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连“酒"都舍不得,只想用“水"换别人的“酒",这样的排名和这样的企业,业界不如索性将其彻底抛弃吧。 就在业界尚在为苏宁和国美大“连锁百强"同样以1100亿的销售额并列第二而唏嘘时,冷不丁斜刺里又杀出一个“零售百强"――这个由中国商业联全会5月13日发布的榜单,刚好把连锁百强榜上的前三甲百联(1182亿元)、苏宁与国美调了个个儿:苏宁、国美、百联分别以1947亿元、1809亿元、1490亿元位列前三。 两个榜单发布日期仅相差一周,而数据相差之大让人难辨孰真孰假。 而更有意思的是有些企业的态度:苏宁官方发布的是《苏宁连续三年领跑中国零售百强》的新闻,对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发布的名列第二的连锁百强榜没有回应。国美则选择性忽略苏宁,称“国美电器位居连锁百强第二名……位居家电连锁首位。"笔者还知悉,苏宁电器品牌部的员工还给一些媒体打招呼称,是否方便在稿件中提及一下苏宁连续三年蝉联零售百强。颇有点必须第一的意思。 一个排名真的有这么重要?更何况,业界都知道这样的排名有着不小的水分。早在2006年,就有媒体质疑许多零售企业在上报连锁百强销售数据时严重掺假,倾向于夸大实力。尽管也许只有少数企业会这么做,但这种现象却客观存在。由于水分太大,以至于国外很多企业和机构都不敢以中国一些机构发布的数据做为依据和参考。 也正缘于此,中国连锁经营协会的连锁百强的发豐今年之所以推迟了一个半月,主要原因就是在核实企业上报的数据下了不少功夫。而就算如此也难保统计数据的完全真实。不过,以前的百强榜无法评价,单就今年来说,连锁百强的数据显然要比零售百强更求真务实些。
事实上,业绩数字造假已经成为一种潜规则。很多零售商的数字造假活动已经成了系统性的工作,有些甚至会统一杜撰虚假销售的新闻给媒体,宣传新开店销售达到几百万元甚至上千万元等等。这些现象无一不反应了时下企业好大喜功、能上不能下的心态,因为,若今年相较去年没有增长,面子上多过不去?另外,快速的增长意味着企业规模的迅速扩大,能在竞争中保持一种对供应商或竞争对手的至少表面上看起来足够强势的地位。 只是,这样虚假的竞争力,能维持多长时间? 说到这里,想起一个关于酒的故事:有3人约好翌日一同喝酒,每人各带一瓶酒,倒在一个酒瓶里喝。这3人心里都想,我可以带瓶水和其他两人带的酒掺在一起,不会被发觉自己带的是水。第二天,3人把“酒"倒在一个酒瓶里后开始喝,3人喝到的全是水,可大家仍然装作若无其事说:“这‘酒’真好喝!" 统计数据和行业分析可助企业明确行业发展情况,对企业经营和发展能起到重要引导作用。然而,如果企业只想喝到别人的真酒,自己带的却是水时,得到的也只能是水。所以,零售企业不妨看淡排名。数据的真实性远比排名重要得多。如果连“酒"都舍不得,只想用“水"换别人的“酒",这样的排名和这样的企业,业界不如索性将其彻底抛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