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进口葡萄酒市场 进口葡萄酒遭遇市场拐点?



     这几年,进口葡萄酒在中国市场得到了快速发展,而且其发展速度超乎人们想象,几乎可以用“超速”来形容和描述。连年高速发展,让进口葡萄酒走红大江南北、香飘沿海及内地,这样的市场,一方面在勾起商人们欲望的同时,另一方面也埋下了风险的种子,因为一旦一个市场的发展速度要用“超速”来形容的时候,则其背后往往难免会掩藏着看不见的危机。也许,这种危机会在人们不经意间,说来就来。

  过去很得意:进口葡萄酒昂扬向上

  从法国、澳大利亚、西班牙、智利、意大利和美国等众多国家纷纷涌入中国市场,代表着新旧世界两大阵营的进口葡萄酒在中国市场上汇聚、竞争,一时间搅得中国的葡萄酒市场热闹非凡。世界各大名庄的葡萄酒飘洋过海,给国人带来了奢侈与浪漫的享受,带来了一种异样的情调、别样的生活方式和体验,同时也刺激着中国的葡萄酒市场飞速发展。据统计,2011年中国市场的葡萄酒消费额已高达450亿元人民币,由此跻身于世界第五大葡萄酒消费国之列。

  据海关方面数据统计显示,在2005年到2011年的7年间,中国葡萄酒进口数量年均增速达31.5%。近两年来,中国的葡萄酒消费更是保持着25%~30%的年增长幅度。

  进口葡萄酒高速扩张,市场份额直追国产酒,给国产葡萄酒带来了很大市场压力。目前,进口葡萄酒在中国市场已占到30%左右的份额,而在5年前,这一比例还仅仅是不到一成左右。如今,中国市场进口葡萄酒的规模已达到200亿元~300亿元,在中国市场销售的进口葡萄酒品牌达上万个,价格从几十元、几万元、几十万元不等。

  现实很纠结:进口葡萄酒撞上“阴霾”

  这几年,进口葡萄酒可谓是春风得意,市场一片向好!但今年以来却似乎遇到了麻烦,整体表现出了疲态特征:在进口葡萄酒市场,拉菲神话破灭,高端酒价格暴跌,舆论对进口葡萄酒的质疑声四起。

  一直以来,拉菲都被作为高端进口酒的风向标,而今年这个风向标开始转向。自2001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以来,拉菲的价格每年涨幅都要接近30%,但疯狂的涨势在2011年下半年却戛然而止并掉头向下,期酒价格跌幅达30%,部分年份的产品跌幅甚至超过了50%。在中国市场上,拉菲的价格8年来出现首次下调。据数据显示,2008年份拉菲的保税价已从15500元跌至7230元。从陷入假酒风波到价格暴跌,数万元一瓶的波尔多葡萄酒身价大不如前,缩水近半。而其他名庄酒的日子也并不好过,遭遇了和拉菲一样的价格暴跌。从伦敦国际葡萄酒交易所的数据来看,自2011年6月至今,反映波尔多一级庄园现货价格的高级葡萄酒50指数已下跌逾25%,而我国已是波尔多产区酒第一大出口地,这一价格走势自然也会在中国市场有所体现。

 2017年进口葡萄酒市场 进口葡萄酒遭遇市场拐点?
  今年一季度全国进口各类酒总量16.8万千升,同比增长11.1%;其中进口葡萄酒12.1万千升,较去年同期回落35.1%。上海是国内主要的进口葡萄酒集散地,进口量已连续五个月下滑。数据显示,一季度上海关区进口葡萄酒2962.7万升,其中3月份进口735.3万升,环比减少11.3%。进口葡萄酒进口数量的减少,显示其正在撞上市场大幅度萎缩的“阴霾”,这或许正预示着进口葡萄酒市场变局的开始。

  行程很无奈:进口葡萄酒遭遇市场拐点

  自进入2012年以来,进口葡萄酒市场现出疲软之状,境况不佳,似乎正在遭遇市场“拐点”。导致目前这种市场状况的主要原因,大致有以下四点:

  其一,国内进口葡萄酒市场“山寨”盛行,假冒葡萄酒泛滥,严重影响了中国消费者对进口葡萄酒的信任度,打击了国人的消费信心。而目前因为消费者的觉醒和日渐成熟、理智,这一状况正在得到改观。

  在中国的进口葡萄酒市场,“山寨”酒盛行,这是一个尽人皆知的事实。那么,中国的进口葡萄酒市场究竟有多“山寨”?在中国酒界有这样一个笑谈:国人每年消费掉的所谓拉菲酒,已经超过了拉菲酒庄年产量的十倍!越是出名的品牌,被仿冒的就越多,哪个品牌走俏了,哪个品牌就会被造假者盯上,由此导致“山寨”现象屡禁不止,市场上的各种名庄酒让人真假难辨。当消费者花高价买赝品的经历屡屡出现,并因此伤害到自己的消费信心之时,整个进口葡萄酒市场也将因此受到打击。

  其二,一些海外酒庄为了满足自身日渐增长的市场需求,同时也为了抢占中国市场机会,进而走上了盲目扩张之路,或者面向中国市场进行贴牌生产,或者支持在中国市场异地灌装、打“擦边球”,如此种种,让本已被“山寨”搅乱了的中国进口葡萄酒市场乱上加乱。在乱局之中,消费者最终抛出的选择“绣球”将决定着进口葡萄酒的日后走向。

  其三,投资者、收藏者对进口葡萄酒的投资热情正在趋于理性,疯狂而非理性的投资行为正在逐渐降温,当行情遭遇“拐点”之时,在一些入市早、嗅觉好、反应快的投资者群体中出现了抛售现象,进一步打压了市场对进口葡萄酒的过度热情。尤其是随着拉菲神话的破灭,以及高端进口葡萄酒价格的暴跌,更加速了进口葡萄酒市场泡沫的破灭。

  其四,经过多年的市场培育和消费教育,国内消费者对葡萄酒的认识得以逐渐深入,在明白消费的市场大前提下,人们已经不再像以前那样盲目崇拜洋品牌。

  许多耐心经营的进口葡萄酒和洋酒公司,这几年里都在利用品酒会、专业媒体宣教、酒庄(酒窖)式体验消费等不同形式教育消费者,宣扬葡萄酒文化,培养消费者的饮酒习惯,提高消费者对葡萄酒的鉴赏能力。通过各种途径,消费者对进口葡萄酒的认知度和鉴赏能力已经有了很大提高,随着消费市场越来越成熟、消费者越来越理智,在有限的葡萄酒消费群体中,人们的消费需求不断分化和升级,面对混乱的市场,人们逐渐将忠诚和信任投向了自己比较了解的“靠谱”品牌,而不是一味盲目跟风去追求某些名庄酒。

  正是以上四个因素,导致进口葡萄酒的价格在弱市环境中不断走低,刺破了进口葡萄酒的市场泡沫,促使其步入市场“拐点”。

  前景很光明:驱散“阴霾”有手段

  进口葡萄酒市场“拐点”初现,在此种市况下,如何适应新形势,如何顺应市场走势而为,成为酒商们近期内思考的重点。而要想驱散这场笼罩在进口葡萄酒天空上方的“阴霾”,拨开云雾见青天,或许可以通过以下几方面的努力来达到:

  一、加强行业自律,同时,政府、相关机构也要加强对进口葡萄酒的行业监管。

  进口葡萄酒厂商们要对进口酒的质量严格把关,尽量减少和放弃打“擦边球”的做法,保证以葡萄酒的优良品质来赢得消费者的青睐。同时,进口葡萄酒的经销商们也要秉持诚信经营的原则,不以追求短期利益最大化而进行不法勾兑、作假,以牺牲品质为代价而丧失消费者的信赖。此外,进口葡萄酒经销商还可以联合起来,成立进口葡萄酒行业组织,并发挥行业组织在政府和市场间的纽带作用,进一步加强行业自律,对市场进行严格监管,大力打击非法假冒进口葡萄酒、政治混乱的“山寨”现象,以努力促进进口葡萄酒市场健康发展。

  二、坚持贯彻“源头”思想,让“原瓶进口”成主流卖点。

  强调“原瓶进口”,就是要告诉中国的消费者,所销售的产品绝不会在原产地以外的地方进行“异地灌装”或贴牌生产。这其实是一种品质的保证,也是为了让消费者对其所售的进口葡萄酒有一种心理上的安全感,而这一点在食品安全事故频发的当下是很重要的。而为了保证“原瓶进口”,每瓶进口葡萄酒应该附带原产地证明,让每一批酒都有可以溯源的“身份证”。

  三、展开差异化特色经营。

  “人无我有,人有我优”,这是竞争获胜的一种基本法则,完全可以套用到进口葡萄酒市场上来,即要想在这一市场领域脱颖而出,开展差异化特色经营是一条值得考虑的经营路径。目前中国的葡萄酒市场不仅混乱,而且在大量“山寨”产品招摇过市的同时,同质化竞争现象严重。此时,如果能够针对品种、产地、口感等对产品进行创新,或者对市场进行细分,也许可以在日渐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为自己找到一条突围之路。

  四、提高消费者对葡萄酒的鉴赏能力。

  葡萄酒也是一种生活文化的载体。只有进一步推进消费者教育和相应的市场培育工作,有效提高其鉴赏能力,才能让消费者更深入地感受葡萄酒文化,从而提高他们对进口葡萄酒的消费兴趣和认可度,由此,也可以借助成熟消费者的力量,促使进口葡萄酒市场更趋于理性。应该说,进口葡萄酒在经历了长达五年的高速增长之后,顺势进入一个平衡调整期,既是市场发展的需要,也是促使自身进一步提升的有益探索。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9101032201/59111.html

更多阅读

2017年高考改革方案正式版出台 高考改革新方案2017

综合消息:2017年高考改革最新方案正式版出台了吗?答案是肯定的。据了解,《2017年高考改革方案》已于7月8号正式颁布。全国高考改革方案初定为考语数外三门(注:指全国卷,下同),外语一年两考,再让学生选考三门,按五级制评价。高考改革方案具体

2017年进口葡萄酒市场 进口葡萄酒市场发展空间巨大

     据统计,去年中国市场葡萄酒的销量大约在160万千升左右,这包括了国产葡萄酒和进口葡萄酒,那么我们人均的消费量不到1.2升。我们国内生产企业的葡萄酒销售收入加上进口酒代理商的销售金额,加起来大约在600亿人民币左右,还不到我

汽车市场火爆 汽车租赁遭遇火爆拐点

资本的青睐,政策的推波助澜,2010年成为中国汽车租赁行业毫无争议的拐点。2010年12月23日,从上午10点延时到下午15点出台的北京“治堵”措施和随后“闪电式”的执行速度,创造了让北京一夜卖出16万辆车的疯狂纪录。这一被评论为“政策成

声明:《2017年进口葡萄酒市场 进口葡萄酒遭遇市场拐点?》为网友吾出淤泥而不染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