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金融电子商务 互联网品牌是如何电子商务出来的?](http://img.413yy.cn/images/a/06020206/020610425969057829.jpeg)
对于传统实体经济的困惑不多说,作为从业者会感受很深,如何在实体经济以外探索互联网品牌经济,是目前大多数中小企业在急于考虑并探索的一个方式,简单的聊聊互联网品牌的打造的方式吧。 互联网渠道。实体经济有实体经济的渠道,网络经济也有网络经济的渠道,目前的网络渠道主要有以下几种相对成熟的渠道,B2B,B2C,其中B2B也分为内销和外贸渠道,内销有阿里巴巴和郭凡生的慧聪,外销有王树彤的敦煌网,以及中国制造网,B2C的外贸还包括郭去疾创办的兰亭集势,对于内销的B2C,大家熟知的就是淘宝网和天猫商城,以及京东商城,包括2012年7月5日开放的苏宁易购,这些属于平台型电子商务渠道,比较早的还包括亚马逊。除此外,就是一些专业型的半开放的平台,比如国美电器旗下的库巴网、国美商城,这是属于单行业平台电子商务渠道,还有一类是自有品牌的互联网渠道,比如凡客诚品,属于自有品牌,不对外开放的,还包括梦芭莎、兰缪内衣等,这几个不是我们要考虑的重点,对于代工企业适合,对品牌企业是有借鉴意义。最悲剧的平台应该是当当,无论是书的产品还是其他新上的当当女装,都不看好,市场运作能力差,未来不看好当当,除非早点开放平台有针对性的市场推广。对于QQ网购,是比较早的B2C网购开放平台,但是一直不温不火,如果不及时发力,以后有边缘化可能,目前已经呈现边缘化态势了。但是作为传统品牌而言,这些我们都要给予足够重视。 以上是目前的传统品牌网上渠道的主要几种方式,对于品牌商而言,主要是面向内销,对于大多数针对外贸出口电子商务平台而言,还是以代工为主,纯品牌出口较少,也并非是我们目前考虑重点,对于面向个人消费者的零售而言,比较成熟的平台主要为天猫,对于电器目前主要还是京东以及苏宁易购等老牌的电器电子商务平台,这些是传统企业进行品牌的互联网化必须要考虑的平台,那么要在短期内形成一个互联网产品品牌,要如何做到呢?这是重点。 对于推广而言,无论是天猫淘宝还是已经开放平台的京东苏宁易购,将来的盈利方式跟百度没有根本区别,那就是依靠站内搜索产品排名靠前收费,对于平台而言是主要的盈利方式,对于推广品牌而言,效果也是最直接的,因此,这种传统的付费推广在一段时间内都是首选的推广方式,至少有可能立竿见影带来流量,进而转化为消费。从淘宝给大家做个简单类比说明,淘宝平台已经是一个网购的生态王国了,而目前的淘宝钻展就相当于央视媒体,对于传统品牌做市场而言,进入央视推广是快速成功的捷径,那么钻展这个主要广告位是必须要占领的,所谓的直通车就相当于各省市的省级卫视,一般的省级卫视都是在当地有高收视率的,这块是少不了的。而聚划算这种团购和其他平台官方发起的活动,则相当于传统经济中的广交会,在短时间内积聚订单。对于苏宁易购而言,未来的生态圈也不会超过这些,对于传统企业而言,这些都是我们要利用的。因此,简单的付费的推广模式不外乎为:主界面端口占领轰炸(类似央视)+区域端口占领轰炸(类似省级卫视)+促销平台利用(类似广交会等),对于促销平台就类似官方统一的促销活动或者团购如聚划算等; 上面是已经成熟并在将来还将继续持续的推广方式,那么除此外,移动互联网这两年在呈现爆发式增长,而移动互联网也将会成为一个互联网品牌打造争夺的仅次于PC互联网的次战场,这点也是需要给予足够重视的。移动互联网的表现主要是智能手机,而智能手机的重点在于目前主要的两大系统,一个是android系统,一个是ios系统,基于这些系统下面又有一些产品应用商店,比如appstore、google play、安卓市场、应用汇、机锋、91助手等等,对于互联网品牌而言,就是要有网络的地方就要有你的品牌的存在,而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也支持能做到这点。而我们的品牌网上店铺可以通过程序来发布到这些应用市场上供网民浏览下载应用,进而实现流量的购物转化。 除以上外,还有二维码,二维码是日本发明的,是一种呈特定几何形状的黑白相间的记载信息的图形,通过光电移动设备扫描拍照可以快速进行信息反馈,在移动互联网开始快速发展后,二维码也得到了快速发展,二维码与互联网结合的这个信息传递功能,可以说就是为互联网品牌的发展而生的。 以上说的是一个互联网品牌的电子商务化打造方式,同时有一点需要提到的就是网上渠道的延伸问题,那就是所谓的分销,类似线下就是一级或者二级经销代理商的招募,既然网络已经实现了产品的电子商务化,那么作为品牌商,完全可以发展网上的分销渠道,让更多的对产品感兴趣的人来一起推广产品,进而在短时间内实现产品海量的销售达成。 总而言之,一个互联网品牌是如何实现电子商务化进而转换成消费金钱的呢?多方位的网上渠道+有步骤的广告推广+移动互联网的新应用+广铺渠道的分销,对于较有实力的品牌而言,后续还会有类似线下的事件传播。 如果不懂互联网,那么创互联网品牌的难度不会比线下低。了解互联网发展趋势,掌握供应链,就大有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