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统计局7月13日发布数据,据初步测算,我国上半年GDP为22.71万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7.8%。其中,二季度增长7.6%,跌破8%,连续六个季度放缓。 受宏观经济影响,虽然证监会一系列新政保护股民利益,但是股市整体状态依然不算乐观。不过由于今年上半年IPO项目不减、势头依旧,融资金额也在回归正常范围,市场逐渐向理性靠拢。 股市缩水严重 截至2012年7月27日收盘,深市A股总市值为69691.29亿元,沪市146195.84亿元,深沪两市A股总市值共计21.59万亿元,虽较去年12月30日收盘时沪深两市总市值的21.48万亿元稍有好转,但仍比2010年底的26.54万亿元缩水近两成。 其实,自打2008年起,股民“救市”的呼声早已一浪高过一浪。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我国2008年上半年GDP为13.06万亿元,而截至当年6月30日收盘,深沪两市A股总市值比2007年底缩水了14.66万亿元,这意味着股市缩水超过GDP总值。 职业投资人扬韬告诉时代周报记者,“股市缩水的最主要的原因,是投资者对于经济前景的迷惘。”他认为,经过30多年的发展,中国经济总量开始接近50万亿元,但结构很不合理,投资占了非常大的比重(从上世纪90年代的40%多上升到如今的60%多)。“比如贵州省,2011年的GDP有5700亿元,但投资就占到了5100亿元。” 在国内宏观经济增速继续放缓、股市行情低迷的大背景下,证监会自去年4月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措施,旨在保护投资者权益,诸如新股IPO改革、分红新政、打击内幕交易、降低交易收费及新股上市首日限制涨幅等。但从目前的状况来看,保护措施的效果似乎并不明显。 2012年7月16日,中国股市又出现大跌。其中上证指数大跌37点,深证指数跌251.6点;创业板跌5%,中小板跌4%;深圳跌9%以上的有148家,上海跌9%以上的有36家,且大部分的新股都在下跌。

对此,有股民建议:“停发新股一段时间,拯救股市,振兴经济。”并在网络上引起一轮呼吁“用脚投票”的热潮。 而对投资者“停发新股、停止扩容”的要求,证监会公开明确表示,停发新股是一种行政管制行为,改革应当尽可能避免采取这类措施。 职业投资人扬韬对此表示,“很多人呼吁停止发新股,我认为在目前点位,不应该行政干预,应该让市场自行选择。中国股市的问题不是行政干预少而是行政干预得太多。如果现在停发靠行政指令,那将来恢复靠什么?新股问题,未来的改革方向,应该是证监会放权,将新股发行审核权力下放到交易所,这是全世界的潮流。” 上半年IPO项目势头依旧 就在众多股民呼吁停发新股,近期股市屡创新低的同时,今年上半年新股发行的脚步不但没有停止,反而以每月数量增加之势继续登陆A股,且7月中下旬甚至出现了“8连发”现象,引发市场高度关注。 清科数据显示,2012年上半年有104家中国企业在境内三个市场上市,同比减少了63家;融资额115.84亿美元,较去年同期下降56.2%。然而,从今年上半年每月登陆A股的新股数量来看,IPO项目势头依旧。 据时代周报记者整理数据发现,今年1月共有10家新股上市,2月有13家,3月最多,有26家,4月有14家,5月有19家,6月则有21家,IPO项目上市数量整体呈现先升后降再升的趋势,且有中信重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第一拖拉机股份有限公司及合肥美亚光电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等超过20家新股或早已准备就绪、或摩拳擦掌,登陆7月盛夏的资本市场。 另据清科数据统计,2012年上半年,在清科研究中心关注的境外13个市场和境内3个市场上,共有229家企业上市,其中中国企业共有128家在境内外市场上市,占全球IPO总数的55.9%。中国企业上市融资总额共计145.65亿美元,占全球融资总额的33.1%,平均每家企业融资1.14亿美元。如果把全球看做一个市场,从中国企业上市数量及融资占全球总额的比重可以看出,中国的IPO企业仍具有较大影响力。 从上市目的地上看,今年上半年境内上市企业仍以深圳创业板和中小板为主。在境内上市的104家上市企业中,仅16家企业在上海交易所上市,其余88家企业均选择在深圳交易所上市,其中在深圳中小板上市的企业有37家,创业板上市的企业51家。