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乐是通过人声塑造音乐形象、表现情感,并通过对音乐家创作的成果进行实践、表演来塑造音乐形象的艺术形式。这就要求一个好的歌者除了具有高超的发声技巧外,还得需要一定的综合表演能力。因为声乐艺术作为一门视听觉艺术,他通过表演者的表演和歌唱这一综合表象传递给观众,用声乐表演艺术的外部和内部的感官视觉来表现,可见表演在歌唱中的地位不言而喻。歌唱表演所表现人类感情的艺术,是其艺术的创作原则,而要做到声情并茂则需歌者将自己的感情注于歌唱之中,用以情带声的演唱达到以声传情,声情并茂的目的。1.声乐表演者的心理问题?
初次登台的声乐表演者,往往会很紧张,出现心跳加速、手脚紧张等问题,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歌唱心理问题,是由于过于紧张而引起的生理现象,有过歌唱表演经历的人都知道,很少人能够做到心情平静信心十足地登上舞台。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和障碍,为了实现自己的目标,就必须克服困难。然而困难的出现和克服,往往会引起人们内心的不安和紧张,严重时就会给人带来恐惧,形成焦虑。人们的一切行为,都是在自身心理活动的支配下进行的,任何心理活动都有发生、发展和完成的过程。表演者的紧张现象在发生阶段表现为:候场前的心跳加速、呼吸急促等,发展阶段表现为:歌唱时手脚发抖、全身冷汗、忘词跑调、高音唱破等;完成阶段表现为:唱完后大脑空白、失去信心、形成恐惧等。这种心理活动,一旦变成心理障碍,就会使歌唱者对自己失去信心,失去歌唱欲望和表演热情。 2.声乐表演者对表演技能的理解与调控 声乐作为一门表演艺术,是演唱者内心情感的认识、理解和表达,并通过歌曲为载体进行表达、演绎和信息的输出。通过表达、演绎和信息的输出,使歌唱者取得一定程度的精神满足,用以缓解心理压力,恢复心理平衡。要想使演唱过程都能达到歌唱者的预期效果,除了生理因素的制约之外,心理调控对歌唱者的演唱状态同样起着关键性作用。歌唱技巧的掌握,依赖于歌唱者通过感觉和抽象的理解去控制发声机能。因为在声乐学习中,人们利用听觉视觉感悟,调节自身有关机能的活动。? 表演技能的“调控”心理应该多加强舞台的实践活动,尽可能体会舞台感觉和驾驭自己的能力。歌唱者通常在上台前,需稳定自己的情绪,要心平气静的体会自己在练声、练唱时的感觉,并在心里默唱一下将要演唱的歌曲,这种放松不仅有利于表演,更有利于发音器官和生理机能的协调,也能最大限度的避免因心理紧张、僵化、呆滞而造成破坏声音自然流畅的现象。歌唱者在舞台上演唱时,要把注意力和兴趣投放到表演的过程中去,“忘我”的演唱,不要把听众当成前来挑毛病的检查者,否则只会增加自己的心理负担;歌唱时应该把听众当成朋友,用歌声向他们真心倾诉情感、传达艺术,这样的心情就会放松,演唱就能处于可调控状态;这样歌唱者在舞台上才会落落大方,台风自然,上下台的姿态以及演唱中遇较长的间奏时,能神情自若,表情感觉都能与乐曲内容融为一体,进而淋漓尽致地发挥自身的演唱技能,轻松自如地表达歌曲的情感,取得预期的演唱效果。?3.表演----歌曲艺术的二度创作 歌唱艺术通常分为两个创作过程,词曲创作是歌唱作品的第一创作过程,演唱者对作品的艺术表演是歌唱艺术的“二度创作”过程。演唱者通过对作品意境的深刻体会,对作品含意的深入挖掘,全面掌握歌曲的风格、准确把握情感的基调后进行二度创作,这样才能能生动地表达声乐作品的思想感情,可使声乐作品的魅力得以充分的展现,感人至深。 歌唱艺术的二度创作过程,也是歌唱者情感的投入过程。歌唱者情感投入地进行歌唱,就能让歌唱者“身临其境、声情并茂、以情带声”,以此来表达写作者的心境,人物是组成艺术形象的主体核心,叙事性文艺作品,大多是通过对人物和人物的活动及其相互关系的描写来刻画人物。以此来塑造人物性格、形象和揭示生活意义、展现美好生活。常言说:“演员应当演什么象什么,应该惟妙惟肖地刻画人物”。我国有许多杰出的表演艺术家,在半个多世纪的舞台实践中,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继承传统、勇于创新,将我国戏曲艺术的精华集于一身,创作了众多优美而令人难忘的艺术形象。 在声乐作品表演艺术中,很多著名演唱家,运用自身的音色、音质、乐感等特点,深刻体会声乐作品的意境、认真塑造作品人物的形象,进行二度创作后登台演出,最终成就伟大歌唱家的先例甚多。中国著名女歌唱家王秀芬的演唱气息贯通、音色纯净、气质典雅、风格浓郁,她不但能演唱幅度大、力度强的中外歌剧作品,也善于演唱优美抒情的中国民歌。深受广大声乐爱好者的喜欢;胡雁的演唱,探索美声唱法与中国戏曲音乐的演唱方法形结合,她的嗓音圆润明亮,表演细腻质朴,在演唱和表演形式上形成了美声、通俗融为一体的独特风格,使音色更具有变化性,演唱方法上更具科学性和艺术性,更加民族化、大众化和个性化;迪里拜尔擅长蒙古族长调民歌的演唱方法,她的音域宽广,既善于蒙古族调民歌的演唱,又能演唱艺术歌曲,西洋歌剧的咏叹调。经过长期探索,使蒙古族长调唱法与美声唱法相结合,中西合璧、融为一体,在民族声乐领域内独树一帜,走出一条成功的道路。被人们称为“草原上的夜莺”。 4.表演在声乐演唱中的作用可以促进艺术想象的完成艺术创造需要艺术想象力,它是一种必不可少的心理功能,它始终和形象思维、情感情绪等心理过程互相联系,互相渗透和互相作用。在声乐演唱中,表演可以促进并完善艺术想象的完成。演唱者对声乐作品内在形象思维的想象必须通过表演来实现。表演诱发想象力,想象力推动表演,二者是相辅相成,互相作用缺一不可。表演者通过丰富的艺术想象力,依据作品提供的材料结合自己对生活的积累进行表演和切合实际的想象。让自己生活在想象的环境中,在这种状态中表演者通过自己真实的体验获得真实情感,并把作品完美的表现出来,可以促进表演的情真意切。好的歌唱不仅要有好的技巧,更重要的是怎样把作者要表现的内容展现出来,做到声情并茂地演唱。歌曲写得好,还要演唱者表演得好、完成得好,情感表达得到位。只有当歌唱者注重了歌曲感情的表现,对作品在理解中表演,才能使听众得到艺术上的享受。对于声乐表演者来说,声音与情感的完美结合是非常重要的,而表演又进一步促进了演唱者声情并茂地演唱。对初学声乐的学生,选用一些简单有代表性的中外歌剧片段来观摩实践。边练声边表演,从而在表演的带动下,以“情”带“声”,以“声”传“情”声情并茂地演唱,会比较容易找到感觉!学习兴趣提高了,悟性提高了,也融入情感了。可以促进艺术实践中自我感觉的确立。声乐表演是在当众情况下把握自我,在众目睽睽的舞台上,演唱者大都显得紧张,假如台下气氛不如意,则更显得手足无措。在这种状态下,自然就难以获得艺术实践中良好的自我感觉,声乐表演的艺术创造将无从谈起。要想在艺术实践中确立良好的自我感觉,就要了解表演所起到的促进作用。首先歌唱演员此时要在短时间内对自己的心理状态进行调整,全身心的投入到表演上去,达到忘我的境界,紧张自然就会消失。然后再相应的带动内心的情感,以获取正常的自我感觉。在表演过程中,演唱者实际上要处于既要“有我”,又要“无我”的状态。“有我”,是表演时从自我出发去捕捉角色的形象感;“无我”,是演唱者进入规定情景时把自己化为角色,用真情实感去体现人物的喜怒哀乐。这需要演唱者在艺术实践中具有良好的自我感觉,并且要懂得运用表演来促进艺术实践中的自我感觉的确立。 结语 以上阐述了表演在声乐演唱中的重要作用,其立足点是通过对声乐演唱范畴内表演的内涵、一般机理、基本要求的论述,阐明了声乐演唱中的表演促进艺术想象的完成、促进声情并茂、促进艺术实践中自我感觉的确立等问题。其宗旨在于,要充分认识到表演在声乐演唱中的重要性。必须认识到,良好的音乐修养、扎实的演唱技法,为演唱者提供了发展艺术才华的基础,而不断探索和研究表演在声乐演唱中的重要作用,才可使声乐演唱得到不断升华。 参考文献 [1]周小燕.声乐基础[M].上海: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2]袁东艳.诌议声乐演唱风格[J].星海音乐学院报,2001 [3]范继红.论声乐作品的理解与表演[J].沈阳:辽宁教育学院学报,2002[4]杨满年.论声乐表演中的二度创作[J].中国音乐,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