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业信贷 农村中小银行信贷风险的内部控制研究



     对于基础庞大但力量薄弱的农村中小银行而言,信贷风险更犹如洪水猛兽,如何巧借商业银行的成功经验而非照本宣科,走出符合农村和中小银行特色的内部控制之路是广大农村中小银行致力于研究的课题。本文从农村中小银行的实际经营现状入手,指出农村中小银行当前信贷风险内部控制的现状,并佐以实际分析了影响农村中小银行信贷风险内部控制的因素,提出改进农村中小银行信贷风险内部控制的建议。

  农村中小银行信贷风险内部控制的现状

  自2000年以来,在人行及银监会的推动下,农村中小银行在信贷风险内控上有了较大的进步。但我们必须认识到,在信贷风险内部控制方面仍存在着较多问题,内控制度建设还处在初始阶段,整体情况并不理想,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传统诟病尚未真正剔除

  农村中小银行普遍存在服务范围狭小、规模有限等特点,经营管理人员大多来自辖区内,其信贷风险的控制仍然以传统的“熟人文化”来实现。受这些因素的影响,部分管理层对信贷风险的内控制度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主动性不够,应对监管方面压力才被动采取措施,对于风险管理部门人为地让其游离于业务之外来保证其独立性,把风险的防控落实于信贷业务的事后。同时,各下辖机构迫于各项任务指标的压力,将完成指标作为终极目标,把主要精力投在业务发展上,对信贷风险的内部控制没有给予应有重视。从另一层面讲,农村中小银行信贷从业人员的上岗条件和资格条件普遍宽泛,准入门槛较低,信贷人员能力素质总体不高。存在人员配比不足、占比不高、学历较低、抗险能力不足等问题。此外运用现代科技技术进行风险分析、预警,需要投入较大的成本,风险管理的效率与成本的均衡点较难确定。

  内控制度建设仍不健全

 中小企业信贷 农村中小银行信贷风险的内部控制研究
  信贷风险内控制度缺乏全面性、及时性,存在一定漏洞。随着农村中小金融机构创新意识的提高、创新步伐的加快,有些制度尚无法随着客观环境的变化和业务的发展而及时完善和修正,制度建设滞后。另一方面,还反映在制度建设不健全,有些制度缺乏违规处罚措施、有些制度缺乏实际操作性,而有些制度缺乏配套的业务操作规程或办法等。从发生的信贷风险暴露来看,往往由多重原因导致,既有客观的,如企业实际经营效益不佳、宏观经济形势不良,行业、市场风险等;也有主观的,如内部管理不到位、工作未尽职、违规经营和道德风险等。由于贷款最终形成不良历经调查、审查、审批、贷后管理等诸多环节,很难制定出具体、可量化、操作性强的责任边界和风险边界。

  相互制约机制相对缺乏

  虽然目前农村中小银行已基本实现了审贷分离、“贷款三查”等制度,但在岗位设置上并不匹配,出于人员及成本等因素考虑,目前大部分还停留在客户经理兼做调查和贷后检查的阶段。以富阳农村合作银行为例,在实际信贷岗位设置中未专门设定贷后检查岗,虽然在贷款操作规程中规定贷后检查必须实行交叉进行,贷款调查责任人不得担任该贷款的主检查岗。但在实际操作中,由于信贷人员自身的工作量以及个人的责任心等原因,私下里还是往往由贷款调查人来完成贷后检查,因此,调查和贷后检查并未彻底分离。有些岗位设置是因人设岗而不是因岗定人,容易引发员工道德风险,同时还存在由同一岗位或人员完成不同的事情,操作人员即为检查或核对人员,交叉核对和内部制约均无法实现。

  风险监控深度仍然不够

  农村中小银行由于所辖的范围较小,所涉及的行业比较单一,在日常信贷风险管理中虽可预判出信贷风险的大致情况,但尚无法准确或相对精确判断风险程度、定位风险产生部位,信贷风险监控深度仍然不够。缺乏对各信贷产品、各行业贷款损失率和违约概率的监控,监控内容单一,大部分时间里,风险监控仍停留在事后对风险事件反映上。当授信一旦迁徙不良,则匆匆寻找原因,制定对策。根据摩根银行研究数据表明,暴露信贷风险前180天内采取预防措施的,平均损失率为1%~2%;提前90天的,平均损失率为3%~6%;提前30天的,平均损失率为10%~20%;在没有采取任何预防措施的,风险损失率为50%以上 。所以说,实施风险预警、强化风险监控对减少贷款损失、降低贷款风险有重要的意义。

  以银监会2009年陆续颁布实施的“三个办法一个指引”为例,银监会把推动落实贷款新规作为监管工作的重中之重,督促银行业金融机构真正实现发展方式的转变,树立“实贷实付”理念,建立全流程的精细化信贷管理模式,注重从源头上控制信贷资金被挪用的风险,为贷款资金流向实体经济提供制度保障。但在实际落实检查中,我们仍然能发现诸多问题,以富阳农村合作银行为例,现对照制度列表如下

  (见“三法一指引”主要问题汇总表)。

  影响农村中小银行信贷风险内部控制的因素

  风险管理机制和程序不完善

  很多农村中小银行没有制定一套科学的、合理的风险管理机制,设置的风险管理委员会也不能尽其所能,风险管理系统仅在某个业务部门有所表现,但是就整个行业而言,它是零散的,缺乏统一管理,无法形成相互联通的统一体系以达到风险管理的规模效应、整体效应和速度效应。

  风险识别和评估方法较落后

  随着农村中小银行的不断发展和壮大,在信贷领域建立了比较完善的风险识别制度,全面实行了贷款“三查”和信贷风险五级与十级分类制度。但与先进的商业银行相比,我们的风险识别和风险计量的手段还比较初级,尚未建立完善的信贷风险监测预警系统和内部风险评估模型,很多靠经验判断,靠手工统计,表现出突出的传统风险管理模式的特征:即比较重视定性分析,主观性较强。如在信用风险管理中注重贷款投向合规性、贷款运行安全性等分析,但量化分析手段欠缺。另外,对新客户和新业务的风险识别和评估还远不够充分,风险数据仓库也不够完备,信用风险尤其是对集团客户信用风险分析达不到内控管理的需要。

  信息系统建设和运用还滞后

  信息系统是内控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本质上是信贷风险运动的过程,以信贷信息的原始搜集、筛选、加工、传递等程序保证信息的传达。为了能达到控制信贷风险的目的,内部控制机制通过信息流来指导人员的目标和资金的流向。信息系统建设的滞后导致了数据可分析性差和效率低下等结果,这也直接影响到管理层的决策效率和结果。由于历史和体制等不可避免的原因,更由于技术的落后性,导致农村中小银行的信息系统建设远未达到商业银行的水平,但近年来我们十分重视信息技术电子化的建设,不论在信息的收集、加工、处理和传递方面还是在人员素质等方面,都进行了大量有益的探索也取得一定的进步。

  加强农村中小银行信贷风险内部控制的思路与建议

  基于对农村中小银行的内控现状的分析和影响农村中小银行信贷风险内部控制的因素的研判,本文提出对农村中小银行信贷风险内部控制的思路和建议,包括机制建立、体系建设和设置评价及激励约束机制。

  建立有效的风险管理内控机制

  1、创建有力的内部控制环境。良好的控制环境可以有效地影响员工的意识和自发行为,并作用于企业的日常管理,带来事半功倍的效果,可以说对环境的管理应优先于其他管理因素。对农村中小银行而言,首先应该建立现代化金融企业管理制度,从根本上确立法人治理结构中的权力制衡机制。其次有序调整银行组织机构:横向上,各部门、各岗位合理分工、权力制衡、责权明确,在保持相对独立的同时,又相互制约;纵向上,一方面,精简机构、压缩层级,改变以业务管理为导向的块块管理模式,尝试以全面风险管理为导向的条线管理模式;另一方面,强化内部控制,提高效率。在此基础上,逐步完善内部决策机制,健全议事规则,建立民主、科学、有效的决策流程,保证内部决策的有效性和权威性,减少决策失误发生的概率,使决策机构在内部控制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2、整理并优化内部控制制度。银行内部控制应基于其严密的内部控制制度,整理、完善和优化内控制度是银行信贷风险内部控制长效机制建设的基础。基于农村中小银行独特性,内控制度建设要因地制宜和因循导势:一要定期完善已有的各项制度文件。对不符时宜的信贷制度进行必要的清理和修订,动态建立一整套适合本单位特点、符合内外部监管要求、具有适度前瞻性和实际操作性的信贷风险内控制度体系。二要梳理业务操作流程,进行流程优化。进一步明确风险控制要求和各项岗位职责,有序制定统一业务操作和内控管理指引,明确信贷业务的操作规范、工作程序、风险因素等,使每项业务均有较好的操作说明和风险防控措施,将内控制度和理念真正转化为具体的行为准则,以指导全体信贷人员。三要建立灵活的更新机制,应在充分发挥已有相关内控制度作用的基础上,制订灵活、多变、有效的内控措施,建立有关信贷风险内控制度的动态更新机制,对新出现的问题或以前未揭示的问题起到最大的控制作用。

  完善信贷管理体系建设

  1、完善信息系统建设,强化风险预警体系。首先,建立健全信贷管理系统。健全的信贷管理系统应能够全面管理各项授信业务,实现信贷业务的无纸化和电脑系统操作,通过系统运行,可以持续监控授信业务的全流程,并能全面、准确地揭示信贷业务全貌和资产质量状况,实现对风险—收益的客观评价。如客户内部信用评级系统、经济资本管理系统等,完善对客户风险的定量分析,改变原来以定性为主的粗放型风险管理模式。其次,建立完备的客户信息管理系统。在信贷管理系统实现内部操作流程控制的前提下,全面反映、集中掌握授信客户的财务信息、资信情况、偿债能力等,基于系统分析,对客户进行自动的风险分类管理或风险提示,对涉及逃废债、黑名单、行政处罚等资信不良的企业和个人进行重点控制,直至采取禁止授信或收贷的指令。最后,建立贷后管理风险预警系统。当前,贷后管理薄弱和流于形式是农村中小银行普遍存在的问题,究其原因无非是农村中小银行手段落后、缺乏行之有效的方法或主动性欠缺等,导致预警工作无法发挥其应有的重要作用,一旦发现预警也即宣告不良资产清收工作的启动,预警工作无法起到应有的缓冲和缓释风险的作用。因此,农村中小银行急需建立一套行之有效、完善、全面的风险评价、监测和预警系统,通过自动化的电子手段对企业全面信息进行持续和不间断的监控,对超过银行设定初始参考标准企业及时启动主动预警,并将预警系统与信贷管理系统、客户信息系统实施有效对接,完善预警系统在全流程管理中的作用。

  2、完善授权授信制度,严格执行授信审贷分离要求。农村中小银行应建立、完善以单一法人客户、集团客户为对象,以金融产品、客户评价、区域特征、担保方式等多维度为参考,明确相关责任权、责约束的内部授权管理制度。加强授权管理的科学性,设立适当的管理模型,根据各分支机构的管理水平,内部控制情况和信贷资产质量,科学测评出对各分支机构的授权,减少主观印象的影响。授权的大小要与被授权者的综合素质、专业技能和岗位需要相适应,确保授权、授信适当,授权权限及授信额度不能突破。同时要加大对各分、支机构授权、授信的检查和监督制约的力度,从根本上解决对越权行事的现象惩处不力的问题。

  3、审贷职能的分离是银行内部控制制度的重要方面,是有效控制操作风险的重要手段。对农村中小银行而言,应着重明确以下三个方面:一、确保信贷各个流程的分离,实现岗位之间的制约和衔接,逐步改变以前由客户经理一人负责调查、发放、贷后、清收工作统包统揽的局面,避免信贷决策信息全部来自客户经理一人提供的现象;二、实现授信审批和授信审议制度的分离,完善审议机制。行长或经营单位负责人不担任审议机构委员,但对授信审议结果享有监督权、质询权和否决权,逐步实现相互制衡。总行、支行审议机构审议授信时应实行记名表决,条件允许的还应建立图像或声音文档予以保存,明确审议责任,便于日后对审议机制委员进行考核,落实审议责任。三、信贷各个流程要严格落实“双人四眼”原则。调查、审查和贷后检查均应由两人按照权限或流程单独进行,分别撰写业务报告或签署审核意见,防止因个人疏忽导致信贷风险的产生或扩大;义务及职责的明确也有利于培育员工的积极性和责任感。

  设置监督评价和激励约束机制

  1、决策机构不仅应为各种业务、部门、分支机构制定合适政策、目标和流程,还应确保内部各个方面都能按照这些制度与程序运作,确保能够有效监控内部控制系统各个要素的运行情况。对此,农村中小银行应建立完善的内部监督制度,设立独立的内部审计、稽核机构,确保机构工作的权威性,并赋予其直接向最高决策层报告的权利,独立实施内部审计、稽核和监督职能。审计、稽核部门应定期或不定期地对信贷风险内部控制制度、信贷业务流程的执行情况、员工尽职情况等进行检查、监督;对制度、规定、流程、政策是否有效做出评价;对存在瑕疵、运行不佳的情况提出完善和改正的建议;并对整改情况进行持续跟踪。同时应确保内部审计、稽核部门在任何情况下均能独立于银行日常业务运行,并获得及时、全面了解银行所有信息的渠道,只有在内部控制制度良好地切入到日常业务运行之中,并建立起定期检查、监督、报告、评价机制时,该内部审计、稽核制度才能切实发挥有效的作用。

  2、制定完备的业务激励和约束机制。信贷业务激励和约束机制的建立和完善应纳入信贷风险内部控制的重要范围。激励机制方面,应改变仅针对客户经理群体进行考核的简单和扭曲的现状,改变单一的官本位体系,应将全部信贷人员的工作评价、晋升、收入等与信贷业务发展业绩,尤其是与信贷资产质量挂钩。同时,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尝试探索预期收入、股权、期权等多种激励方式,按照市场化原则,提高收入透明度;约束机制方面,明确资产风险责任追究制度,建立与各部门、各岗位相对应资产风险的处罚和责任追究措施。如贷前调查人员应承担由于客户数据失真、信息披露不全或错误、评估失准的责任;信贷审查、审批人员应发现问题而未全面揭示的责任;贷后检查人员应承担贷后管理不尽职的责任;放款运营人员应对承担放款审核失误、放款不合规行为的责任;高级管理层应对重大不合规行为、授信出现损失、总体资产质量恶化承担责任。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9101032201/59624.html

更多阅读

内控案例系列系列之九:招标采购过程中的内部控制

招标采购过程中的内部控制马军生 龚增辉一、案例简介:金钱开道,各个招标环节轻松破。据媒体报道,为了获得一起标的额5500多万元幕墙工程,投标人广东金刚公司在各个环节中用金钱开道,腐蚀了招投标过程中几乎所有关节,被收买的人中有甲方

企业内部控制风险评估 企业内部控制的风险管理机制

      伴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在内部控制当中逐渐的纳入了科学的理念,就是风险管理,让企业在开展内部控制的过程中,逐渐的进行着研究的阶段。在我国,风险管理的角度成为了对企业内部管理的主要出发点,风险管理具体的给予了相应

企业内部控制风险评估 企业内部控制的风险管理机制

      伴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在内部控制当中逐渐的纳入了科学的理念,就是风险管理,让企业在开展内部控制的过程中,逐渐的进行着研究的阶段。在我国,风险管理的角度成为了对企业内部管理的主要出发点,风险管理具体的给予了相应

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评价 基于风险管理的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

     一、导论  随着全球化和信息化的到来,风险问题不断加剧:风险源不断地增加,风险的扩散性也在不断的加大,风险的不确定性增强,且风险越来越具有变异性。当代社会实质上是风险的社会,风险已经成为整个社会的重要特征和关注焦点。

声明:《中小企业信贷 农村中小银行信贷风险的内部控制研究》为网友爱定你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