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宁引来新机遇 日本新能源引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中国新能源企业抢滩日本市场 为了抓住日本震后新能源市场崛起的机遇,中国新能源企业纷纷抢滩日本市场。目前主要有几种模式: 1、圈地运动 很少有人会想到,日本郊外那些无人问津的荒地会如此炙手可热——成为各大新能源企业竞相争夺的“宝地”。 目前,日本郊外一些光照条件更好、比邻高压输电线路的地块,地价已上涨了10倍。 早在2011年日本大地震第二天,北京天华阳光集团董事长苏维利就看到了日本震后电力短缺催生的巨大新能源发电市场。作为一家中国的新能源项目开发商,苏维利断定这个岛国可用于建设太阳能发电厂的土地资源势必紧缺,并积极的展开了自己在日本的“圈地运动”。 经过近一年运作,苏维利最终以每年500万日元(约40万元人民币)的价格拿到了一块位于日本西部熊本县的25000平方米土地的租赁合同,7个月后,这里将建起一座2兆瓦的太阳能发电厂,苏维利将坐拥高达20%以上的收益率。 从熊本县往东九百多公里之外的本州岛三重县,另一家中国企业——阿特斯太阳能也宣布今年夏天将在这里建设一座2兆瓦太阳能发电厂。为了抓住震后日本新能源市场崛起的机遇,过去一年阿特斯全球40%的市场投入都用在了日本。 2、直接入股本地企业 实力雄厚者如富士康,选择了直接入股本地企业——2012年3月富士康宣布以669亿日元(8.36亿美元)购买夏普9.88%的股份,成为夏普公司的最大股东;打投资牌者如天华阳光——避开了日本民众反感的产品销售,转而以投资者身份进入以获得认可; 3、披上洋服 另一家中国新能源企业阿特斯太阳能为了淡化中国色彩,转而宣传自己是一家在美国上市的加拿大公司。为了得到日本民众更好的认可,阿特斯不仅赞助日本当地的棒球队,为灾后的庇护所提供免费的棒球赛观看,还免费到社区维修受地震破坏的屋顶太阳能系统。 剩下的大量中国企业,则仍是简单的产品销售。尤其是那些仍在苦苦等待认证“门票”的后知后觉企业,未来则可能成为日本企业的代工厂。 目前中国太阳能产品价格普遍比日本产品便宜30%。相对于国际同行,中国企业的低成本仍在竞争中具有较大优势。 如今,日本企业的内部阵营也开始分化,一部分要求高利润的企业也开始放松对品质的追求,转而采购低价的中国产品。 看到这一机会的不仅只有中国人。美国公司SunEdison号称要在日本共建设1吉瓦(1000兆瓦)太阳能发电厂,并称已经开始和福冈县进行谈判。 短短一年内,京瓷、夏普这些早已涉足新能源的日本企业以及软银集团(主营IT和电信)等新进入者,均对新能源表现出前所未有的兴趣。 更夸张的是,日本的便利店如7-11和罗森,手机经销商如TAKAHATA,物流公司如佐川急便,建筑公司如飞岛建设等大量当地其他行业的巨头都宣布了其太阳能电厂的建设计划。 中国企业排队等待进入日本的“门票” 据日本太阳能发电协会的统计,2011年日本从海外进口的太阳能电池增至2010年的2倍,进口产品所占的比例首次突破了20%大关,这一数字在2010年为13%。2008年之前,日本太阳能市场则几乎没有外国产品。 但中国企业要想获得一张进入日本的“门票”,还需要等待8个月以上。由于所有进入日本市场的太阳能产品都需要JET和J-PEC两项质量认证,从福岛核危机开始,申请该认证的中国企业就排起了长队,业内估计达到50家以上。目前只有尚德电力、英利等少数几家企业获得了认证。 中国企业向日本学习什么 1、日本财团模式 资源短缺的日本多年来一直积极开发太阳能、风能、核能等可再生能源,利用生物发电、垃圾发电、地热发电以及制作燃料电池,特别是对太阳能的开发利用寄予厚望。经过多年发展,太阳能在日本已逐渐普及,很多家庭都购买了太阳能发电装置。 日本的新能源战略正在形成诸多相关产业。仅在太阳能发电产业领域内,就有硅片、太阳能电池制造、光玻璃原材料、变流器以及架台等周边产业,此外还有住宅厂家、电器设施店等等。每一个产业一方面从中受益;另一方面又都是整个日本新能源战略的细节支点。 日本的战略选择是潜藏在暗处,并从“细节”上来控制世界。类似三井物产的这类综合商社是日本产业资本、商业资本、金融资本的纽带,是民间与政府对接的桥梁,为日本的产业结构调整做出了巨大贡献,被认为是“产业组织者”。 日本的综合商社实际上是产业商业和金融的一个结合体。日本之所以能够有独立完整的产业体系,能有持续的竞争力、产业升级能力,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有这样的商社。 日本政府最近提出,今后将把太阳能发电相关成本削减到三分之一,再下一步将削减到六分之一。对于成本控制问题,本间充表示:“三洋已经于去年开始推进生产革新活动,从材料的分析到制造工序的革新,成本已经削减了百分之十几。而且我们还引进了新一代HIT太阳能以提高效率,同时正在设法利用最新的生产设备进一步控制成本。”三洋能有这样的成绩,靠的就是日本财团对它的梳理。 2、全产业链竞争 从日本财团的角度来看,各个日本光伏企业实际上是日本整条太阳能产业链的一部分,因为日本的整个产业链是一套独立自主的产业体系,它不像中国企业基本上还是属于组装型,也就是说我们只是全球产业链分工的一个下端,而日本要求的是全产业链竞争。 举个例子,三井物产自90年代后期便开始着手致力于太阳能发电的相关事业,把迄今为止公司内各部门从事的太阳能发电相关事业集中在一起,成立了推动电力事业发展的基础设施项目本部,重组组织机构,加强与其它相关部门之间的横向协作,以期开展能够发挥公司整体综合实力的事业。2008年6月又成立了太阳能产业事业部。他们的强势在于,为了解决太阳能发电的有关问题,积累了从产业上游至下游广泛开展事业活动的经验。具体而言,在产业链上游开展多晶硅相关事业,销售太阳能电池模块用的材料;在中游销售太阳能电池模块和系统设备、以及策划销售燃料电池的零部件、设备、系统并且研究产品的用途;在下游开展IPP(独立发电事业)项目、提供发电项目专门系统、开发有关新能源的解决方案等,囊括整个价值链的事业活动。
中国近年来光伏产业发展迅猛,已有10家光伏企业在海外上市;每天还有数以亿计的民间资本奔突欲入。但另一边,高昂的硅原料成本早已是业内公开的秘密——“两头在外”的格局也给光伏厂家戴上了无形的箍套;而前段时间多家中国光伏企业IPO“破发”的尴尬,更彰显了这一行业残酷的一面。 光伏界一向有“拥硅者为王”的说法。随着近年来光伏行业的爆炸式增长,上游硅料的紧缺更推高了中下游企业的原材料成本,令后者利润受到严重挤压。 光伏太阳能最主要的原料是多晶硅,日本多晶硅产量位居世界第三,三菱电机拥有业界最高效率的多晶硅太阳能电池。而中国光伏太阳能产业的核心装备、零部件几乎都是从日本进口,这直接导致国内太阳能成本的上涨。 同时随着大量资本向上游领域渗透,有关光伏企业更适合一体化还是专业化发展的争论,也逐渐成为一个新的引人注目的话题。所谓一体化,是指打通光伏行业的上下游产业链,即一家光伏企业既做上游也做下游,实现一体化发展;所谓专业化,则是指仅仅从事产业链中某一段的生产。 显然我们可以轻易看到一体化模式更有竞争力,也更有生存空间。若只做产业链的一段,抗风险能力就很差;而一旦上下游产业链打通,对企业来说就具有更强的抗风险能力。中国制造业一直处于产业链的末端,虽被称为制造业大国,却没有形成自己的产业与核心技术。中国现行的经济形态更注重概念性而忽略了可持续性,企业应该从各自为阵的竞争方式转而联手打造全产业链模式的竞争方式。 由于国内众多太阳能光伏企业的无序竞争,很多商机、价值都被内部消耗掉了。与此同时,日本近年来节能技术使能源利用效率大幅提高,新能源开发利用出现扭亏为盈的倍增趋势,使日本经济抗风险能力大大增强,大幅降低了对传统能源的依赖,日本已经在不知不觉中晋身新能源大国的行列了。 中国目前尽管已经成为新能源生产大国,但核心技术并不掌握在自己手里,如果不能进行技术革新,规模再大也是为他人做嫁衣。
更多阅读
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专题 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分析
(2013-08-03 15:14:36) 转载▼分类: 新能源新材料日期:2013年07月04日 资料来源:国信证券电动汽车产业链包括上游的锂离子电池、电机及控制系统、汽车整车控制系统以及配套的充换电站及服务等。这其中锂离子电池产业链长,是新能源
比亚迪LOGO -- 拥有IT,汽车和新能源三大产业群的高新技术民营 中国三大民营体检机构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LOGO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由王传福创立于1995年,2002年7月31日在香港主板发行上市(股票代码:1211.HK),是一家拥有IT,汽车和新能源三大产业群的高新技术民营企业。目前,比亚迪在全国范围内,已在广东、北
sketch双剑合璧 pdf 双剑合璧 蓄势而为——新能源+汽车产业振兴发展
汽车产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和城镇化进程加速推进,今后较长一段时期汽车需求量仍将保持增长势头,由此带来的能源紧张和环境污染问题将更加突出。
新能源汽车的政策支持 新能源汽车提速有赖政策支持
来自中汽协会不完全统计显示,2013年第一季度,中国共生产新能源汽车2991辆,其中纯电动汽车2691辆,纯电动汽车产销量同比增长近六成。据权威机构预计,到2030年世界将全面进入新能源汽车发展阶段。 在我国汽车产业结构调整的关
李云飞:页岩气不是对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威胁
12月3日,财政部、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展改革委等4部委决定组织开展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试点验收工作。目前验收工作仍在进行当中,不过从现有的数据来看,截至今年7月,25个试点城市仅有4个城市完成度(投放1000辆新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