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莱珉银行模式 格莱珉重“扶贫”,邮储行善“创富”



     小额信贷在国际上产生于20世纪六七十年代,最初目的是为了消除贫困和发展农业生产。其作为一项金融深化的创新活动,于1976年由孟加拉国农业经济学教授穆罕默德·尤努斯(他与孟加拉乡村银行共同获得2006年度“诺贝尔和平奖”)率先实施。正是由于此项金融发展创新活动在孟加拉国取得了巨大成功,已使得许多GrameenBank的借款户逐步摆脱了贫困,促进孟加拉国农业生产的发展,同时使GrameenBank实施的市场商业化运作抗击贫困模式在全世界许多发展中国家得到“克隆”、推广和发展。

 格莱珉银行模式 格莱珉重“扶贫”,邮储行善“创富”
  我国小额信贷金融发展创新活动始于1993年,在参考了孟加拉GrameenBank的运作模式,同时结合我国实际后,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农发所”研究引入,在全国各地的农村信用社进行试点和推广。有研究表明,小额信贷已在全国约300家农村信用社得到了推广,但由于农村信用社自身的治理结构、发展定位以及管理能力等问题,截至2007年底其中能进行正常小额信贷业务运作的机构尚不到三分之一。

  2007年邮储银行成立后,在德国技术合作公司“小额贷款”项目组的大力协助下,综合分析社会经济发展需要、银行业竞争格局、自身战略定位及资源特色等因素,将小额信贷确定为长期的核心战略性业务,经河南等地试点后,在全国范围内推广。为了更好地理解小额贷款业务,现将孟加拉GrameenBank与邮储银行的小额信贷业务进行分析。

  中国小额贷款协会将小额贷款分为两种,10万元以上的属于商业性小额贷款,10万元以下的属于公益性小额贷款,从这一意义上说,邮储银行小额贷款和格莱珉银行小额贷款对社会的作用和意义更为接近。

  但是,仔细分析,二者仍有区别。国际上小额信贷发展最初的两大目的是消除贫困和发展农业生产。格莱珉银行的主要目的更侧重“消除贫困”,富裕人群被排除在贷款目标客户之外;而邮储银行小额贷款则结合中国实情,将其重点放在支持农业生产发展、支持个体手工业者发展等方面,我们谓之“创富”。

  虽然立足点略有不同,但两者在解决脱贫方面都取得了一定成效。格莱珉银行主要是通过对贫困人群自身的扶持,帮助其脱离贫困。经过30多年的发展,格莱珉银行信贷业务发展成效显著,服务了800多万客户,每年放款8亿美元,成效显著。

  邮储银行走的是另一条道路。即通过支持创业带动就业。例如,邮储银行在佛山三水开展的“创业小额担保贷款”项目,在一年时间里,发放创业小额贷款金额5284万元,共帮扶595人成功创业,带动就业3200人。4年来广东邮储发放小额贷款超过267亿元,超过36万笔,按照平均带动5人就业计算,带动就业也超过180万人。

  格莱珉银行与邮储银行的小额信贷产品,在产品设计、筛选技巧、偿还激励和监督模式等方面,都有着诸多的不同。双方的做法与各自社会的法律、宗教、金融监管、经济发展水平等背景因素相关。在具体操作上难以互相照搬。例如强制储蓄条款就不符合国内相关法律及监管要求。

  小额贷款是具有持久生命力的业务。任何一个社会,无论经济发展到什么程度,总会有金融服务稀缺甚至空白的地方。小额贷款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金融服务最稀缺群体的融资问题,因而具有持久的生命力。

  商业化运作是小额贷款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无论是尤努斯、印尼人民银行还是邮储银行,之所以能把小额贷款做成一项大事业,就是坚持商业化运作模式。反之,前期一些政府支持的小额贷款尝试之所以未能持续推进,恰恰是因为过度强调“扶贫”,往往变“造血”为“输血”,忽视了商业化规律,难以持续发展。

  邮储式小额贷款更适宜商业银行规模化发展,尤努斯式小额贷款更适合社会性组织尝试。邮储银行走的是“创业带动就业”、“创富带动致富”的道路,在当前中国经济环境下,有助于发挥“杠杆”效应,扩大支持群体。而尤努斯式的贷款,是直接解决脱贫问题,在中国当前社会环境下,往往容易陷入“输血”式扶贫思维。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9101032201/59168.html

更多阅读

邮储银行对个金业务转型提出具体要求 邮储银行转型发展

本报讯邮储银行在3月12日召开的2014年个人金融业务工作会议上,针对个人金融业务2014年改革发展和管理工作,明确了七项重点:推动改革转型、加快产品创新、完善客户管理、推进渠道整合、强化队伍建设、加强风控管理、增进邮银合作。要革

声明:《格莱珉银行模式 格莱珉重“扶贫”,邮储行善“创富”》为网友一朝风月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