券商资管半年度业绩榜单出炉,各大券商业绩表现分化严重,上半年收益率垫底的产品为东莞证券旗下东莞旗峰2号,半年亏损13.61%,与半年度收益冠军浙商金惠1号16.77%的收益率成绩相比,收益差距高达30个百分点。 与此同时,由于股票市场不振,券商集合理财产品市场上半年扩容步调放缓。 统计显示,截至6月底,今年上半年共有48只券商资管产品发行推广,合计发行份额204.58亿,环比缩水16.87%,同比缩水48.6%,并成为三年半以来新发产品份额最少的一个统计周期。 浙商重回榜首 截止到6月底,券商资管业务的总规模合计1454.15亿元。从业绩表现来看,今年上半年券商资管产品整体平均收益率为3.18%,跑赢同期上证指数2个百分点,共有184只产品实现正收益。 债券型产品今年上半年表现最好,平均涨幅达到4.95%;偏股型产品中股票类表现最好,平均收益率为1.99%;混合型产品相对表现不佳,平均收益率为1.38%。FOF类产品平均收益率为1.99%。 同花顺数据统计显示,剔除上半年新发的48只券商理财产品,浙商证券发行的浙商金惠1号凭借16.77%的涨幅成为同类207只券商集合资管产品中的“半程”冠军。而浙商证券另一款产品金惠引航以15.86%的涨幅列第二位。两只产品均为平衡混合型产品。 而事实上,浙商证券的业绩表现极为波动。 2010年浙商资管旗下有5只集合计划产品,总规模47亿元,在市场整体表现不强的情况下,看准了结构性的行情投资机会,精选个股,如时代新材、亚厦股份、金种子酒等品种都带来了超额收益。因此旗下所管理的汇金1号集合理财产品在“基金的基金(FOF)”类型中排名第一,金惠1号在所有券商集合计划中排名第一。
![券商资管半年考:浙商风格激进摘冠](http://img.413yy.cn/images/a/06020206/020610432581220208.jpeg)
好景不长,在接下来的2011年一季度,明星产品金惠1号一季度排名就垫了底,让人大跌眼镜。 2011年资管业绩上半年表现中,浙商金惠2号又以惨跌23.25%的成绩垫底。去年下半年 ,浙商资管“打新”热情陡然升温。在8月起头的7个交易日中,“激情介入”14只新股中的12只申购,可谓逢新必打。 尽管如此,截至2011年底,今年的半程冠军“金惠1号”在当时的275只产品中仍位列第162名。此外浙商系产品全线溃败,排名尽在半数之后。与2010年资管业务1.7亿元的收入相比,2011年浙商可谓成绩惨淡,收入仅有5755万元。 从今年一季度“半程”冠军浙商金惠1号的资产管理报告上来看,截至报告期末,其股票仓位为45.60% ,头号重仓股金螳螂今年二季度累计上涨46%。而根据浙商证券旗下资管产品一季度资产管理报告,金种子酒、棕榈园林、东方园林、亚厦股份同时被两只或两只以上产品重仓。彪悍的业绩表现正是其激进的操作风格所致。 长跑能手初现 值得注意的是,去年的“半程冠军”兴业资管今年虽然与冠军失之交臂,但是几只产品自发行以来表现持续稳健,上半年21款收益率在9%以上的产品中,兴业证券旗下产品占有5席。 玉麒麟2号在312只券商理财产品中以14.58%的收益率排名券商集合理财产品第四位,该产品在今年一季度曾位居收益率榜首。除了玉麒麟2号,其余所有6只集合产品全部位列行业前10的领先位置。 而此前一季度兴业资管玉麒麟2号、玉麒麟1号、金麒麟消费升级则囊括了所有券商集合理财计划收益率的前3位。 和浙商的投资风格恰恰相反,没有哪个券商比兴业更青睐白马股的投资价值,兴业的股票池中永恒地躺着格力、茅台、招商银行这样的大白马。 “我们的操作风格比较强调价值投资,个股价值研究和市场流动性研究是两大主要决策依据。”玉麒麟2号投资主办杨定光告诉时代周报记者,“短期排名的变化是由市场风格的切换所致,券商、医药、地产等板块阶段性表现强势,我们始终坚持价值投资理念,重仓贵州茅台、格力电器等大消费概念股,投资业绩仍然较为稳健。估值偏低的垃圾股和估值偏高一些的蓝筹股,我可能还是会选择后者。” 熊市行情大浪淘沙,行业洗牌在所难免,上半年业绩出炉,除却投研能力良莠不齐的中小券商,资管行业的几家老牌券商亦有产品表现差强人意。 其中,国泰君安QDII产品君富香江因香港市场疲软以亏损11.51%的业绩排在上半年收益率排行榜倒数第二。同样的,倒数前十中,东方资管旗下的东方红6号、东方红先锋7号、东方红先锋1号分别位列倒数第四、第五、第六名。 同花顺数据统计显示,今年上半年,约有80只券商集合理财产品的投资主办发生变更,约占全部券商集合理财产品的1/4,包括国泰君安等券商旗下的集合理财产品,均有投资经理变动。 据一内部人士透露,东方资管内部人员近年来流动性也比较大,“但是相对来讲,券商资管的内部文化和基金还是存在很大差别,券商的投资主办大多是内部培养从研究员做起一路提拔上来,所以在团队的稳定性方面表现尤为明显,如果要离职,也很少是跳槽,一般都是自己出去做私募了。”该人士告诉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