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年前的北京车展,原奥迪日本公司总经理薄石接替唐迈,出任一汽-大众奥迪销售事业部总经理,与一汽-大众奥迪销售事业部执行副总经理张晓军一起负责奥迪品牌在中国的国产车及进口车的营销工作。 2012年4月23日,薄石再次亮相北京车展。这一次,他专门为中国龙年准备了献礼车型--奥迪Q3金龙驭风概念车。 “中国是奥迪的第二故乡。”薄石强调着中国汽车市场的重要性,“三款全球首发、四款亚洲首发、AQR三大系列共计22款主力车型构成奥迪强势参展阵容,这些重量级的车型可能是其他厂商无法比拟的。” 数据显示,2011年奥迪品牌全球销量达到突破纪录的130万辆。其中,在中国的销量达到30.98万辆(不包括香港),同比增长37.4%,占全球销量的近1/4。今年一季度,奥迪在华销量达到90063辆,同比增长了41%,创下历年同期最好纪录。

进入中国23年来,可以说奥迪品牌一直是高档车市场的老大,但在中国车市逐渐进入理性回归阶段的这两年中,能够持续成为引领者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这主要得益于具有丰富市场营销和管理经验的一汽-大众奥迪销售事业部第三任总经理薄石。 像许多职业经理人的从业经历一样,薄石最开始是以一名实习生的身份开始了在大众汽车集团的职业生涯。 1993年至1998年期间,薄石先后担任了奥迪公司在荷兰、比利时、西班牙和土耳其市场的销售经理;随后,又调任奥迪法国,负责巴黎地区的销售;从2003年起,被任命为奥迪亚洲及太平洋地区在新加坡的负责人;一年后,成为奥迪韩国公司总经理。 可以看出,薄石在奥迪的足迹遍布欧洲、亚洲。 在来中国之前,他最为显赫的履历是奥迪日本总经理,但其所负责的销售却仅为奥迪在中国的一个零头。这样的经历,并没能让薄石在上任初期就得到广泛的认可,尤其选择在“最高点”接任,压力之大可想而知。 “我在亚洲工作了很多年,了解亚洲,而且了解奥迪。”薄石谈及上任之初给自己定下的三个目标:第一,能够更好地理解中国市场;第二,继续加强与中方合作伙伴之间的紧密联系,因为只有不断加强这种联系才是奥迪在中国成功的基石;第三,继续保持奥迪品牌在中国高端车市场的领先地位。 不负众望,薄石上任两年来,基本上完成了这三点任务。 值得一提的是,奥迪在此次北京车展上全球首发的另外一款车型--奥迪A6L e-tron插电式混合动力概念车,是奥迪第一款高档C级e-tron车型,开启了奥迪与一汽-大众在新能源战略合作上的新篇章。“截至2013年年底前,所有国产的奥迪车型都将会配有微混技术。”薄石对中国市场许下了这样的承诺。 据悉,奥迪A6L e-tron插电式混合动力概念车所有功能都是在北京的奥迪信息娱乐技术中心(ITC)以及一汽-大众研发中心共同完成的,不久前在长春工厂投产,同时又根据中国客户的需求对舒适性、装备和信息娱乐设备加以改进并进行本土化研发。 一直以来,一汽-大众奥迪独有的全价值链本土化模型得到了业界的普遍认可。 截至目前,奥迪在中国的产品线已涵盖A、Q、R三大系列。其中,A系列轿车车型包括A1、A3、A4L、A5/S5、A6L、A7、A8L/S8;Q系列SUV车型包括Q5、Q7;R系列跑车车型包括TT/TTS、R8/R8 Spyder。 而其在北京车展期间向亚洲首次展示的奥迪RS5、S8、S7 Sportback和奥迪A4 allroad quattro四款车型也都将陆续进入中国市场销售。“一开始进入中国市场是通过进口车的方式在中国推出,中长期会陆续国产化。”据薄石透露,这四款车型目前都会加入到一汽-大众奥迪的进口车阵营中,进一步提升一汽-大众奥迪产品组合的竞争实力。 面对“老对手”宝马、奔驰的追赶,薄石要采取的措施就是进一步地加强奥迪品牌在华经销商网络的建设,主要体现在数量上的大幅增加。据悉,截至2013年,奥迪品牌在中国的经销商会由目前的240家增加到400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