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营销策划 《城镇品牌营销》连载六:城镇文化 城镇品牌营销之魂(5)



   第五节 城镇文化竞争力评价体系的构建

一、城镇文化建设中的八大误区

21 世纪的人类文明主要是城市文明,从“功能城市”走向“文化城市”是一种飞跃,但当前中国的城镇文化建设要避免八大误区。

一是避免城市记忆的消失。一些城市在所谓“旧城改造”、“危旧房改造”中,采取大拆大建的开发方式,致使人文信息丰富、具有地域文化的历史街区、传统民居被无情摧毁,造成了城镇文化空间的破坏、历史文脉的割裂、社区邻里的解体,最终导致城市记忆的消失。

二是避免城市面貌的趋同。一个城镇文化发展越成熟,历史积淀越深厚,城市的个性就越强,特色就越鲜明。很多欧洲古城都有一个天际线,只有公共建筑和宗教场所才能高出天际线,建于1909 年的以色列特拉维夫,一直采用传统建筑方式保持统一色彩和样式,结果不到100 年就成了世界文化遗产;苏州在古城内控高、控制色彩,不大拆大建,很好地保持古城风貌。但是不少城市在建设中抄袭、模仿、复制现象普遍,导致“南方北方一个样,大城小城一个样”的特色危机。

三是避免城市建设的失调。城市建设的根本目的不仅是建设一个环境优美的功能城市,更在于建设一个社会和谐的文化城市。南京明城墙的很多遗址公园,成为市民喜爱的休闲场所,北京也把仅存明城墙遗址建成文化绿地,美国纽约不到4 平方公里的中央公园,给处于高楼大厦包围中的市民一个休憩的场所。但是一些城市在建设中往往热衷于建设大广场、大草坪、景观大道、豪华办公楼,甚至出现了大片的绿地上只有几棵树、本应方便盲人的盲道修得九曲十八弯,既缺乏功能主题,也忘掉了文化责任。

四是避免城市形象的低俗。罗马万神庙、仰光金字塔、维也纳金色大厅,让人们感觉到城市是从历史中走来的。而我们身边有些令人忧虑的东西:越来越多的高层建筑逼迫北京紫禁城,重庆标志性的朝天门码头、吊脚楼、石台阶被拆除。不少中小城市盲目模仿大城市,把高层、超高层建筑当做现代化的标志,而大量新建筑不是增强而是削弱了城市的文化身份和特征,使城市景观变得生硬、浅薄和单调。

五是避免城市环境的恶化。好的城市环境可以使人与城市更好相融。北京四合院在800 年内调整完善,成为最符合北京风土人情、地理气候的居住形式,而七八十年代的民居都是昙花一现,高层住宅兴起没几年,就听到一片抱怨了:高楼遮挡使一半的家庭没有足够的阳光;汽车、自行车没地方停;公摊面积大,物业费是普通楼的三倍。

六是避免城市精神的衰落。对城市精神的概括和提炼,可以使更多的民众理解和接受城市的追求,转化为城市民众的文化自觉。现在全国有180 多个城市要建成国际化大都市,实际上被普遍承认的国际化大都市只有伦敦、纽约和东京,21 世纪中国有望晋级的只有香港、上海和北京。现在大家都要争当国际化大都市,不仅反映出攀比意识,更表现出对文化传统认知的肤浅、对城市精神理解的错位和对城市发展定位的迷茫。

七是避免城市管理的错位。城市不光是个物质环境,而且要提供良好的文化环境,这就需要用文化意识指导城市管理。人们往往认为楼高路阔的城市运行效率更高,但现在看来,小尺度城市更有优势,出行时选择路线多,有拥堵可迅速分流。

八是避免城镇文化的沉沦。有很多城市的文化符号让人过目不忘,如黄河母亲、珠海渔女、郑成功雕像,但更多的是不锈钢钢柱上顶着或多或少的球,起个“腾飞”或“飞跃”的名,看不出城市的人文和历史。北京荷花市场牌坊下的星巴克、隆福寺街口的肯德基、西安钟楼边的麦当劳,这些洋品牌都深入到了中国历史文化的核心地段。洋品牌的高明,反映的是我们“浅薄化”了自己的文化内涵,是文化认同感和文化立场的危机。

二、城镇文化体系及经营设计方略

城镇文化是城市在发展过程中创造和形成的独具特色的价值观念、城市精神、行为规范等精神财富的总和。从文化的载体来看,城镇文化体系构成如下:

(一)人脑和文字为载体的理念文化理念文化是一个城市的核心价值观、城市精神、城市本质内涵的高度浓缩和概括。所谓主流理念文化,就是在一个城市发展中占据主导地位的,被城市政府倡导的文化。由于理念文化的载体是文字和人的大脑,所以我们可以从一个城市的文件、主要媒体的标语、口号中发现这个城市的主流文化。非主流的文化在常态下往往表现为一个具有这个城市特色的民间文化。在现代多元文化中,非主流与主流的文化,并不一定是对抗的关系,往往是一种互补的关系。

(二)以组织制度为载体的行为文化行为文化,也可称为制度文化,是城市理念文化的社会表现。因为人的行为必须在特定的社会组织和特定的制度约束中才能表现出来,所以组织制度是行为文化的载体。一个城市的行为文化具体地表现为城市的市民的素质、品位、风俗习惯、生活方式,以及城市的民风、诚信、私人和公共服务等方面。由于组织制度存在的多样性,也决定了行为文化的多样性。在现代社会中,存在着政府组织、企业组织和民间组织,这些组织通常是以正式制度形式存在,其中同时又存在非正式制度。由此决定了行为文化既有以政府组织为载体的具有政治色彩的行为文化,以企业为载体的商业文化和以民间组织为载体的民间文化,又有隐藏在这些组织背后的非正式组织的生活行为文化。

(三)产业和产品为载体的商业文化

由于商业文化是文化与物质产品的结合,所以在不同的产业中不仅携带着不同文化,而且携带的文化含量也不同。由于各产业在不同城市的发展程度的不同,从而形成了不同类型的城市,城镇文化含量也不同,由此决定城镇文化的经营空间也不同。

(四)建筑为载体的人文景观文化

城市建筑作为城市形象视觉系统,在展现城镇文化中占据非常重要的位置。在城市经营中,城市经营者应懂得如何利用城市建筑语言展现城市独特的文化个性和独有的魅力。

(五)环境为载体的自然景观文化

由特定自然环境形成城市自然景观文化,对一个城市的文化风格具有直接和间接两方面的影响。所谓直接的影响是指由特定的地貌、地理、气候形成独特自然景观文化资源对整个城镇文化资源存量和文化风格的影响。

上述城镇文化体系构成的各个方面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联系的,它们共同形成了一个浑然有机的整体。理解城镇文化结构的各个层面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内在机制,无疑是理解整体性的城镇文化的一个出发点。城市的物质文化(人文景观文化和自然景观文化) 是城市的“外衣”,城市的发展离不开诸如房屋、街道、交通、公共建筑等物质文化要素;城市的制度文化是城市的“骨架”,它为城市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发展提供制度保证;而城市的精神文化则是城市的“灵魂”,城市居民的行为方式和指导、影响、支配行为的一整套规范、准则、价值观念等既是城市社会的现实在他们的头脑中的反映,同时,又反过来影响和改造现实,影响城市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的进步速度。

三、城镇文化是提升城市竞争力的决定因素

(一)城镇文化对人才具有吸引力

当今,人力资源正在逐步取代自然资源而成为影响竞争优势的要素条件,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对高级人才的吸引力。一个在文化上开放、兼容、重视效率、提倡良性竞争的城市,无疑在大环境上更有利于事业的发展。先进的城镇文化通过对人才的吸引,能对城市发展、提升城市竞争力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

(二)城镇文化具有促进创新的作用

创新是差异化优势的来源,创新的主体虽然是企业,但是影响创新能力的观念、思维习惯和教育水平都是和城镇文化分不开的,事实上创新精神本身就是城镇文化的一个内容。城镇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对城市形成无形的约束与支柱。一个好的文化氛围确立后,它所带来的是群体的智慧、协作的精神、新鲜的活力,源源不断地提供给企业创新、进步的精神动力,从而带来城市的发展,城市竞争力的提高。

(三)城镇文化影响投资

城镇文化是企业投资决策过程中需要考虑的重要变量。城镇文化的开放性、兼容性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轻跨国公司本地化的压力,节省跨国公司的管理成本。吸引投资的多少决定城市资本力的高低,从而影响城市在竞争中的地位。

(四)城镇文化是提升城市竞争力的无形资本

城市的内部资源往往分为实物资源、人力资源和无形资源。其中无形资源包括城市政府的信誉、城市品牌、城镇文化、公众的认同等等。城市的竞争对手可以很快拥有实物和人力资源,但长期形成的无形资源优势,却是难以超越。

(五)城镇文化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

城镇文化对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三方面:从经济价值来看,城镇文化及文化力是推动城市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从社会价值来看,城镇文化是促进市民提高自身素质,建设文明城市的内部动力;从生态效益来看,城镇文化和城市观念对城市生态环境有深刻的影响。

四、城镇文化经营的设计

(一)打造具有个性的城镇文化理念

以理念创新,打造城镇文化核心竞争力。有竞争力的城市必须具有有竞争力的文化。随着城市化的推进和城市经营的发展,中国城市经营者越来越认识到城市的文化理念定位和创新在城市经营中的作用。山水城市、生态城市、花园城市、商贸城市、文化城市等以理念创新塑造城市品牌的概念层出不穷。城市经营中,必须在城市产业、城镇文化特征、城市风格类型等问题上有一个比较明确的定位,在未来的世界城市之林中,城市将以什么形象出现,这是城镇文化经营的一个很重要的前提。在城市理念文化的具体设计中应把握以下两点:

一是要做到把城市核心理念当成丰富城镇文化内涵的核心要素来看待。目前中国城市经营中,往往把城市的理念文化当作赶时髦的城市名称来看待,在这种认识下,提出的城镇文化理念缺乏深度和内涵,缺乏创新和个性,没有真正表达出城市内在的特质。几乎所有的城市都提出要建山水城、花园城。创新的和有价值的理念文化,它既包含着一个城市的过去、现在与未来,更是这个城市经济、社会与自然等多方位文化信息的浓缩和提升。

二是要做到把城市的理念文化当成价值高度浓缩的原价值来看待。高度浓缩价值的理念文化来自高密度创新型的精神劳动。理念文化的这种特性,是理念文化设计成为文化体系设计中所需要创新性最强、知识密度和跨度最大、难度最高的设计。城镇文化理念的设计必须在经过广泛的深入调查和充分认证的基础上进行,此任务可以由专业化著名的咨询公司承担,应避免仅仅成了领导的设计或常委会讨论式的设计。

(二)进行充满创新活力的制度设计

独特的理念文化是一个城镇文化的灵魂所在。但是如果理念文化不能转化为充满活力的行为文化,理念创新不能变成行动的创新,理念文化也就会失去其应有的价值。所以,要提升城镇文化竞争力,就有一个在理念文化的指导下,如何进行城市行为文化建设的问题。不可否认,文化艺术、教育宣传确实是文化建设的内容之一,然而,推动行为文化建设的最有效的途径和杠杆是制度的设计和建设。新制度理论告诉我们,人的社会存在就是在特定组织制度约束下的存在。当我们发现在一个社会中,存在着有损社会文化和精神健康发展的不良行为时,决不能简单地认为这是一个个体的认识问题,或是教育失败的问题。从制度理论来看,这是一个制度缺陷问题。要从根本上纠正这种不良的行为文化,就应当从解决制度的缺陷着手。在城镇文化经营中,不仅要利用传统的教育、文化活动这只有形之手,更要利用制度这只无形之手来推动行为文化的创新设计,以形成城镇文化竞争力源头之水。

(三)在系统整合中塑造城市魅力从城镇文化内涵中,可以发现城镇文化是系统整合的存在。成功的城镇文化设计,应当是在充分展现城镇文化内容多样性的同时,又不失文化整体中所要表达的传神的内在魅力和无形的吸引力。从这个意义上讲城镇文化的竞争力,就是一个城市的文化为这个城市所增添的内涵的魅力和吸引力。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这种魅力和吸引力,不仅会使生活在这个城市人爱这个城市,为城市的发展而努力,而且吸引更多的人来这个城市。这样文化的魅力就会变成吸引经济发展要素的生产力,变成这个城市财富的一部分。但是要达到这样一种效果,不仅要有一个具有内在魅力的城市理念的设计,更需要有一个如何充分利用多样性文化载体将这种理念内涵变成人们容易接受的传神的信息的设计。城市经营中,要使城镇文化得到传神的表现,文化设计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问题:第一,要实现行为文化、人文景观文化、自然景观文化三个系统文化的统一。三者之间要在相互辉映中实现所要表达内容的聚焦,在聚焦中实现文化理念传神的表现。要达到这样一种境界,就必须走出传统的城市规划的路子,使城市建筑和城市景观的设计,既不能成为表现领导偏好的设计,也不能成为单纯的设计者个人技术和艺术才能展现的设计,而应当是在市民参与的基础上有各方面专家参加的综合设计。城市的建筑语言不能成为简单的建筑美学的符号,而应当是展现城市特有理念的符号。第二,物质与精神两元相统一。就是要在城镇文化设计中,实现公共文化产品形成的外溢资产与产业文化系统产出的私人产品之间的良性互动。城镇文化设计在考虑如何利用公共文化的魅力提高城市吸引力的同时,还要考虑如何推动产业文化的发展,实现城镇文化产品的输出,提高城市的辐射力。

(四)形成城镇文化品牌的聚焦经营

如何在城镇文化设计的指导下,创造性地进行城镇文化增值经营,是城市经营亟需解决的问题。城镇文化经营所面临的任务,就是要通过城镇文化经营,将城市像品牌产品一样营销出去。城镇文化经营归根到底是如何将城镇文化的传神魅力变成城市品牌和城市竞争力。

所谓城镇文化聚焦经营,就是选定最能表示城市内涵和传神魅力的文化标识作为核心,在有限资源的条件下,充分利用各种文化载体和多种媒体手段,使整个城市最有效的文化信息不断在城镇文化标识上积聚,使城镇文化标识在高度聚焦中闪光发亮,成为看得见、感受到的城市魅力和城市竞争力。城镇文化的聚焦经营,要求找出城镇文化的核心内涵,以文化创新设计为手段,有重点、有目标的进行全方位的有效经营;在城市的文化经营的过程中要求保持在空间上聚焦、在时间上连续;城市的文化经营要求在明确的城镇文化标识的前提下进行,以形成城镇文化经营的聚焦效应。

五、城镇文化竞争力评价系统

城镇文化竞争力是城市竞争力的核心,但它又是城市综合竞争力评价体系中最难以把握的要素。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对城镇文化竞争力的把握,经历了一个从完全忽视到纳入视野,从纳入评价体系到科学设计城镇文化竞争力的可操作性量化指标的过程。中国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过程中,应该而且必须开辟一条既借鉴外国科学的评价模式,又有自己的创新和发展的更为科学的城镇文化竞争力评价体系。

城镇文化竞争力评价体系包括文化资源系统、文化管理体制系统、文化市场系统、文化创新力系统、文化输出力系统五个子系统。

1. 文化资源系统

所谓城镇文化资源,就是历史遗留给城市的一种珍贵的财产。它包括科技资源、教育资源、历史资源、民俗资源和环境资源等。

一个城市最为重要的文化资源是高等院校和科学院所的科学实力,包括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的实力,这是城市先进文化聚集的领域,能够对整个城镇文化起到引领和导向的作用。因此,每个城市都应大力支持和充分利用这一种文化资源。另一个重要的文化资源是历史传统文化,每一个城市都具有独自发展的历程,不管是具有悠久历史的古城,还是新兴的现代城市,都可以从不同定位找到自己的传统文化优势。围绕自己的优势进行历史资源的挖掘和利用,最便于形成自己城市的文化风格。

环境资源包括城镇文化设施和文化景观。文化设施包括图书馆、博物馆、影剧院、体育场;文化景观包括各种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还应包括建筑文化、园林文化、街区文化、布局文化等。文化资源的价值主要体现在如下四个方面:一是文化资源的文化价值,二是文化资源的时间价值,三是文化资源的消费价值,四是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等级。鉴于此,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等国际组织和国内的有关机构,经常对相关文化资源的保护做出等级评审。例如人类文化遗产的评级、国家级或省级保护文物评定等。

2. 文化管理体制系统

所谓文化管理体制,传统意义上是指有关政府管理文化的职能和组织体系、政府管理文化的方式、政府与文化单位之间的关系,合理规范文化单位之间与社会其他经济组织、团体之间关系所确定的制度、准则和机制。大量事实说明:文化成果的社会共享,首先取决于一个现代的文化管理体制。要构建一种新型的文化管理机制,它应以政府为核心和主导,但是又不限于政府部门,它本身就是鼓励公众参与文化共建和文化共享的一种途径。有资质和有能力的企业和非政府机构通过承担政府指导下的公共管理职责,与政府部门取长补短,互通资源。同时,在优化文化管理的质量上,开展竞争。由于它们拥有不同于政府部门的物力、财力、人力和管理资源,就可以发挥各自的优势,而不断提高公众对于公共文化服务的满意度。

3. 文化市场系统

文化市场区别于其他市场的特点是它是精神文化产品交换的场所,具有意识形态性,而且有些文化生产和消费是同时进行的(如娱乐、演出等) 。关于文化市场的划分有不同的看法:第一种观点,按照文化产品的属性不同,把文化市场分为文化产品市场、文化服务市场和文化要素市场。文化产品市场主要提供商业形态的文化产品和文化劳务,包括艺术品、报刊、书籍、音响制品、影像制品、电影、演出和娱乐服务等。文化服务市场是为其他产业所提供的文化附加值,包括创意、构思、咨询、设计、形象、宣传等。文化要素市场是提供各类文化生产的要素,包括资金、技术、设备、劳动力,特别是具有知识产权性质的各类文化资源,包括品牌、商标、创意、剧本、剧目等。

第二种观点,根据文化市场的内涵,文化市场主要包括:娱乐市场、图书报刊市场、音像市场、演出市场、电影市场和美术品市场。建立指标体系的理论依据是经济文化一体化发展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系统科学理论与文化市场内涵,建立指标体系的原则是适应文化产业发展要求、适应文化管理要求、适应文化组织营销活动需要、与国民经济其他行业市场指标相衔接、适应综合反映市民文化生活质量和城镇文化竞争力的要求。

根据文化市场的供求主体,文化市场包括文化生产和文化消费两个方面:所谓文化生产指文化市场中生产主体生产文化产品和提供文化服务。文化作为一个整体,曾经只有经济投入没有经济产出。作为市场经济特殊组成部分的文化市场的出现初步改变了这一状况,文化产业的发展将会加强文化的经济功能,彻底改变这一整体状态。如果说,除少数特殊例外,绝大多数文化产品商品化以及文化市场的发展扩大是我国文化领域的第一次飞跃和第一次革命,那么,文化事业产业化将是我国文化领域的第二次飞跃和第二次革命,也是我国文化事业发展的新机遇。文化产业是文化与经济一体化的集合产业,具有市场化和社会化的双重性质。随着文化经济时代的到来,经济增长所需要的能源、资源、劳动力等硬投入将逐渐减少,而文化、教育、智力、信息等软投入需求将不断增大,这就必须要把培育和发展文化产业作为推动经济结构调整,促进产业结构升级的重要手段,使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中的文化层次和附加值不断提高。

在当今世界,文化产业以其强大的创造性激发了城市的活力,并直接构成城市竞争力的主要来源。国内外很多学者认为,21 世纪全球最有前途的产业有两个,一个是高新技术产业,而另一个就是文化产业。纵观全球,那些国际上有影响的城市几乎无一例外都是文化产业最集中和最发达的地区,也以富有特色的文化产业而闻名遐迩,如奥兰多,原是美国的一个小城,1972 年迪斯尼乐园在该地建成,以世界童话为题材的“神奇游乐园”、以展现科技成果为主的“未来世界”和以美国电影为题材的电影城,使迪斯尼乐园成为文化艺术和科技成果的集大成;迪斯尼乐园有83 个娱乐项目、16 个度假村,每年收入150 亿美元,年贸易额约600 亿美元。由于迪斯尼带动奥兰多城,佛罗里达州成为美国经济增长的一个亮点。再如蒙特利尔号称北美文化之都,汉诺威成为会展产业之星,戛纳则以电影节而名声大振等等。文化产业的发展不仅有重要的社会价值,而且有重要的经济价值,还有重要的战略价值。这是文化产品的功能所决定的。文化产品不仅具有娱乐的功能,而且具有知识的功能,更重要的是能塑造公众的价值取向、情感取向。国际著名的文化经济学家约翰8226;霍金斯在《创意经济》一书中指出,创意产业每天创造的产值高达220 亿美元,并正以平均5 %的速度递增。在美国、英国更是以14 %、12 %的速度迅速增长。

所谓文化消费指社会公众购买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现阶段可供公众消费的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来自三个方面:公共文化(政府无偿提供给公民的文化成果) 、公益文化(公共组织提供的非盈利文化服务) 、产业文化(企业提供的商业性文化产品和服务) 。这三个方面,不是相互对立和相互排斥的,而是可以互相拉动和配合的。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和闲暇时间的增多,社会公众对文化产品和服务的需求愈来愈多样性。据专家预测,到2008 年,中国文化市场的潜在消费能力将达到6500 亿元。知识智能性消费与娱乐消遣性消费并存,是现在中国城镇文化消费的鲜明特征。在目前城市居民的文化消费结构中,文化耐用消费品、教育消费占了较大比例。因此,要适应城乡居民消费结构变化的趋势,创新文化产品和服务,培育消费热点,拓展消费领域,引导社会公众的文化消费。

4. 文化创新力系统

城镇文化创新力是城镇文化竞争力的核心,创新力在提高城市竞争力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要提高城镇文化竞争力,必须以提升城镇文化创新力为中心。城镇文化创新体系要通过培育创新主体、优化创新机制、完善创新政策、营造创新环境来促进文化成果的创新。建设高品位的文化城市,一定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逐步建立有利于调动文化工作者积极性,推动文化创新,多出精品,多出人才的文化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在整体上提高城镇文化创新能力和文化生产力发展水平。

5. 文化输出力系统

21 世纪,继资源、资本、技术、人才与信息之后,全球竞争已进入到文化竞争的时代。城市的进步说到底基于文化的进步,文化影响着城市发展的方向,文化的输出更关乎城市跻身国际大都市准入证的取得。所以,城市要提高城镇文化产品的输出能力,增大文化产品输出量,以提高城市的辐射力。

六、城镇文化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

1. 评价指标选择的原则

(1) 关联性原则

 品牌营销策划 《城镇品牌营销》连载六:城镇文化 城镇品牌营销之魂(5)
城镇文化竞争力评价体系所选择的每个指标至少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一定时期内,近似地反映城镇文化竞争力的某一方面的某些基本特征,或者说,每个指标只能从某一特定角度反映城镇文化竞争力的程度。

(2) 代表性原则

文化门类众多,涉及面广泛,如果评价指标过于庞杂,就难以抓住城镇文化竞争力的主要方面。因此,评价城镇文化竞争力,要选择有针对性的一些核心指标进行评价。应抓住主要门类和最有代表性的项目,提炼表现文化内涵的最基本因素,指标不宜过多过繁。

(3) 层次性原则

在城镇文化竞争力评价过程中,应该把城镇文化竞争力系统划分为若干层次,对每个层次设置若干指标进行评价。这样一方面使分析评价更加简明;另一方面还可以反映出城镇文化各个层次的竞争力状况以及差距。因此,指标体系应该是一个多层次多要素的复合体。指标的设置必须按照其层次的高低和作用的大小进行细分。

(4) 可比性原则

城镇文化竞争力是一个相对的概念,一个城镇文化竞争力的强弱只有通过在与其它城市的比较中才能显示出来。为便于进行不同城市间的比较研究,应尽量使指标和资料的口径、范围与国际常用的指标体系相一致。只有这样,才能更加清楚地看到所研究城镇文化竞争力的强弱,相对竞争优势与相对竞争劣势,以及与文化竞争力强的城市之间的差距,也可以学习其它城市在提升文化竞争力方面很多好的经验,使城镇文化竞争力得到更快的提升。

(5) 可测性和易获得性原则

城镇文化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设计时,要注意所选取的指标必须是可度量的,而且能够实际取得数据,不能片面地追求理论层次上的完美。有些指标虽然在理论上可行,但缺乏数据来源,或虽能取得数据,但可信程度较低,这样的指标宁可暂缺,以尽量避免主观判断代替客观度量。

另外,还要注意所选取的指标能否能够获取,这就要求城镇文化竞争力评价指标的筛选要以现有统计制度为基础。如果超越了现行统计制度的范围,就可能在具体指标的采集上产生困难,提高指标数据采集的成本。因此设定的指标,最好能从常规的统计年报中取得,除少数十分重要的指标需要另作专门调查外,一般到年终就可借助统计数据进行检测,这样有利于实施与检查。

(6) 可操作性

设计的指标既要注意切实可行,又要考虑到便于操作。因此,指标内容不应太繁太细,不要过于庞杂和冗长,否则会给城市竞争力的评价工作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2. 评价指标的选择

前面提到,城镇文化竞争力评价体系包括文化资源、文化体制、文化市场、文化产业、文化消费力、文化创新力、文化输出力等子系统。所以,我们从以

上七个方面选取了以下主要指标:

(1) 文化资源系统

在此系统选取了反映文化资源丰富程度的指标: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程度综合评分、每万人拥有影剧院数、千人公共文化设施面积、标志性文化设施数、万人博物馆拥有率、万人公共图书拥有量。

(2) 文化管理体制系统

在此系统选取了反映文化管理体制完善程度的指标:文教费用占财政支出的比例、文教费用占GDP的比例、已立法的文化门类比重、文化执法人员占文化管理人员比重、文化系统中级职称以上人才比例。

(3) 文化市场系统

由于在文化市场,有些文化生产和消费是同时进行的,那么在此系统选取了反映文化生产(供给)情况的指标和居民文化消费情况的指标。文化生产(供给) 情况的指标,即反映文化产业发展情况的指标,在此系统选取了如下指标:文化产

业税收总额、文化产业增加值、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地区GDP 比重、文化产业从业人员比重。反映居民文化消费情况的指标包括:百人报刊订阅率、广播电视混合人口覆盖率、每百户文化耐用品拥有量数、居民文化消费占总支出中的比重、居民人均文化消费支出。

(4) 文化创新力系统

在此系统选取了反映文化创新力的指标:高科技文化设备总值占文化固定资产原值的比重、高级职称科研人员的比重和人均完成科研项目。

(5) 文化输出力系统

此系统选取了反映文化输出力的指标:年国际文化交流人数、艺术团体国际交流次数和外来文化的认同度。

3. 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

单个指标信息零散、不能给人以整体印象。因此,在构成指标体系的各指标选取完成以后,还要在此基础上构建综合指标,以便借此能对所研究事物进行总体概况。常用的综合指数构建方法有两种,一种是加权综合指数法,另一种是综合评分法。综合指标的构建一般都要牵涉到各指标的权重问题,而指标权重的确定常用的方法有三种:一是采用德尔斐法(即专家调查法) 确定各指标的权重;二是采用主成分分析法确定权重;三是采用层次分析法(简称AHP 方法) 确定权重。本文在构建城镇文化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时,采用城镇文化竞争力的本质特征以及各指标反映这些本质特征的程度而给予不同的权重。

4. 城镇文化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

根据上述城镇文化竞争力的构成要素,城镇文化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可分为三个层次,即: 目标层、门类层和指标层(表1) 。目标层为城镇文化竞争力;门类层包括文化资源、文化管理体制、文化市场、文化创新力、文化输出力这5 个二级指标;指标层由26 个三级指标构成。

运用构建的城镇文化竞争力的评价指标体系,可以对具体某市的文化竞争力进行测度,根据测度的结果发现其文化竞争力的状况及其薄弱环节,从而制定具体对策以提升本市的文化竞争力。在操作层面上,要提高城镇文化竞争力,必须不断完善公共文化服务机制;建立政府、企业、民间机构共同参与的文化管理机制;建立有利于公众参与文化创造的服务机制;健全各类文化市场,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鼓励和引导居民的文化消费,提高其文化消费力;走市场化道路,加速文化产业发展。

表1 城镇文化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9101032201/59317.html

更多阅读

声明:《品牌营销策划 《城镇品牌营销》连载六:城镇文化 城镇品牌营销之魂(5)》为网友寂寞卟烊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