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城镇形态的文脉意蕴
一、城镇形态相关理论回顾作为整体的城镇形态可以分解为以下几个层次:建筑物( buildings) , 开放空间(openspaces) , 街道(the street/ block) , 街坊( the neighborhood or district) 。城市(the city) ,区域(the region) ,城镇形态只能历史性地被转换和替代,具有不断的自我更新的能力。由此,元素形式(form) ,组织特征(resolution) 以及历史关联(time) 构成了城镇形态研究的三个基本要素。城镇形态的历史特征使其成为特定文化的载体。城市生活的印迹在不断的积淀中凝固成具有一定涵义的形式,这种形式传达着某种概念,表达某种象征。它在特定的环境中展示着自己,并且作为一种存在,他在不断与其环境进行相互作用的同时,发展着自己。由此,形式获得了自主,并被赋予了意义。事实上,一切看得见的东西,当它们显示出象征意义时,也就是说当我们对它们做比喻性的解释时,它们都与一些看不见的意义与观念有关,也就是说与特定的事件或历史相关。城镇形态也是如此,他总是包含着历史的信息。形态包含历史,整合形成文脉。这里的“历史”就是场所与事件的契合。参与事件的相关因素均在该场所中留下记号或烙印。当历史结束时,以及场所失去原有的功能成为一个纯粹形式而呈现在我们面前时,促成他的相关因素作为记忆呈现出来。由此,形式就与过去发生联系,并且具体的体现在类型上。时间在类型上成为永恒,这里的时间是永恒的过去、现在和未来的三个阶段的统一体。反映在城镇形态的构成上就是使其具有了文脉(context) 的意蕴。文脉,是介于各种元素之间的对话的内在联系。城镇形态的文脉概念应从形象扩大到各方面,包括人与建筑的关系,建筑与其所在城市的关系,整个城市与其文化背景之间内在关系等。同时也包括着人造的,自然的,文化的和历史的等因素之间的关系。事实上,在城镇形态中强调文脉,已在其形态构成中要顾及所在环境的因素,尤其是其历史文化因素。城镇形态构成中强调历史,也就是在强调认同。城镇形态在其漫长的演化过程中,在每一位市民的心目中形成了他对城市的认同。城镇形态的构成指由于这种认同一致才会具有意义。一个城市失去了自己的历史,也就失去了自己的“身世”、失去了认同。二、对城镇形态文脉体现的正确认知正确认知城镇形态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就是发掘出表达不够完全的城镇形态表层背后暗藏的深层结构,弄清城市以及造就这一城市地域社会所特__有的规律和规律之间的相互关系,发现它所具有的文化精神。以方格网状的城市图案为例,如果仅用“井然有序”来表达对城市的印象和理解,显然就失去对藏匿于城市深处的脉络的把握。这由一两条垂直相交的坐标轴划分城市的各个组成部分的图案,在各自的地域社会中具有特定的内涵和结构。古希腊的“棋盘形”的城市规划模式将城市划分为神殿区,住宅区,公共建筑区三个部分,体现了希腊城市中市民平等性的一种文化精神; 古罗马的方格网结构中的纵横街道必须依据太阳的路线天轴来定,是一种具有感情色彩的设计;而我国的传统城市道路系统绝大多数采取南北向为主的方格网布置(由建筑的南北向布置延伸出来) ,则是表达了传统空间文化的宗法等级制度和封闭的特征。由此可见,城镇形态是一种存在于该地域社会特有文化中的集团一致所在的构图,城镇形态的设计必须与地域文化和地方特色结合起来。三、文脉意蕴在当今城市理论中的体现1. 地方城市(文脉城市)地方城市是源于区域主义( regionalism) 规划流派而产生的未来城市理论,它认为现代城市的缺陷在于过分强调技术的作用,而忽略了城市的文化属性,忽略了城市社会结构和居民文化价值观念的相对稳定性,忽略了不同自然环境和历史环境中形成的城镇文化风格多样性。在城市设计中,该理论首先强调保护和修复具有地方性,文脉性意义的城市历史地段(historic site) 。其次,该理论提倡从地区的文化变迁出发,关注地区发展需求和地方环境,体现出地区传统中仍有活力的部分与全球化的现代文明所提供的最优部分的“创造性综合”。2. 山水城市山水城市是从中国传统的自然山水观的基础上提出的未来城市构想,它倡导在现代城市文明条件下人文形态与自然形态在景观规划设计上的巧妙融合。山水城市的特色是使城市的自然风貌与城市的人文景观融为一体,在尊重自然生态环境的同时继承中国城市发展的特色和传统。3. 普通城市普通城市理论是从对传统城市的发展中所处的困境的思索开始探索,先是设想隔离传统,然后设想让历史和现状共存,让历史成为多重现实的一个层面。鉴于亚洲许多城市由于人口的压力而几乎彻底的放弃了历史,该理论开始考虑历史所代表的“可识别性”究竟有什么真正的价值,是否进一步的现代化必将使得普遍性成为城市的惟一特性,而对历史的眷恋是否阻挠了历史的发展等问题。4. 可持续发展的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城市( sustainable city) 是指人口和商业都不断努力在邻里和区域水平上改善其人工和文化环境,而且各项工作要遵循全球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城市。可以看出,可持续发展的城市是可持续发展世界观在城市区域水平上的具体应用。四、现实意义中国城市的传统形态自50 年代以来就遭到系统性的破坏: 老城结构的解体,城墙的拆除,重要道路的拓宽,大量的现代建筑在老城中出现以及城市广场的设置等。而随着城市化的加剧,中国城市正面临另一次考验,在这一过程中,影响着中国城市规划及城市设计的主流思想显然来自于重视技术忽略人文,反映当年物质化社会的西方工业化城市规划理念。可以说我们的城市正在慢慢的“失忆”,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是在重蹈严重破坏城市文脉的欧洲工业化时代的覆辙。正如Aprodicio A. Laquian 所说:21 世纪城市最重要的挑战是如何防止技术对个人产生反人性化的影响。“城市的空气使人自由”(亚力士多德) ,愿人类固有的精神和城市中的人文因素指引我们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