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志宏:“身居一线”的思考



     在众多商学院中,女性商学院院长并不多见,性别的差异虽不具有特别耀眼的光环,但却能让她的形象更立体、更直观,也似乎更能引来媒体的追捧。然而,人民大学商学院院长伊志宏教授却直言,“女性”这一身份并不会给她的工作带来“便”或者“不便”。

  “做商学院,要明白中国正在发生什么,到一线去实地感受和发现问题。”这句话或许更接近真实的她,上任以来,她花费了很多精力跑国际一流商学院,做学术交流和院际合作;跑企业,去长三角、珠三角、西南地区等,在她看来,“身居一线的感觉很重要”。

  2012中国企业应做好两点

  刚刚过去的2011年,从希腊蔓延开来的欧洲债务危机冲击着整个世界,而作为世界第二大出口国的中国,也没能幸免于难,大量企业在水生火热中挣扎,所谓的温州企业倒闭潮只是其中的一个缩影。

  各方对2012年经济的走势预测更不容乐观,在未来越来越艰险的经济形势里,企业如何把控风险,赢得生存,成为当下不得不面临的一大难题。

  对此,伊志宏一直强调,中国经济对出口和投资的过度依赖和美国经济的过度连接等经济增长模式,在客观上支持了美国的负债消费模式,这是中国经济最大的隐患。“在经济上升期,我们就有能力对这种增长模式进行调整或者转轨,但我们却没有及时做这个工作,等到金融危机来了,大家的首要任务就是求生存,再来做经济增长模式调整,就有相当大的难度了。”

  那么,企业应如何把控风险呢?伊志宏给企业提出了两条建议:“一是要对市场有预判能力,要有对经济周期的把握能力。比如前几年的造船,韩国和日本企业都已经开始产业向外转移了,我国却有很多国企、民企仍在过度投资。在这一方面,我们的企业,包括一些大型企业,应对经济周期波动的经验并不丰富,这方面,日、韩企业则比中国有经验得多。”

  “再者,企业内部一定要建立风险控制制度。比如说,最近几年,对于中国的上市公司,证监会为了加强风险管理出台了很多具体措施,像股东大会、董事会和管理层的分权制衡机制等。经济环境大起大落,使得很多中国企业措手不及乱了阵脚,其根本原因就在于这些企业几乎没有风险控制与管理手段,一遇风吹草动,就曳尾泥中备受牵累。”

  但风险管理并不是消除风险,而是尽量减少企业损失。对此,伊志宏也有清晰的解释:“企业面临的风险有不同类型,对风险控制的要求也不同。比如金融行业因为高负债特征对风险控制的要求就比较高;周期性的行业,比如房地产企业、资源性企业,面临的周期性波动风险也比较大,对风险控制的要求也比较高。”

  繁荣时期,领导力如引水注海,自然而然就能体现出来;经济萧条,企业更需要大智慧,更呼唤“逆境领导力”。伊志宏建议道:“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判断一个企业领导人是否杰出,不能只看一时一事,特别是不能只看经营环境好的时候,萧条时期更能显示出领导者的才能。”

  “经济萧条时期要求企业家要更有洞察力,企业更应该利用经济萧条的低潮期,好好练内功,优化管理制度,这点对中国企业来讲尤其重要。在此前的经济快速发展时期,大家都忙着“四处张望”,现在经济发展速度放缓,企业完全可以把一些管理工作做得更细致,把比如人力资源、风险控制、流程管理等都做扎实,苦练内功,强身健体,一旦机遇向好,便可立即出手搏击。”

  中国模式尚待总结

  经过30年的高速发展,中国已经成为影响世界的重要力量。伊志宏发现,越来越多的西方学者对中国感兴趣,他们想知道中国企业的特色到底有哪些,做法到底有什么与众不同。伊志宏解释:“这就像80年代,日本企业也曾经引起西方学者的兴趣,并总结出了一些日本的管理模式。而在这方面,中国目前还有很多东西需要做。”

  那么,中国企业究竟需要什么样的商业模式呢?对于这一点,伊志宏认为,“不同的行业、不同的企业在商业模式上应该有不同的特点。考虑到中国的整体实力和竞争力已经得到很大的提升,现在需要特别加强和思考更多的有两个方面。

  一方面,从企业的角度讲,应该提高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主要包括国际化经营和国际市场的开拓,而我从商学院的角度讲,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跨文化管理和沟通的能力。与过去不同的是,考虑问题现在是要站在全球的角度,而不能只站在中国的角度。

  另一方面,就是企业责任。当中国发展到这个高度后,国际社会更多地开始关注中国的责任,同时,在国际竞争中,企业也要特别关注自己的责任,特别是利益相关者。因为企业做大做强以后,它所扮演的社会角色也会发生变化,企业就不单纯是为股东赚钱,为股东服务的盈利性组织,企业可能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包括要坚固利益相关者的平衡问题,环境问题和贫困问题等。我觉得这是企业做大做强,甚至做到跨国企业以后需要注意的。”

  院长“知”与“行”

  作为院长,伊志宏也常常将自己的管理学思想融合在对学生、对教育的要求中。概况来讲,就是“知、行、省”三个字。伊志宏将这三个字解释为:拥有工商管理专业知识;提升作为企业领导人的领导能力、国际化视野;作为企业家不仅局限于挣钱、盈利的概念,而是要认识到企业在社会中的地位,思考自己该为社会做什么样的贡献。

 伊志宏:“身居一线”的思考
  此外,她一直强调MBA教育要立足于中国的管理实践,即大学三个功能:一个是立足中国的管理实践,培养出能够解决实际问题的管理人才;一个是科学研究,立足中国发展实践,不断总结和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管理理论和管理模式;一个是社会服务,立足中国实践为企业和政府服务。

  此外还有一点,中国目前最大的优势都来自于快速且不断发展的中国经济,伊志宏强调,“如果世界真是平的,那就意味着全世界将共享商业文化。在全球化已经成为现今世界趋势和潮流的背景下,企业管理者最强烈的需求就是如何融入全球市场,不仅是商业的,还有文化的。对于商学院来讲,也不得不面临这一挑战。”

  既是经济学家,也是商学院院长;既需学者的“出世”,也需管理者的“入世”,伊志宏将两者兼顾得很完美。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9101032201/61364.html

更多阅读

翟志成:胡适的冯友兰情结上

编者按:翟志成教授此文首发于《随笔》杂志,授权历史百人会网络首发。引言胡适当了一辈子的「青年导师」、「学界祭酒」和社会的「意见领袖」,偶然也会劝勉大家「努力做学阀」。[1]他喜欢热闹、喜欢交际应酬、喜欢提携后进扶危救急,但

伊能静:拥抱内心的小孩

如果因为她是明星,你就无视她的文字,那实在是一种可惜。如果因为她的文字,你于是对她的人生妄加猜疑,那也是一种多余。音乐与文字,都是现世的毒药,她莫名其妙的生而天赋;更要命的是,她还天生一张娃娃脸,无论多老,那孩子气的纯真与成人的复杂

俞飞鸿、段奕宏:穿越时空的牵手

俞飞鸿、段奕宏:穿越时空的牵手虽然见过很多漂亮的女明星,但俞飞鸿的美仍让我由衷地赞叹。明眸善睐,明眸皓齿这类的词形容她最贴切了。这件粉红色的小礼服,是我在服装编辑借的琳琅满目的服装中,一眼看上的。当俞飞鸿穿上这件礼服后,段奕

任志强:大时代的“主人翁”

     冯仑在为任志强《野心优雅》写的序言里,说在任志强身上,我们看到了“一个大时代最典型的人物面貌”,这典型人物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口气大”:“说的都是大词,操着总理的心,满口大话语、大概念、大理论、大道理。”这恰与郭敬明的

声明:《伊志宏:“身居一线”的思考》为网友寄情山水花草间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