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领域对民资的开放,在给民营企业带来利好的同时,也给民营企业带来新的挑战。 随着各部委落实“新36条”的细则相继出台,民资在许多领域的进入障碍已从政策上破除。面对已经敞开的大门,民资是否做好进入的准备。 “事实上,对民资来说,今后面临的挑战更大。”在西安交大经济与金融学院副院长孙早看来,很多领域对技术、管理等方面的要求更高,“大门开启了,民资能否进去这个门,是对民资自身的一个挑战。” 民营企业的两个转型 在外界看来,尽管各部委出台的细则或仍有商榷之处,“但毫无疑问的是,民营企业的发展环境更为宽松了。”陕西荷丰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倪维滨说。

在他看来,最显著的一点是,“民资今后市场更大了,可以投资的领域更多。同时,金融行业对民资开放,民资进入银行业,不但拓宽了民资的投资渠道,也拓宽了民营企业的融资渠道。” 孙早认为,在经济下行的大背景下,这些细则的出台非常及时。 一些学者则表示,更多领域对民资的开放,在给民营企业带来利好的同时,也给民营企业带来新的挑战。 “首先,你是否具备进入这些领域的实力,其次,进入之后,你能否很好地生存下去?”陕西省社科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张宝通说。 “在我看来,民营企业首先要进行两个方面的转型。”孙早说。 “首先是战略的转型。”孙早说,对于民营企业来说,随着更多领域的开放,今后面临的将会是一个更开放的市场,一个更大的市场,“民营企业在企业的发展战略上要有一个根本的转变,要顺应这个潮流,对变化后的市场要有清晰的认识。新的形势,势必对企业家的素质,对企业组织结构等要求会进一步提高。” “第二个转型是技术转型。”孙早说,同国有企业相比,民营企业在技术方面处于劣势,“现在开放的领域更多,在这些领域里,你要同国有企业竞争,你的竞争优势在哪里?” “政府把门打开了,不可能再扶住你进门,这个门必须要你自己去进。”张宝通说。 他认为,对于政府来说,重要的是营造公平的竞争环境,对于民营企业来说,必须要尽快提升自己的实力,进门后能不能生存下去,还是要靠实力说话。 倪维滨对此观点深表赞同,在他看来,民营企业的优势是机制灵活,而在人才、技术、资金等方面都存在劣势,“这就要求民营企业必须要练好内功,尤其是在技术和人才方面。” 他此次对于水泥厂技改技术的引进就是基于这种思考,“德国的水泥厂技改技术在全世界都是领先的。”他说,他进入这个领域,一是基于目前国家对民营经济的支持,二是这项技术本身。 陕西钵袈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吴军杰同样有此看法,而这也是这几年他始终坚持做下去的一个因素,“我经过长时间的调研,对我们研发的技术是有信心的。” 政府还需再做功课 在单元庄看来,民资由于先天的因素,在很多方面的发展还很不成熟,“尤其是在具体投资选择上,这就要政府在这一方面仍需做一些努力。” “很多民营企业家在投资方向的选择上并无经验,由于很多领域过去对民资是封闭的,民资在这些领域没有实际的操作经历。”单元庄说。 “需要帮助民资克服可能面临的不适应症。”单元庄说,一些领域过去一直在半封闭状态下自我运行,业已形成了固化的思路,这种思路往往距行政化近而距市场化远,从而令进来的民间资本无所适从。 “因此,调整妨碍民间资本的原有机制,尽可能创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是政府和立法部门的应尽之责。”单元庄称。 西安交通大学经济与金融学教授冯涛表示,必须把现有的各项鼓励民间资本的政策具体化、细化,要细化到部门,细化到可执行环节,政策可操作可落实这一点非常重要。 “政策不是一成不变的,细则也不是‘包治百病’,很多问题在制定细则的时候未必能够想得到,在实际落实过程中,很多问题都是不可知的,对于政府来说,必须要认识到,政策要适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张宝通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