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这么努力,是为了成为一个普通人 王小镭 我们这么努力,也不过是为了成为一个普通人。这句话,我倒不是什么悲观的心理,只是说我们对幸福的理解不同。 读幼儿园时,大家的理想各种各样:有的要成为科学家,有的要当医生,有的要当老师,我那时就想成为一个商人。 读小学时,那时要是每天都有一个冰棍吃,那就是一种幸福。 读中学时,我就想走出家乡到外面的世界看一看,看看大上海,看看日新月异的深圳,不过那时我连成都都没有去过。 读大学时,我终于走出了家乡,可以走遍自己想去的地方:南昌、福州、南京、苏州、上海等都留下了我的足迹。 工作了,走过了第一步的青涩,积累人生的宝贵经验,渐渐的我们得到了些物质。现在我发现,想要的太多了,为什么不能停一停去找自己的幸福呢? 很多现实的问题的接踵而来,原来我们才发现简单才是最幸福的。 我没有皇城下的家(虽然老爸退伍后没有选择留在北京),也没有留过洋的爸妈(那时我爸还算高知识分子)。我只能咬牙拼命学习,在千军万马中挤破头,换来一个国内普通的大学。而我还要拼命努力,才能换来一个不普通的人生。 在上海,复旦附中今年参加高考的不足100人,因还有400人不是保送就是出国;在北京,人大附中一直流传着一句话,平时不努力,长大上隔壁。选择大于努力还是有些道理的。我爸开玩笑说,你要是在北京读书你一定在北航读书。 在人家毕业是欧洲、美洲还是大洋洲的纠结面前,这一切都显得那样单薄无力。因为我们还得考自己,其实没有那么可怕,笑到最后,才会笑得更甜。 之前我的一个红三代朋友突然在QQ上告诉我他在证监会、银监会跟国开行之间不知道如何取舍。差距?其实我只想要快点追赶而已。 在我逛街数星星轧马路的时候,一个过去很好的朋友考正在为考验忙得不亦乐乎,于是有时见面我们都谈谈理想。 我们这群人,接受了高等教育。我们走在人走的那条路上,却一直想着和这条路上的绝大多数人不一样,所以经常走着走着,我们越来越累。 我们经过那么多的努力,也不过就是为了成为别人眼中的普通人,也许还会是自己过去最讨厌的那种普通人。

于是我们拼命赚钱还房贷,拼命选择幸福,反而现在还是一个人。看了一部泰坦尼克号,我们感动得泪流满面,其实有个爱的人陪我们,我也愿意为她死。 前几天有人问我,你觉得你最大的优点是什么?事实上这个问题面试的时候也是经常被问到的。我真正的优点又是什么呢?勤奋、踏实、爱心、有点富,哈哈,有些准确吧。 想想周围人,努力挣扎,拼命耀眼,衣冠楚楚,有时也会挤地铁挤公交。买了房子,赶紧娶媳妇,生孩子,这年头,你不快点就落后了。 然后,我们就这样成为了一个普通人。 还是那句话,事业诚可贵,爱情价更高。 有爱就有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