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苏世民书院 以“书院”取代大学文科



     前阵子,和任教大学文科的老友讨论:台湾的人文学问应与大学体制彻底切割,换言之,现今大学的人文学院应该完全废除,另外成立一个截然不同的书院系统。

  这些年来,台湾的高等教育急遽恶化,“量化评鉴”的方式,催逼大学教授竟日忙迫,不时过劳;人文学院的情形,尤为不堪;他们不仅同样疲累,还因论文量产明显落后而备受校方轻视。他们如此忙碌,却忙得毫无意义感;因被迫专注于近乎无聊的论文,致使与学生疏离、与社会脱节、更与自己的文化理想渐行渐远。他们最大的痛苦,其实是忙得不知所云,忙得错乱荒谬。

  事实上,人文学问在目前的大学里,必然要日益边缘化的。盖因这20年来,资本主义不断深化,台湾的大学早已沦为产、官、学一体中最为附庸的角色。在产业国家主义的环境下,大学其实已毫无自主力。因此,与产业相关的院系,自然要向产业极力靠拢,甚至完全依附产业。作为产业“依附者”之大学,不仅要培训产业需要的专业人才,更因产业开发新产品的需求,遂配合着不断量产相关的研究论文。至于关联不大的院系,要不,将自己“浓妆艳抹”一番,也设法去依附;要不,就只能慢慢地被整个大环境给轻视、给边缘化了。

 清华大学苏世民书院 以“书院”取代大学文科
  放眼望去,人文学院当然最可悲。因为不管如何“浓妆艳抹”,终究极难依附得了,终究要遭人嫌弃;另方面,又不管如何高声疾呼“人文精神”,校方在内外交迫层层压力之下、早已自救不暇之际,绝对也只能对此“高调”摇头叹息。换言之,人文学院在现今的大学体制内,要不慢性萎死,要不就凌迟致死;不管是哪种死法,其无生路,一也。

  所以我才说,人文学问必须完完全全脱离现今的大学体系,成立另一轨道的“书院”系统。

  这个“书院”系统,不以培养专业人才为目的,而是聚焦于身心安顿的立命之学。现代的年轻人,欠缺的是生命智慧,渴求的是人格典范,盼望的是身心安顿。“书院”,正因此而成立。“书院”取法中国传统的教育方式,除了是“经师”,教师更必须是“人师’;师徒间,固然谈论学问,更重在彼此印心。换言之,“书院”的重点,是生命之启发,而非大学关注的客观知识之传授。

  “书院”又可分成“预科”和“本科”两大区块。“预科”是在考进大学、开始接受专业训练之前,每个准大学生都必须先进“书院”修业一年:他们以礼乐为中心,在文、史、哲、艺、道五大区块稍事涵泳,由“道”总绾,重点在于“知有尊贵,知所敬畏”,然后打下身心安稳的基础。有此基础,届时再去学习专业,就比较能与产业若即若离,不容易异化成一颗产业螺丝钉。

  那么,这样的“预科”,又与现今大学系统的“共同科目”、 “通识课程”有何区别呢?关键在于,那些课程既然从属于大学,就必然是同一套思维,就必然专注在客观知识的传递与诸多量化成果之呈现;又因从属于大学,更必须受制于那套桎梧性灵的评鉴体系;如此层层限制,其实,就是重重扭曲。最后的成效不彰,那是不待龟筮,早知必然。所以,为何“书院”系统要完全独立于大学之外呢?正是要提出一套不同的思维、不同的教育模式。这套完全不同的教育模式不仅合适人文学问,其实也更合适所有的“人”。

  “书院”的“预科”,是其底盘;至于“本科”,则是主体。本科生数量不必多,但必须是有心之人、有志之士。修业三至五年,或再稍长。书院的本科与大学系统成为两套互不从属的平行双轨道。本科的目标,是培养近乎古代意义下的“士”。要点是身心平衡,首重修身;其次则宏观通达,既扎根于经典,又博览群书,更能做第一手学问,读天地之大书。

  本科毕业生可任学校教师,可执掌文化工作,他们须重新担当“教化”重责大任;当然,更可以从政。换言之,借着书院的建立,可恢复已然断裂百年的“士”传统。“士”取代眼下大学已奄奄一息的知识分子。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9101032201/58560.html

更多阅读

报告(十)坛主:孟宪实“李世民一名不文”?

“李世民一名不文”?◆沙 鸣 李大新《孟宪实讲唐史——从玄武门之变到贞观之治》第25页说道:“隋炀帝大业十三年(617),这一年李世民二十岁。当时高祖李渊五十二岁。李世民一名不文,既没有官职,也没有军职。他最响亮的头衔是李渊的二公子

唐太宗李世民 书法大观 唐太宗李世民电视剧

唐太宗李世民 书法大观李世民(599-649)我国书法史上,以行书刻碑的首创人物是唐太宗李世民。 唐太宗李世民(599—649),是高祖要渊次子,是唐朝第二位皇帝,是我国历史上一位杰出的帝王,他不仅把我国封建社会推向鼎盛时期,而且身体力行倡导书法,

唐 李世民草书《屏风帖》 唐朝李世民电视剧

李世民《屏风帖》,宋嘉泰四年(1204)王允初刻于余杭,元延祐三年(1316)县令尹王昌移置县厅壁间。因碑已缺了右上角,故称折角碑。1937年,日本鬼子侵占余杭,大肆焚掠,县衙全毁,碑不知去向,仅存碑拓。当地政府几十年来曾多次许重金寻访碑的下落,至今未

声明:《清华大学苏世民书院 以“书院”取代大学文科》为网友浮夸旧吻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