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拾“东方力量”:关于发展模式的反思



    如何扭转加工贸易模式、重构中国国内价值链,成为中国实体经济转型的重要课题。同处东亚的日本,由于地缘、文化等因素相近,其模式一度引起国人兴趣。然而,随着松下、索尼、夏普曝出创纪录巨亏,一时间日本电子企业乃至日本企业模式受到广泛质疑。不过,在著名的日本经济研究专家白益民看来,质疑者只看到日本企业的“面子”,却没有真正参透其“里子”。

  曾在三井物产(中国)公司工作12年、对日本财团模式有着亲身体会的他对《董事会》表示,中国企业模式被过度美国化,当前国内实体经济困难的一大原因是企业模式的缺陷,而学习财团模式是强盛实体经济的一个可选项。

  GDP超日本是表面现象

  《董事会》:最近索尼等日本大企业曝出巨亏,不少人由此质疑日本企业乃至日本经济发展模式,你同意这样的观点么?

  白益民:索尼是个美国化的企业,而且是二战后发展起来的企业,松下也是二战后起来的,在日本不是真正有代表性的企业。真正有代表性的都是二战前的百年企业,例如财团、装备制造企业,所以不能把这些日本企业的亏损,放大看成日本企业经营模式的失败。

  日本家电企业类似组装企业,这种OEM企业日本已经过渡给韩国、中国大陆和中国台湾了。联想、长虹基本用的是全套日本东西;富士康生产苹果电脑,大规模的生产线都是日本的,只不过是台湾人管理,在祖国大陆弄血汗工厂——真正赚钱的是提供零部件的日本企业,这些企业围绕财团运作。

  索尼是亏损,但把与之配套的中小型零部件企业带活了,而且技术也掌握了——所以大家看到的面子和里子实际上是不一样的,不应该以表面现象否定日本企业真正具备的产业核心竞争力。再者,索尼也不仅是做电子的企业,他现在是财团了,索尼整个财团还在赚钱,例如购买的哥伦比亚电影公司、娱乐电影文化产业,以及金融领域都在赚钱。有人喜欢把索尼和苹果公司比较,说苹果市值高,但市值是面子。请问,苹果的核心技术、专利有多少?就算有些专利,能不能实现工业化生产?他都是外包的。工业化生产的生产线、关键设备、原材料比如感光精细化学合成材料——这些不是一下子就能发明出来的,得靠几十年的积累,这些方面美国很多东西都要外包给日本。

 重拾“东方力量”:关于发展模式的反思
  《董事会》:你的意思是,日本企业、日本经济的竞争力根本没有削弱?

  白益民:这些年,日本在全球的扩张隐蔽又让人震惊,我们要看真实的日本经济,而不是表面。日本2011年的海外直接投资额1156亿美元,比上年翻了一番多。最近的消息包括:三井不动产拟向海外投资61亿美元、三井物产和三菱商事20亿美元在澳洲买天然气公司股权。

  中国所谓GDP超日本是扯淡。日本在中国5万家企业的产值相当于中国GDP的15%,你应该把这部分拿到日本那边算。再一个,日本不是靠GDP增长,他靠海外增长,日本GDP只占其GNP的40%。这就跟温州人一样,温州GDP多少年都是浙江GDP倒数第一,但温州人在全国、在海外赚了大钱。我们不愿拿日本当榜样,说他这不行那不行。请问:他在海外大量收购资源,钱哪里来的?是他们在海外投资和经营赚的!日本强大的背后是财团模式。

  财团的实质:森林共生体

  《董事会》:你一直对财团模式称赞有加,放到现在的环境中看,其精髓是什么?

  白益民:日本在华5万家企业如果是散沙没什么可怕,但他们都是有关联的。在三井、三菱、住友等六大财团构成的体系中,财团底下有集团,集团底下有事业公司,再下面有子公司,他用子公司跟中国企业玩合作——这么分下来的枝杈意味着,他的干和根你根本没摸着,而且他形成的根本不是大树,而是森林!日本的企业是做成森林,和更多的企业共生,像丰田就是大树型企业,在他身边的“灌木小草”也活得很好;美国的跨国企业往往是一棵参天大树,但却不让灌木小草活,生态就荒漠化了。所以,美国百年的大型工业企业只剩下通用电气,而通用电气的本质是综合商社——产业、金融、商业的结合体。韦尔奇在自传中写道,通用电气从来就是一家贸易公司,而且他还做金融和制造,这就是综合商社,就是财团模式。

  《董事会》:现在全球都在去杠杆化,美国甚至鼓动制造业回归、准备再工业化。如果拿美日比较,两者在实体经济上的竞争,谁将胜出?

  白益民:日本做全面的产业体系,做核心零部件、装备制造——那些生产线都是专用的机床,都在日本、德国手里,美国可能设计出来,但要量产必须用日本机床。所以我们看到的是这样的全球产业生态:美国现在很多产业实际上都被掏空了,搞的是面子上的东西,例如金融、一些专利,但专利变成产业还有一段距离,而且现在越来越多得靠专利池才能组成产品;而专利池大部分是日本的,日本现在是申请专利最多的国家,日本做的是用应用专利,美国很多东西必须跟他配套才能产出产品。华为的模式比较接近日本——任正非说我们不怕欧美站在技术的高峰,我们在山脚下把他们包围。日本、韩国人正是以这样的应用专利包围欧美。

  所以,我认为美国的再工业化、制造业回归,是回不去了,这不是一两年的事,钱生钱模式让人都浮躁了,而且实业体系都不在了,灌木和小草都没有了。美国搞的所谓创新,就是有钱后,吸收全世界的人才,日本都是本地培养的人才。美国的环境更适合发明创造——创新不止是发明,创新有两条路径——发明、集成。日德走集成道路,不断升级,这必须靠稳定的组织体系才能完成;而美国的公司环境不是稳定体,人随便流动,公司一旦出现问题人就走,甚至跑到竞争对手那,企业不具备可持续状态。日本的终身雇佣制、产业之间的链接(财团、企业之间交叉持股,或者公司之间存在关联交易,肥水不流外人田),人才相对稳定,利于技术的延续、升级。

  美国是游牧文化,哪里有肥水肥草,就放牧到哪里,粗放式经营。日本是另一种农耕文化,在地上一点点耕作,包括制造工具(装备制造业),还要抗旱挖水库(金融),有这样一套体系,哪怕老天有一些变化,也能保证稳定产出,并不断改进生产。中国以前基本是放牧打猎型的,精耕细作可能是未来中国需要发展的一个模式——形成大企业集团,产业跟商业、金融捆绑在一起,产业才具备发展的环境;不然稍微有点问题,金融就把水抽走了,发展不起来。

  从“游牧”向“农耕”演进

  《董事会》:中国经济的发展理念、模式,有着很深的美国式痕迹。

  白益民:中国发展的一个大问题在于,大的经济环境体制模式完全参考美国。20世纪90年代初大量留美博士回国,被灌输美国的自由经济思想,智囊出的主意是把产业和金融分离。特别是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大家认为是日韩产业和金融结合的模式造成的,这其实是被美国人灌输的思想误导。最后,造成我们把金融从产业剥离,导致当时很多企业没有资本,美国投行乘虚而入,一些企业廉价卖给别人。出现问题时,到底首先要保金融还是产业?在美国一定是先保金融,那些犹太人一定是要到处打游击、钱生钱的。日本反过来,牺牲金融保产业,他不会轻易清理坏账,不随便抽走资金,坏账慢慢清理,产业渡过危机后再赚钱;金融业跟着赚钱因为金融持股产业,同时也是放贷关系,贷款最后回来,但这里面有个痛苦的忍受期。

  为什么中国现在要发展民间金融?民间金融实际是和产业捆绑的,金融公司很多就是搞产业的企业家投资的。中国现在需要的,不仅是产业公司搞金融,金融公司也要持股产业,不一定是直接持有,可以交叉持股,或者共同投资,让产权模糊化。美国人喜欢产权明晰化,日本是产权模糊化。越模糊,越让产业互相渗透,企业间互相结合形成了产业,而不是某个企业形成产业,有关联的企业集群才形成共生体。

  这个体系背后需要金融、商社。商社原来是贸易公司,现在是产业投行,长期持有股权,进行产业链编织,在成百上千家企业各投百分之几,变相地把这些企业都编织起来,通过做物流把产业链打通,物流背后是金融。综合商社本身也是金融体,帮很多中小企业融资,包括帮助承担赊账。这样,制造业可以心无旁骛地做产品升级,商社靠服务赚钱,金融靠钱生钱。金融也不是简单钱生钱,而是通过和商社、产业的结合,通过循环来挣钱。这不像美国,美国就是纯粹的钱生钱,打游击,造概念,至于产业能不能活、活好,不管。

  《董事会》:不过,中国很大、很复杂,和日本有着显见的差别。日本的经济模式,对中国究竟有怎样的借鉴?

  白益民:日本的产业生态体,应该是未来中国可以选择的一个道路。中国过去十几年靠粗放式经营是有道理的,因为产业是空白,打游击能赚钱,但现在打猎的人太多,往往自相残杀。人类历史是从游牧发展到定居、农耕。中国面临的发展模式选择也应是从游牧到农耕。因为中国没有别的选择:资源相对少,不能像美国那样到处抢;美国有货币主导权,日、德、中国都没有。所以从条件上看,中国更像日、德,如果经济按美国的走,只能死路一条。

  日本的经济模式,对社会也有巨大的影响。正是这种共生体系形成的经济模式,产生了终身雇佣制、年功序列制,才使得日本成为共同富裕的国家,日本的基尼系数很低的。日本的经济学者总结说,日本从外看是资本社会,从内看是社会主义,这个一点也不假,我在那个环境待过。他的财团是国民性企业——我们现在的国有企业实际上是官有企业,但日本的这些国民性企业是真正为全民造福。

  中国现在讲产融结合,是有风险的,应该是产、商、融结合,三角形结构最具有稳定性。产业是陆军,商业是海军,金融是空军。我们现在的企业基本是驾着小舢板就出海了;但日本,航空母舰是综合商社,舰载机是金融,登陆舰是产业,靠这样的方式出海。中国的企业还停留在邓小平30年前说的摸着石头过河。30年前我们都没有见过海,只见到河,可以摸着石头过河;现在我们不是过河,而是全球化,我们要出海,摸着石头能过海吗?必须打造航空母舰才能出去,所以要进行国家经济制度的顶层设计。在政策层面,放开民间金融是对的,同时尽量避免外国资本进入。最后国家、民间赢,外资输。

  中国经济需要一国两制,要以农耕为主、游牧为辅,产业立国、金融为辅助。汉朝是农耕为主的文化,也学了游牧民族的胡服骑射,打猎的东西,最终把游牧民族打走了。

  《董事会》:中国企业要想借鉴的话,应该注意什么?

  白益民:从政府层面上讲,得树榜样,把符合可持续发展、有社会意义的榜样企业做出来,然后让国内的资本追随这些企业,这些资本也会得到回报,而不是整天打猎。这几年还能打到东西,过几年可能就是互相打,就会死得很惨。像鲁冠球搞的万向集团就是财团,复星系、希望系也可以学。如果企业想向综合商社方面升级,却存在金融短缺瓶颈,政府应该给他们配置金融资源。这方面就要搞拉郎配,如果自己搞,花100年,早被跨国公司灭了。

  从企业层面说,每个人得找对标。如果没有好的样板,可能就走歪了,比如德隆。可以学日企,也可以学韩国,三星、现代、大宇都做得不错。想搞家族控制的,可以学台湾家族控制型财团,规模不大,适合民间。日韩、中国台湾的财团,都是中国文化做根基。人家已经走过的路,你为什么还摸着石头过河?

  财团是商帮,要形成财团,必须几十家的联合。日本二战后形成的三和、第一劝银这种松散型财团,就是企业联合体。民营企业做财团,第一要有意志,第二要有宽松的环境,企业家要有国家利益的概念,搞财团是为国家利益服务而不是私利。

  《董事会》:放在很长的历史时段看,中国当前实体经济面临的困难,并非难以克服。东亚国家毕竟有着共同的文化渊源,他们的经验对于我们,可以说是正衣冠的一面铜镜。

  白益民:美国鼓吹世界是平的,实际上世界应该有山峰,中国借助山势才能攻守。中国应该形成自己的山,就是财团,来保护自己。美国希望世界是平的,好带领游资大军四处打猎,但这样的蒙古大军打到山区,玩不转。中国需要做自己的模式,来抵抗游牧大军。必须这样,才能把实体经济做起来。

  对外资的引进,我们并没有消化吸收。日韩为什么能消化吸收?他可以把人积累起来,中国什么都买,但买不到人,而财团模式却可以。

  说到底,日本的模式不是日本的,是中国的,是中华文化,有人说真正的中国在日本。宋代江浙很发达,市场经济最先是在中国搞的最发达。所以不存在什么我们学日本。日本是我们的老师,我们是日本的祖师。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9101032201/59358.html

更多阅读

转 逄先知:关于意识形态问题的一些看法

【点评】读者可以把这篇讲话,与*鲍*彤、辛*子*陵、茅*于*轼、李*锐、何*方等人的言论,以及H*耀*邦小儿子在《炎*黄*春*秋》某次聚会上的讲话等,对照起来读。关于意识形态问题的一些看法中央文献研究室原主任逄先知罗援少将:一篇振聋发

黄金生:关于甲午海战的谬误二

2014-09-18 07:48:03【1894年9月17日中日甲午战争第一阶段结束,中日双方海军主力在黄海北部海域进行了一场战役规模的海战,史称大东沟海战,又称中日甲午海战、黄海海战。此役北洋水师失利,自此退入威海卫,使黄海制海权落入日本联合舰队之

中国与日本——两种经济发展模式的比较分析二 经济发展模式

三、两种发展模式的比较分析从资本形成的角度讲,日本完全依靠内生的资本,而中国兼采用内生和外来的手段。外资在中国的资本形成方面在2004年大约为17%;而在日本,这一比例连1%都不到。这一现象的出现是因为日本的金融体制比较健全,能够把

李泽厚、刘悦笛:关于“情本体”的中国哲学对话录下

关于“情本体”的中国哲学对话录(下)李泽厚 刘悦笛(《文史哲》2014年第3期)李泽厚、刘悦笛2014年1月4日在美国科罗拉多州波斋李泽厚、刘悦笛2014年1月4日在美国科罗拉多州波斋十四、“普遍立法”行为及其问题刘:“普遍立法”的四个例子,很有趣!您说,如人自杀

工作感悟:关于激励工作的句子

工作感悟:关于激励工作的句子不管你在哪里工作,都是在为自己工作,为实现自我价值而工作,为自己的成长而工作。当遭遇不公平的对待时,处理的最好办法是让自己的实力变得强大,不断地充实自己,用实力证明自己。端正工作态度,不仅仅是一种美德,更

声明:《重拾“东方力量”:关于发展模式的反思》为网友王与冠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