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争议人民网上市



    2009年9月,国新办发布《关于重点新闻网站转企改制试点工作方案》通知,对包括新华网、人民网和央视网在内3家中央重点新闻网站和千龙网、东方网、北青网等7家地方重点新闻网站转企改制试点进行部署,鼓励其在上市前进行改革。

  而今,人民网终于破土成功,抢先上市。

  官网上市第一股

  人民网前身为人民网发展有限公司,是《人民日报》网络版,是以新闻为主的大型网上信息交互平台。其第一大股东、实际控制者为人民日报社。招股书显示,人民日报社及其全资子企业共持有该公司1.649亿股国有股,占发行前股份总数的79.54%。

  作为首单官媒IPO,在当前的文化产业促进政策下,人民网上市之举,被业内人士解读为一个国资文化机构上市的大信号,对其他文化企业特别是网站上市具有样本作用。有人民网内部工作人员私下对记者透露,上市之举在该网作为一项大战略早已谋划许久,而今借助政策优势破局,也让该公司走完了一个重要的关节。

  但是也有北京证券业人士称,作为内地官媒第一股,人民网上市只是一个阶段性的动作,而今这个动作看似进行得完美无缺,但股民还是应该要有前瞻性眼光。人民网上市后,如何不再依靠政府,而是凭借自身的经营实力在证券市场上博得一席之地甚至是与该公司自身期望值相吻合的重要地位,应该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正如来自《人民日报》内部的人士所称,人民网上市后,如何完全依靠自身力量盈利创收,如何找到与其社会政治影响力相匹配的市场地位,还需要走很长一段路。

  在此之前,中央确定了转企改制试点的10家重点新闻网站,如今来看,在这10家网站中,只有人民网率先于2010年6月20日成立股份有限公司,为完成最终上市步骤确立了身份基础。尽管包括新华网等官媒在内的其他各家新闻网站都在跃跃欲试,但这第一口螃蟹毕竟被人民网抢先吃掉了。

  不过对于各家官媒来说,人民网此举也算是为他们开了一个先河,这口螃蟹什么味道,他们应该能从人民网上市后的表现中体味得到。

  根据人民网披露的信息,与在市场上运行比较成熟的商业网站相比,人民网收入来源主要是广告业务,还有部分信息版权使用费和合作收入,合作收入包括会议、内容策划等。总体而言盈利模式比较单一。当然,该公司也在尝试新的业务,例如视频音频乃至搜索引擎的业务。两年前,由邓亚萍担任总裁的新闻搜索引擎人民搜索也正式上线,不过坊间此前对此多有褒贬,盖因一个媒体的搜索引擎总裁的担当身份,在业内的反响不小。

  不仅如此,除了面对各类质疑与打量,对于人民网而言,上市之后最大的压力或来自解决创收问题。据了解,人民网最主要的收入来源仍是网络广告,而一个主要依靠广告收入的“准商业性”网站,尽管依旧有国家资本的强力支持,但从长远来看,这样的盈利模式不能不让投资者担心。

  上市“成功”的背后

  人民网董事胡锡进曾经感慨“人民网上市大获成功,这是中国股民追捧的结果。”

  但胡锡进此言只是基于局内人一厢情愿的姿态,幕后更多的缘由,细一推敲,其实并不难看出条理。

  2010年年初,中央有关部委发布了《关于金融支持文化产业振兴和发展繁荣的指导意见》,意见指出“支持符合条件的文化企业在创业板市场上市”。紧随其后的中共十七届六中全会又在决议中表态,支持国有文化企业面向资本市场融资。

  根据业内相关人士表态,人民网已经是企业化运作的独立法人,不存在转制障碍。在得到政策支持后,人民网上市转制之路亦随即提速:据称人民日报社编委会多次开会讨论,由多位高层和人民网骨干组成的改制工作小组负责操办具体事宜。该网更通过高层运作,打通了证监会的通道。

  泰康人寿保险公司的一位部门经理对记者称,从保险业的角度考虑,他对人民网上市的前景还是很乐观的。毕竟这个公司的背景实在很强大,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该公司上市后,应该可以做到“只赚不赔”,更何况,该公司是在中国境内的A股市场上市,按照中国当下的股市规律来说,很多事情就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了。

  人民网上市会只赚不赔么?

  持此种观点的人为数不少,集中分析他们的观点,可以得出,对人民网上市前景乐观的人士,主要看好的“点”在于人民网强大的国企股东梦之队。根据公开信息显示,人民网的股权性质有99%都是国有股,而其股东更是涵括了 “人民日报社、环球时报、中国电影集团、中银投资、中移动、中联通、中电信、中石化??”这些“世界500强”,不仅符合“官网上市前,禁止非国有资本进入”的要求,也是人民网精心挑选的结果。

  有了如此雄厚的资本力量,再加上人民网方面大力强调的“公司原创的新闻内容是本公司价值链的源头”。出自人民日报的强势采编人员队伍——据悉该网大部分采编人员持有新闻出版总署颁发的新闻记者证,在国内新闻网站中拔得头筹。而对于一般的商业网站来说,想要采编人员拿到一本新闻总署颁发的记者证,无异于天外登天——商业网站至今不被准许获得记者证。

  当前,在各类商业活动的场所,都会有人民网的记者出现,这些记者利用人民网的先天性资源优势,在新闻稿件发布、企事业机构的相关策划行动中都会有所涉足。

  不过,根据记者的了解,作为上市公司的人民网,其主要网站架构中的各个板块,相当一些板块已经成为外包项目,那么这些外包项目的相关盈利价值,应该也会体现在人民网的综合报表中,作为人民网整体的盈利架构而体现。此外,就盈利而言,来自人民网编辑的反馈称,由于承担了中国共产党新闻网等网站的建设和维护工作,人民网多年来得到了国家财政的大力支持,而国家财政的支持在人民网的收入中所占份额相对不低。此前人民网表示,未来财政部等大客户的收入会只增不减。

  在人民网的相关说明中,有一块很独特的板块是舆情咨询。人民网称,在这个板块他们可以将新闻信息版权销售给其他无新闻采编权的商业网站,供其转载;也可以向客户提供网络舆情咨询研究、数据库等其他信息增值服务。

  更让其他商业网站百味杂陈的是,根据中央相关意见,由于人民网属于中央所属转制文化企业,自2010年1月1日至2013年12月31日可享受企业所得税免征税收优惠。

  来自网易的部门主管张浩称,人民网作为中央宣传机构网站,在享受如此规模的优惠政策之后,还在A股市场上意欲分得一杯羹,这样其他商业门户网站心底并不是很轻松。不过在当下中国门户网站的格局中,四大门户网站已然通过相对成熟的商业操作站稳了脚跟,而刚刚开始转型的人民网、新华网等网站影响力毕竟有限。

  更重要的是,从采编风格乃至采编人员的市场意识、竞争意识来看,人民网上市后,若想依靠采编内容在相对开放的互联网媒体市场中挣得流量及读者追捧,恐非易事。

  上市争议汹汹

  其实,人民网此番上市之举,得到的大多还是质疑。某商业媒体编辑安静称,当前人民网的产权多元化无明显突破,董事会的层次未见明显变化,在经营上、管理上会很难预见崭新的变动。更何况,安静称,正如坊间所述,位居身后的人民日报仍然掌握人民网的绝对控股权和决策权,这使得人民网作为一个上市公司难以建立有效的现代企业制度。

  或许,人民网真正的困难在于,如何在股票市场上吸引战略投资者,进而成为真正的市场主体。

  但是一个问题随之而来,此前人民网高层信誓旦旦地表示,人民网上市,更多的是为了回馈于民,让民众得利。但是纵观人民网股权分布情况,小股东的利益恐难以保障。更何况,在当下中国,人民网还担负着国家主流媒体的责任,这样的角色分配往往决定了该网很大程度上被作为了国家意志的传话平台,肩负着正面报道等引导社会舆论的政治任务。

  北京的资深证券界人士ANLI称,作为《人民日报》旗下的官方网站,考虑到其强大的背景资源,希图打造一个强势的官网——这种心态也很正常。进而可以推断的是,随着官网的不断发展,考虑上市,借助资本市场做大做强,也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人民网 争议人民网上市
  不过人民网还是应该妥善考虑一下民意。从逻辑上来说,此前主要依靠国家财政支持的人民网,其资金归根结底是来自于社会,来自于民众,而今依靠社会资金羽翼丰满的机构希望上市,至少也应该考虑一下社会民意。

  于是有人说“一个用人民的钱打造的党网再向人民兜售股票,瞬间触动了大家的神经。”

  也有声音从另一个角度分析称:抛开技术面的质疑,人民网如能过会,这将是十七届六中全会召开之后首单文化传媒IPO,对国资传媒是一个大信号。另一个信号是,在中国互联网的民营主流战场上,将杀入越来越多国有力量。

  但是这种状态对中国经济社会来说,是否就是佳音?

  有评论称,人民网如果非要上市,不妨可以考虑战略投资一家大型商业网站,成为战略股东,这样就能坐等成功了。

  但这一意见并不符合中国国有机构乃至国有企业的思维。在当下,无论是政策层面的支持还是利益层面的催动,都促使注入人民网一类的官媒纷纷觊觎更高的利润回报场所,股市对他们来说,尽管不是十分好的选择,但却是一个不错的机会。

  当然,个中的指摘与纷纷扰扰,就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9101032201/61719.html

更多阅读

声明:《人民网 争议人民网上市》为网友老子来虐菜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