,因而只能称为首个准通用个人移动计算平台。顺便说一下,这就是雷军所说手机将替代PC之谬误的原因。而平板电脑才是标准的通用个人移动计算平台。最终,平板电脑将会取代笔记本电脑成为个人通用计算的主流平台。

  笔者在去年6月撰写的《通用计算是平板电脑威力所在》一文中,开篇写道:平板电脑迟早会取代笔记本电脑成为个人通用计算平台的主流。蒙迪先生应该看到,微软进入平板电脑市场的唯一机会,在于乔布斯还没有下决心把(消费定位的)iPad变成通用计算平台。

  然而,到了去年底,微软居然宣布将把Office办公软件移植到iPad上。在以平板电脑主导的BYOD(自带设备办公)渐成潮流,当企业移动解决方案提供商Good Technology宣布今年一季度iPad占据企业平板电脑市场97.3%份额,微软实际上已经自己关闭了通往平板电脑市场之门。

  相形之下,英特尔可比微软冤多了。早在1997年,英特尔就花7亿美元从DEC手中盘下ARM架构的增强版StangARM处理器,之后又陆续收购了DSP(数字信号处理器,用于基带模块)等手机相关的模块厂商。2006年夏,英特尔神使鬼差地放弃了包括StrangARM在内的通信业务。时隔半年后,苹果iPhone横空出世,不仅开启了智能手机时代,而且还让ARM处理器炙手可热。无奈之下,英特尔只好拿起基于x86架构的凌动处理器应战,可是凌动的功耗没法向下与ARM看齐,这成为凌动在对电池续航时间敏感的移动终端市场上的致命伤。曾经强势推出的MeeGo手机操作系统也因市场反应不佳而被冷落,无奈之下英特尔只好寄谷歌Android之篱下。

  如今,英特尔最大的风险已不是能否在移动智能终端市场占据一席之地,而是如何扑灭后院之火。微软已经向ARM购买了架构授权,这意味着微软可以像苹果一样设计和生产自己的处理器,因而微软存在两种可能:一是仿效苹果在移动智能终端市场推出软硬件整合的平台,二是仿效甲骨文的数据库一体机,在企业级市场推出基于ARM的数据库一体机。事实上,微软已经请惠普代工生产基于x86架构的SQL Server数据库一体机。而一旦微软推出基于ARM的数据库一体机,那可真够英特尔一呛。去年9月,ARM公司面向服务器市场的Cortex A15处理器在台积电22纳米工艺上流片成功,而ARM CEO也在多个公开场合表露出对PC市场的野心。

  手机平台六进三

  在探讨谁能在智能手机绞杀战中幸免之前,先要审视一下哪个手机操作系统平台能够成为主流。否则,“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显然,苹果是最不用人操心的。尽管乔布斯去年10月辞世时,有人对继任CEO库克是否能保持苹果的辉煌表示异议,继而有反驳者称,只要库克忠实地执行乔布斯参与制定的产品路线图,5年内苹果应该没有大碍。笔者赞同后者的观点,以苹果所处的市场地位,只有苹果自己的失误才能打败苹果。而产品路线图是未来若干年企业围绕新产品的升级换代而配置企业所有资源的调度图,只要库克不折不扣的执行,数年内苹果的市场地位将难以撼动。

  接下来要看的是,谁会成为退出者。

  在2010年英特尔北京开发商峰会上,MeeGo出尽了风头,笔者为了听一场讲座竟然在外面排了10分钟,这在笔者多次参加英特尔在国内外举办的IDF经历中是绝无仅有的一次。然而,到了今年北京的IDF上,MeeGo已经销声匿迹了。

 通信原理第七版思考题 智能手机创世记——一位非通信专业记者的亲历与思考
  惠普信息产品集团去年2月在上海环球金融中心举办的亚太区战略发布会偏巧又让笔者赶上了。这也是惠普收购Palm的webOS后,首次推出相关产品。有趣的是,笔者在准备专访提纲时发现,惠普高端打印机在中关村的促销广告写着买打印机送Android平板电脑,也有的型号写着买打印机送iPhone。当笔者就此问到,webOS是惠普的战略还是惠普信息产品集团的战略?对方答道要回去问问其他同事。之后,惠普宣布放弃webOS也就不奇怪了。

  接下来轮到QNX了。第一次跟QNX公司打交道还是在科学院软件所的女娲计划和微软的维纳斯计划闹得沸沸扬扬时,当时对QNX嵌入式操作系统颇具好感,基于微内核架构的QNX不仅因为高可靠性被美国航空航天局选中,而且还具有横跨嵌入式、PC和服务器的跨平台特性。然而,这家加拿大公司被另一家位于加拿大安大略省滑铁卢市的以生产黑莓手机著称的RIM公司收购后,就开始败走滑铁卢了。

  去年4月,外媒报道说在RIM首款基于QNX平板电脑Playbook发布前夕,固件还在频繁改动。一个月后,RIM称因操作系统原因召回近千台Playbook。到了7月,笔者在北京亚运村五洲大酒店独家专访QNX全球市场和业务拓展副总裁库恩时,问他发布前固件仍在频繁升级是否意味着软件产品的缺陷(Bug)没有进入收敛阶段,是否意味着软件质量上存在很大风险?库恩表示回去后书面回答,之后笔者接到QNX和RIM就此问题的答复,笔者看到的是答非所问。

  然而,祸不单行,去年10月中旬,黑莓智能手机连续3天发生全球性间歇性服务中断,受到影响的客户高达近4000万户,几乎占据黑莓用户的半壁江山。纵然黑莓有奥巴马这样总统级粉丝,也很难让视时间如金钱的商用客户回心转意了。

  剩下的只有谷歌Android和微软Windows Phone。

  Android成在开放,风险也蕴含在开放上。谷歌对Android大撒把,让Android平台短时间内涌现出大量山寨Android之后,在用户界面上改头换面的所谓操作系统,这些山寨系统貌似增加了Android生态环境的繁荣,实际上由于山寨系统之间的差异,使得开发者无所适从,使用者能够有效使用的应用数量也大打折扣。谷歌对Android放任的最大风险在于:一旦信息安全问题突显,Android手机用户受到伤害的程度一定会高于对应用严格认证的iOS和Windows Phone。

  对于Android手机厂商而言,摩托罗拉将会是很大的潜在隐患。2002年,Palm在PDA市场上如日中天,索尼、三星等10多家企业也从Palm拿到生产授权。2003年初,Palm Source总裁兼CEO Nagel率队拓展中国市场,在接受笔者独家专访时表示,为了打消合作伙伴对Palm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的顾虑,Palm已将硬件和操作系统部门拆分成Palm Solution和Palm Source两家独立的公司。但他同时表示,Palm Source会为Palm Solution单独定制功能,这无异于换汤不换药。Palm之后的一蹶不振与之不无关系。如今,已经完成对摩托罗拉收购的谷歌,如何处置摩托罗拉,将会对Android平台带来深刻的影响。

  与智能手机市场份额落后相比,微软更大的风险来自其对平板电脑的漠视。由于平板电脑与智能手机关联密切,用户更在乎统一的应用体验,而平板电脑未来在个人通用计算上的主导作用,也使得平板电脑系统平台对于用户选择的影响力更大。

  总之,尽管Android和Windows Phone存在风险,但将与iOS长期并存。

  谁将成为绞杀战的幸存者

  要理解百度、腾讯、网易等互联网公司之所以能蜂拥进入智能手机市场,还是先让我们回顾一下数年前山寨手机的异军突起,其繁荣昌盛的背后是联发科推出的基于SoC技术的手机套片大大降低了功能手机的进入门槛,从而让山寨手机厂商很容易地推出声音洪亮的4喇叭、发光二级管闪烁等针对特定人群用户的廉价功能手机。

  事实上,在智能手机市场上,由于高通、TI和NVIDIA等公司不断推出基于SoC的硬件平台解决方案,手机的硬件复杂性已经远远低于PC,因此,进入智能手机市场甚至比进入PC市场更为容易。

  如今一些互联网公司打着推广自己应用的旗号更令人可笑,如果自己的应用只有通过自己的手机去买,那就如同微软为了推广Windows而去卖电脑。

  其实,这些互联网公司真正惦记的还是智能手机丰厚的利润。根据美国市场调查公司iSuppli的成本分析,16GB iPhone 4S成本约为188美元,而裸机在美国售价约649美元,如此之高的毛利率难免让军火商都感眼红。

  我们还应看到,ARM公司为了拓展市场份额而不断压低智能手机市场的价格门槛。2010年秋,笔者专访了ARM美国公司无线业务经理布鲁斯,他告诉笔者:ARM将在2011年推出低于100美元的智能手机,到了2013年,入门级智能手机的门槛将会从现在的150美元降低到50美元。为此,笔者写了《智能手机也要卖出白菜价》。

  展望未来,苹果单凭现有的iPhone和iPad产品线是难以支撑其高速发展的,迫于资本市场的压力,加之其高端市场的逐渐饱和,苹果要么开拓新的领域,要么在现有的高端市场向下拓展。笔者预计,苹果将主导350美元以上的智能手机市场;200美元至350美元的区间则留给了三星、诺基亚等品牌厂商;既没有苹果的创意也没有国际厂商品牌优势的国内手机厂商,更多选择的是在200美元之下的市场空间进行肉搏。

  我们依旧可以通过PC类比的方法,审视智能手机市场的品牌集中化。PC诞生初期,PC厂商也是黑压压一大片,时至今日,PC市场的参与者基本上已屈指可数。从单核到双核,PC耗费了30余年,智能手机仅花费数年时间,技术升级换代周期的缩短,势必加速品牌集中化的进程,因此,手机市场未来竞争将远比PC市场来得惨烈。那些一心想在智能手机市场捞一把的企业,很可能会是:奔驰开进去,板车拉出来;黄世仁进去,杨白劳出来,落得个血本无归。

  真正能在肉搏战中幸存且发展的企业,应该是像华为那样同时具有规模制造的成本优势、电信设备厂商对产品质量的严格控制以及嵌入式软硬件雄厚设计能力的企业。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9101032201/61832.html

更多阅读

2013年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排名 全球智能电视出货量

根据IDC的最新统计数据,2013年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首次突破10亿大关,达到10.04亿部,相比2013年的7.253亿部大涨38.4%。值得一提的是,去年智能手机在全球手机出货量中的比重达到55.1%,首次超过功能手机。具体到2013年第四季度,全球智能手机

安卓智能手机怎么截屏 手机微信怎么截图

安卓智能手机怎么截屏——简介现在的智能手机大部分操作系统都是安卓系统,那么安卓手机怎么截屏呢?下面小编将为大家演示四种方法,安卓智能手机怎么截屏——通过手机快捷键截图安卓智能手机怎么截屏 1、Android4.0以上的操作系统都支

IDC2013全球智能手机厂商排名 全球激光器厂商排名

美国市场研究公司IDC今天发布报告称,2013年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为10.042亿部,较2012年的7.253亿部增长38.4%,首次超过10亿部大关。这一数字与IDC最近预测的10.104亿部的全年出货量相符。智能手机占2013年全球手机总出货量的55.1%,高于20

声明:《通信原理第七版思考题 智能手机创世记——一位非通信专业记者的亲历与思考》为网友所以辜负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