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商务正在推动着这个世界的商业形态走向跨界的“大一统”:以苏宁、国美为代表的家电连锁零售巨头,要么不惜血本实现“上线”,要么与电商巨头“联盟”借力,在拼命跟上时代的脚步;以顺丰、申通为代表的物流霸主也不甘只做一个被时不时“要挟”的对象,开始向“网络超市”进军,发起了对电商的“逆袭”;而已经走在潮流浪尖之上的电商大佬们,则大多已经拥有了自己的物流和仓储,正在谋求更大更正规的“规模”与“体系”,大有将B2C做到极致、让C2C自生自灭的趋势。 这三个领域的大企业们,最近在聚光灯下你方唱罢我登场,虽不会明着承认叫板,但无疑在暗中较劲。5月的电商混战,各家气势逼人血溅无形,即便是“占了便宜”的消费者,在签完快递单之后,都不免倒吸一小口凉气,有一种不真实的感觉——他们一边为这样的充分竞争带来便利而窃喜,又为这种“明天不过了”的放纵式营销的未来而担忧。苦不堪言的是商品的生产商、出版社,他们就这样被渠道商们“绑架”上了战场,提供着武器弹药,却看不到自己利润有多大的提升。 在这场有些疯狂的“消费嘉年华”中,亚马逊却选择了衣锦夜行,这家在中国消费者头脑里总是等同于“卓越”的“图书网站”,通过近8年不声不响的硬件与软件规划建设,如同一艘上浮的潜艇,在完成了“去卓越化”之后,在电商热闹的战场上悄悄伸出了它的潜望镜。 或许很多人都会对这个真正的“亚马逊”感到些许陌生,我们习惯了京东的强势,习惯了“天猫”品牌战略,习惯了凡客的铺天盖地。习惯了价格战制造出来的“批量需求”之后,我们开始慢慢忽略了真实的需要。当淘宝创业时的企业价值观正在被急速增长的“人头”稀释,当消费者在京东上发现买不到个性化的产品,当“用户体验”仅仅限于“准时送货”而非买家与卖家的交流,当买卖的流程似乎无可挑剔、但仅仅感觉就像从贩售机塞进硬币然后拿出饮料一样的时候,你是否怀念曾经的“亲”? “不温不火”的亚马逊,似乎更像一个老派的电商,准备将那些“曾经的美好”尽收囊中——没有“苛捐杂税”的门槛,却可以为怀着小小创业梦的卖家们,搭建一条走出国境的商业通道。我们明白资本对于商业的决定性力量,但也从不怀疑人性化会为商业带来奇迹,因为“人性化”的背后,是踏踏实实的工作、科学的流程与对细节的魔鬼式追求。 尽管现在“慢吞吞”的亚马逊还不能让很多人有什么危机感,但它很可能就会像1992年欧洲杯的丹麦队一样,“最后一个来到了宴会,最后却带走所有的蛋糕”。
![衣锦夜行的燕公子 有人享受风光无限,有人偏爱衣锦夜行](http://img.413yy.cn/images/a/06020206/020610443716204735.jpe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