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笨下去,就是不开窍 伦敦奥运会再次触及了“中国制造”的伤感神经。 据相关统计显示,2012年奥运会所有授权商品中,65%的商品由中国制造,其比例之大令人惊叹。有5类毛巾床上用品、19类杯子、11类玩具车、190类别针、23类服装、4类毛绒玩偶吉祥物以及共18类徽章、腕带和手环,全部都由中国制造。 在奥运会官方网站上售卖的194种授权商品中,英国本土制造的只有17种。从表面上看,英国企业全面处于下风,但是,许多中国企业提供的产品,只赚到了蝇头小利。 今年2月,中国公司夺得伦敦奥组委的烟花订单,其中湖南省浏阳市的数家烟花厂商占全部订单的四分之三。他们生产了1900多发伦敦奥运专用烟花,订单报价格外低,仅60万元人民币。 由于一些“中国制造”科技含量不够、产品档次低,不免又遭遇某种尴尬。 低廉价格—压价竞销—贸易摩擦—出口受限—资金短缺—提升产品结构受限,这是“中国制造”绕不过去的怪圈。 以耐克为例。青岛双星鞋与美国耐克鞋的制造成本只差3至5美分,然而两者的市场价格相差了整整5倍。 唯品牌之道,才能振兴中国 日本、韩国等在经济发展过程中都曾经历类似时期。上个世纪60年代,日本制造的产品常常与低端、低质、低价联系在一起,70年代,韩国制造又步其后尘。但是,日韩两国均以积极发展品牌而迅速崛起,立于世界强大企业之林。
![中国队伦敦奥运会赛程 最笨之道,伦敦奥运“中国制造”](http://img.413yy.cn/images/a/06020206/020610401821359361.jpeg)
《四维品牌》一书中作者托马斯.盖德说过:“忽略品牌这项高价值的无形资产简直就是一个罪过”。品牌驱动利润,品牌主控高价。无论是建立市场份额和忠诚度、压倒竞争对手、维护发展现有供应商和零售商等,品牌均是关键。 我们虽然制造了伦敦奥运,但英国人、法国人、美国人、德国人…很多外国人心里并不情愿也不喜欢知道他们手中产品是中国制造。也许,只有中国人自己还那么一丁点儿自豪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