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前,朋友金霓创MO&CO服装品牌,凭着个人感觉,初战告捷,新创品牌第一季度全部热销,接着渠道商,合作伙伴们提出很多的建议,既然是商业,广泛的市场意见当然是要考虑的,可在各种意见的“指导”下,金霓反而找不到了感觉,持续亏损两年。金霓想,既然情况已经坏到不可能再坏,索性就跟着自己的感觉走好啦,凭着对设计的理解与对时尚的直觉,反而获得了MO&CO的新生。高端百货里,走进MO&CO的一定是自信、独立、知性、低调但骨子里深信自己独一无二的女性。 这样的成功不是撞大运,同样的意外也发生在业内。 也是四年前,崔晓红只身到上海创建玛丽黛佳品牌。机电专业毕业的她前十年在佛山照明做灯具的技术管理,过着朝九晚五的生活,完全不懂化妆品。于是她将自已放在消费者的角度去思考,在自己擅长并喜欢的部分,如饥似渴地沉入对色彩、对时尚、对设计的研究,第一年跨界艺术展给业界一个惊叹号,第二年跨界艺术展引起小小的轰动,有人开始疑问:“不懂渠道,怎么做品牌?”第三年跨界艺术展从消费者切入,彻底征服了行业,崔晓红让大家看到了一个独一无二的玛丽黛佳。 为什么这样的路径也能成功?有人盛赞她们先知先觉,有人说她们有钱有背景,有人说她们运气好,而我认为她们无非是自恋地做了最好的自己。 所有的成功一定与时代关联,必须具备对“人”最敏锐的嗅觉,一切源于人的改变。 三十多年改革开放,人的观念发生着深刻变化——七零后在集体主义的童年中成长,在自我觉醒中成熟,八零后挣脱了传统,在我的地盘我作主中追求社会认同,而生于互联网与消费时代的九零后用富于个性与创造力的表现引起着社会对人的关注,人性的多元促进着需求的多元化,丰富多彩的商品时代将成为必然。 走在东京繁华的街道,不管大型百货,还是专业的松本清药妆店,哪怕是一家小小的文具店,琳琅满目是最恰当的形容,商品极度丰富,消费者流连忘返,总能找到似乎是专为自己设计的独特产品,消费者对与众不同商品的需求映射出消费者自我意识的觉醒。
![做最好的自己经典语录 做最好的自己](http://img.413yy.cn/images/a/06020206/020610442037081908.jpeg)
中国走过满足温饱的时代,自恋的消费者渐渐成为一种潮流,穿着打扮是我们体现与众不同最直观的方式,小众时代正在走来,成功品牌背后一定有一位更自恋的创建者,金霓与崔晓红便是这样的创建者,相信自己,并做最好的自己,她们将对人生、对美的理解倾注于品牌,品牌只是载体,吸引的是有着相同志趣的同类。她们暗合了正在悄然变化的消费者,与众不同反而成就了她们的品牌。 犹太法典里有一则故事。 临终前阿基巴向拉比诉苦,说自己的一生是失败的。说到自己一生都无法做到像摩西一样时,开始绝望地哭起来,说上帝将会责罚他。拉比听了以后在他耳边轻轻地说:“上帝不会把摩西当成标准来评价你。上帝只会看你是不是做好了你自己。” 这是上帝给人类的启示,上帝造人赋予了每个人独一无二的特质,做好自己,做最好的自己才是上帝评判的标准。 失去个性的中国在经济发展后也发生着微妙的变化。人们对自我的认识,对人性的理解,对中国文化的重新解读将悄然改变这个时代,两千多年前,孔子《大学》开篇便指出生命成长的秩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不管成功与否,修身乃一切的根本,每个人都要相信与身俱来的天赋与秉性,认识自我,做好自己,做最好的自己才是生命追求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